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
2016-05-10赵婧秦首武
赵婧 秦首武
2012年,广德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省直管试点县的优势,大胆实行工作创新,率先在全省进行了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初步形成了“大党校、大培训、大教育”的工作格局。四年来,县委党校的软硬件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管理成本明显减少,人力资源优势发挥明显,这些改革使党校的各部门工作再上新台阶。但是,整合后大党校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困惑和瓶颈,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做如下探讨:
1 探讨的问题:
问题一是:资源整合不到位、主阵地功能弱化
整合后,有些部门虽已合并,但关系未能理顺,职能也没有转变。比如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电大,由于教师缺乏,教师基本依靠外聘,专职辅导员也十分缺乏,基本以教职工的副业形式承担;教研室新老交替未能有效对接,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无法形成大调研格局,党校与电大等部门运作机制不同,究竟应在哪些方面合并,哪些方面整合?部门该干哪些事,该管哪些事,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协调性,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运行中逐步凸显但未能及时有效解决,使得党校以培训机构形式而存在,日常工作多以教务工作为主要内容,弱化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
问题二是:经费拨给缺乏制度保障、硬件设施建设存在制约
党校事业经费投入渠道狭窄,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没有资金拨给来源,全部依靠地方财政拨款一条路。拨款标准也没有文件的法定规定,全凭地方领导或财政部门主导。财政拨款只能保障人员工资或是最基本的办公支出,迫使大党校寻找自我创收之路。从办公教学场地看,大党校面临着改善办学条件的压力,校园承担着干部教育、师资培训等多类培训任务,但办学硬件条件较落后,现状只是在校舍维修、增添设备方面稍有投入,特别是在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教室、学员公寓、电子阅览室及学员餐厅等方面,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党校虽然想法很多,但依靠自身能力受到瓶颈制约,且这一因素直接影响到外来办班接纳能力。当前,党校事业经费投入及增长率迫切需要有一个法定的规定,硬件设置建设也需要逐步改善。
问题三是:注重外在培训任务、忽视了大党校的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
严格来讲,党校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机构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不仅是作为一个教学机构而存在,而更多是作为党的训练机构而存在,以达到培训党的干部、宣传和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目的。合并后,各类培训班次和人数显著增多,党校教师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按期完成全年培训计划,怎么组织班次,但对教学效果如何,师资力量如何等方面不关注。在干训方面,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我校也尝试采取了“点菜式”教学,但效果不显著,党性教育类等专题特色不突出,“熔炉”功能有所弱化。笔者认为,优化合并不仅是培训机构简单的合并重组问题,而是关系到未来大党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一个执政党的基层培训机构如何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轨道与社会职能的问题。
问题四是:师资力量薄弱、智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党校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的“短腿”。党校老师面临着能否教得了、能否教得好的严峻挑战,从现状看,合并后,党校队伍庞大、人员众多,但真正能上讲台的教师不多,骨干教师更少。新进的教师短期内也较难适应党校教育教学方式,新老交替、青黄不接。针对当前现状,笔者认为要发挥好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新老交替要有效对接,要注重过程避免盲目性,逐步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党校老师很少有机会到系统外去交流任职,很多老师都是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呆在党校,只能通过上网或学员口口相传的方式了解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工作意图,由此往往导致调研工作、对策研究、教学专题与地方实践脱节,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科研成果很难进入县委县政府决策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校声誉。
问题五是:教师职称评定渠道不顺畅、教师积极性不高
合并后,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原党校是机关单位,而其他合并来的学校是纯粹的教育教学单位,在教学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研究方向、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党校职称与国民教育系列互不相通,二者如何对接,教师如何通过转岗适应大党校发展等问题仍较难解决。另一方面,就是职称评定与定档定级问题较为突出,合并后,由于大党校的中高级教师人数较多,而职称评定又施行“退一定一”政策,这就对新进人员职称评定带来了难度;在定档定级问题上,也主要依据“退一定一”政策,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在党校长期从事教学岗位,晋升通道狭窄,交流外单位机会不多,学校行政岗位基本都由公务员担任,有的老教师甚至到了退休年限,却仍然评不上级,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保障措施及具体建议
(一)围绕指导思想、明确功能定位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主题,加快适应广德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充分发挥县委党校、教师进修学校、电大以及卫生进修学校资源整合的优势,扩大培训规模,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功能定位:
1、干部培训主渠道: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层工程,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干部长期得不到正规培训的突出问题,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德县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
