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城剩余劳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05-10郭菁菁
郭菁菁
摘 要:农村中过剩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城市中务工,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并且进城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他们的思想状况愈加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在对进城剩余劳动力的思想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提高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进城剩余劳动力;思想现状;思想政治教育
剩余劳动力与必要劳动力是一组相对应的范畴,剩余劳动力就是指在自然资源或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活动必需的劳动力以外的剩余部分。而进城剩余劳动力就是农村中农村各产业中必要劳动力以外的部分人员,他的表现形式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机械化程度的大幅提升,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他们只能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1 对进城剩余劳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对进城剩余劳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基于受教育程度和农村与城市的差别,进城的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市民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具体表现为政治、文化、道德素养较低等。对进城剩余劳动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法律法规意识还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使之更加快速的融入城市这一氛围,提高适应城市文化的能力,进而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技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进城剩余劳动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支持,最为重要的是农民自身,需要他们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新农村建设。加强进城剩余劳动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国家政策和发展动向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有关“三农”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农民进城务工,农民收入明显增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清醒的认识到,进城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有自己的长远计划。
(三)对进城剩余劳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的明显特点--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学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它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受到实践的检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完善。
2 进城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思想现状
离开故土,前往城市寻求发展,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现状是进城农民工的追求。但在实现这种追求的同时,也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思想状况等,这里我们主要就进城劳动力的思想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一)受挫感强,导致自卑心理
进城的剩余劳动力一般是青壮年,可以说是农村中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城市这一环境,自身的观念意识、知识技能、文化素质与城市居民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遭受挫折,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就业环境和待遇可以令人满意的工作,同时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比,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加之受到城市居民和用人单位无意或有意的轻视和生活、工作条件的贫苦,自卑心理加深。”[2]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精神和思想等,就其思想层面来说,主要是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我国在高校中开设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课程,但在农村出除了那些走出去的大学生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之外,其他人口对之知之甚少,就是因为在思想方面重视力度不够,才导致进城剩余劳动力思想不够健全,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法治观念淡薄,缺乏权利意识
进城剩余劳动力本身文化程度不高,遇事易冲动,在与他人产生矛盾冲突时,不知道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事端,不知道依靠政府、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进入企业务工时,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权力意识的缺乏,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往往维护不了自身合法权益,致使利益得不到保护,维权意识差,甚至有些劳动力不知道与雇主签订合同,以致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诸如工资拖欠问题等。
(三)情感孤独,精神需求强烈
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物质方面的极大满足,同时也提升人们精神需求。爱情是男女之间对特定对象的爱慕和情感体验,是生理满足和精神追求的同一。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的年轻进城劳动力渴望精神的慰藉,即爱情的滋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身处自身经济条件、社会身份的影响,对爱情的追逐又会使他们却步、迷茫、不知进退。而对那些年纪稍长的劳动力来说,精神需求更是强烈,家中有父母、妻子、儿女,自己常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对他们的思念与日俱增并且得不到慰藉,感觉十分孤独。
3 对进城剩余劳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加强进城剩余劳动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且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任务,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学者和劳动力本身的共同协作。
(一)优化进城剩余劳动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外部客观环境可以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发展,改善劳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善劳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对劳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他们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经济水平,就是要改善劳动力的就业和提高劳动收入。第二,改善劳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环境。改善劳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环境就是要通过法律法规的作用,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大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制度。第三,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提倡社会的公平正义,尊重每一个人,特别是进城劳动力;加大人文关怀,更加友爱、和谐;开展更多的文化生活,更多的交流,增进了解与互动。
(二)丰富和发展进城劳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变化产生有针对性的变化。对进城劳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依据劳动力这一教育客体,以国情为依据,把握劳动力特征,紧跟时代步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对进城劳动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能够凝聚力量,坚定信心,统一认识,全力以赴进行生产,更快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加强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懂得如何正当的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融入城市的能力。再次,进行城市文明教育,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对劳动力进行城市文明的教育,提高公德意识、文明素养,更快更好的为市民接受。
(三)创新对进城劳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劳动力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改变,面对进城的这一部分劳动力这一特殊群体,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育方法,以尽快适应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1-01.
[2] 徐满:《我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