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10胡岚臻

学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开发运用

胡岚臻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教师如果将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骄傲而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吸引当地人对于家乡传统美术的关注,从而为学校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民间美术;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2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83

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和根源。离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滋润,中国文化发展就缺少根基,没有生命力。尤其是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就更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此,美术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进行探索性实践和研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独特贡献。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理解和研究民俗与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俗与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本文从本地区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出发,剖析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分析,深度挖掘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提出研究对策及设想方案,旨在提高新生一代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一、中学美术教学现状

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视音体美课程,一味追求高考分数也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育存在种种偏见,将学生的审美教育等同于培养画家的专业教育,甚至认为画画是手艺人与工匠的活,是受歧视的营生。即使某些家长看到艺术考试能成为学生通过高考的所谓捷径,往往出于对高昂的费用的考虑而放弃艺术考学这条路。同时,从现在的美术教材来看,其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这就使得学生也丧失了对美术课的兴趣。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放任自由,任其发展显然不行。然而,又该如何寻找一条能贯彻中学美术教育的方针,而且能符合实际情况,还能做到因地制宜呢?由此,我想到了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应使教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现行教材中缺少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教学空间,有待于教师自主处理教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藏优势,将民间美术引进美术课堂,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和传承。这不仅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有益探索,也是创造性丰富教材体系的积极尝试。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比如织锦、虎头鞋、面塑、泥模等,它们形式上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大胆夸张;在题材方面,它涉及民俗、生产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以年画为例,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中国传统年画源自乡间,其制作者和消费者也主要是农民,制作方式基本上是单线木刻、手工填色,造型简约夸张,用色鲜明艳丽,体现着乡土中国典型的农业文化心理、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迎合普通百姓的欣赏口味,满足其精神需求。而现在的学生大都在玩具堆里度过了童年时光,不懂得与人交流和对人的尊重,沉浸在电子游戏中空泛的故事情节表现里,而这些又能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什么呢?其实,民俗与民间艺术就像会讲故事的媒体,可以给现代中学生诉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心领神会,更好地连接这一代与上一代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从而使现代中学生感悟到历史的传统,并很好地传承下去。

三、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的运用

古老的民间美术虽然就在身边,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去关注和学习,还是需要教师和学校做一番工作和努力。要想真正实现民间美术进入中学课堂,教师应建立起学生参与型课堂模式,让学生亲自去搜集相关的材料,讲解相关故事,甚至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设计以下教育环节。

(一)收集物品和材料

例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与年画相关的故事、传说等。对于学生来说,做到这一步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使环节的活动具有可行性。

(二)展示与解读

对于学生收集来的民间美术作品,教师在展示时要做好筛选和分类,帮助学生删除封建迷信或其他的不合时宜的内容,并对要展示的作品贴上标签加以说明。此环节是实现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即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出发,讲述美术理论知识,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三)体验与创造

该环节是上一节的深入和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旨所在。例如,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面塑或剪纸等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的制作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就能实现教学的互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方面说教,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使学生很好地将民族美术继承和传扬下去。

四、意义

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乡土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是使民间艺术真正得以传承的良策,还使学生对美术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充分挖掘适应本土民间习惯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总之,民俗与民间艺术是全国民族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教育应该扩展到一切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去,并在教学过程中既尊重每个民族美术发展的独立性,也要注重其相互影响的普遍性。学校美术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传播民族艺术,提倡民主精神。因此,我们应当挖掘民间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霞.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9(1).

[2] 索峰.地方民间美术历史传承路径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Abstract: The art curriculum points out that: “Basic art is not professional art, but a life art education. What students learn is not professional art but life art, which contains the cont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future lif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f teachers can introduce the excellent folk traditional art into the classroom, not only can make the student feel proud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but also can attract local concern for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provide help for school art teaching.

Key words: folk art;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 责任编辑 张 宇 ]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开发运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