2、决策咨政好参谋:深入开展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的深度研究,深入开展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特别是基于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度研究,为广德县适应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县域更好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发挥好县委县政府的思想库作用。
3、开放教育大平台:大力发展电大开放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稳步推进成人本科学历和其他函授教育,积极开拓与知名高校联办的学士学位教育,全力抓好奥鹏远程教育,适时推进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建设,构建开放教育大平台。
4、党性锻炼大熔炉: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校教学全过程,强化党性、党风和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加强领导,健全“大党校”培训新格局。
县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立足党校工作实际,狠抓事关党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抓实发展中面临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纵向要建立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村级教学点(专业协会示范基地)构成的三级培训网络;横向要在县委的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赋予县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各部门教育培训资源的职能,将全县师资、经费、设备、基地等培训资源全部纳入全县党校教育培训的大盘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培训工作新格局。
1、党校要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优化党性教育、党的建设等专题教学布局,做好各类宣讲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县委、县政府的意图、主张、决策和部署,发挥好主阵地职能作用。
2、电大等其他培训部门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步推进开放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师资培训等其他形式教育,坚持质量第一,突出服务理念,主动适应广德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展与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搭建成人开放教育大平台。
3、县委党校要继续办好中青年干训班、村书记班、社区居委会干部等培训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参训覆盖面,根据形势与任务需要,适时开展专题研讨班,加强干部的专业培训和产业培训。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着多元知识结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师很难胜任。青黄不接等问题在大党校尤为明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提升我校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师资现状,一方面省委党校要有重点地安排我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省委党校学习,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共同推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为党校教师输送新鲜血液;第三,建议建立党校负责人(教师)列席党委会或政府工作会的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县人大、政协的各种调查、视察、调研等工作,创造条件安排党校教师外出挂职锻炼,让教师对全县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党建等作全面了解和把握。
2、在活动开展方面,请求省委党校在教学科研、活动评选等方面,能为省直管县的县委党校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开展最美基层党校教师、身边的案例故事、党校教师先进事迹等活动激励基层教师教学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我校也要充分利用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契机,在省级课题、活动评选方面积极申报。
3、在基地教学方面,需要上级党校给予关心和政策支持,如支持我县603基地、英烈山基地为党性锻炼教学基地,通过建立教学点等方式,指导我校基地教学建设,探索异地教学新途径,我校要不断完善基地教育功能,扩大影响示范效果,打造基地教学的“实境课堂”。
(四)围绕中心,构建“大调研”新格局。
教研室要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全局性、决策性调研;根据全县重点工作,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超前性、政策性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专题调研工作应做到调研选题要“精”、调研过程要“深”、综合分析要“细”、建言献策要“准”。
充分发挥大党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一支以党校教研人员为主体,电大、教师进修学院等部门和党政机关广泛参与,数量充裕、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坚持专聘结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善于课堂讲授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担任兼职老师。
高度重视教科研一体化,做到实践提要求,专题要调研,调研出报告,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相结合,以县情研究为主的科研导向,更好地发挥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
深化党校教师职称评定和人事制度改革,请求省委党校进一步健全党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高决策咨询类报告在考核评定中的比重,同时,建议县委党校在教师岗位聘任、任职交流、挂职锻炼、绩效考核等方面创造有利于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制度环境。
(五)教师职称
四校合并后,教师在教学科研、教学目标、教学性质、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诸多的不同必然会给职称标准、职称指标及评定等带来诸多的困难,尚需经过诸多方面的磨合和统筹。
关于职称评定方面,笔者认为要尝试“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退一进一”既不利于激发老教师积极性也利于鼓励新进人员,在职称评定上,建议我校要与县人社局沟通交流,根据我校合并后存在的两个不同系列问题,合理分配与下达党校教师职称评定指标体系,畅通党校教研人员职称评定渠道。此外,建议省委党校能结合县级党校实际,在评定职称时,出台有关规定,弱化县级党校教师在学术性文章发表的评分比重,但相应提高决策性咨政类调研报告的评分比重,激发基层党校老师做好科研咨政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