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初探

2016-05-10庞佳路

学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统课堂电子书包效率

庞佳路

摘 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之一——电子书包的出现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电子书包支持下的课堂,海量信息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虚拟情境提供了多元教学辅助;师生互动增多,实现了“双主”课堂;教学评价多样化,实现因材施教。然而,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引进课堂教学,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传统课堂;电子书包;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8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7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改善,但仍存在诸多弊病。譬如,教学任务紧,学生学业负担重;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问题,都影响着教学效率。“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盛行,促使教学各要素发生变革,电子书包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之一,逐渐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上,为解决传统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效率问题提供新的路径。那么,“电子书包”到底是什么呢?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以强大的网络服务后期平台为支撑,以轻便的移动终端为载体,其教育内容涉及讲、学、评、练、玩等,师生、生生、家校在其中交流互动的平台,这一切构成了一种多功能数字化学习环境。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冲击着传统教学,因此,正确认识电子书包在改善教学效率问题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效率”释义

效率(efficiency)是其特定的结果与导致该结果的特定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其所实现的与所耗费的二者之间的比率。其具体表现就是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活动投入与活动产出、活动效用与活动效果的比率,活动的有效部分与无效部分、负效部分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关系[1]。那么,基于此,教学效率即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是对教学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事实判断。一节高效率的课堂应该具备这样几点特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保障多数学生受益;教学过程规范[2]等等。理论上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收获得越多,或者说完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越少,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则就越高。但是,实际的课堂中存在诸多不可预测的变量,使得课堂存在无效或者负效活动,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率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不断落实,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虽然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失调,教学辅助低效,教学互动缺乏,教学评价单一。

(一) 教学内容失调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其内容汇集了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然而,教材提供的文本信息也并非尽善尽美,由于课时、文本等因素的限制,许多知识无法详尽、立体地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虽然,有的教师认识到了教材本身的局限性,秉持新课程改革中“超越文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开发课外教育资源。但受教师自身开发能力的局限,开发资源较为零散、不系统,甚至有时不够切题,不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感悟、吸收和内化。

(二)教学互动缺乏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双主”的师生观,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要以学生的主体为依托。尽管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落实,但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原因之一,依然是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师生间缺乏双向互动。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信任,掌控课堂大部分时间,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显然,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法替代学生主体性参与,对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是否有效,也是评判一节课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诸多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一是课堂评价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很多教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随后给出答案,集中讲解出错率高的习题,个别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容易被忽略,无法保障大多数学生获益;二是课堂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全面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停留在非对即错的层面,缺乏鼓励性和积极性,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情感评价。教师单方面地利用随堂提问和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不能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单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错误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这都会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率的高低。

三、电子书包支持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势

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冲击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为传统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带来新的契机。针对以上传统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效率问题,电子书包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电子书包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教材载体,增加了超链接、拓展阅读的功能,学生能在网络支持环境下检索到教材内容以外的知识,即时解决一些简单的诸如阅读生字障碍、计算复杂、概念不清楚等问题。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点击“作者”附带的超链接,了解作者的相关背景和著作,拓展对课文背景的了解。这样的文本解读,由学生自己把握,教师既不会因为教材内容有限,无法深化教学内容,又不会因为找了大量不切题的课外资源而离题,产生无效教学。电子书包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带来便捷,节省时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虚拟情境提供多元辅助

电子书包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呈现的单一性,它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通过调动学生的视听通道,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比如,在学习《丘陵和海洋》时,学生可以通过所呈现的3D动画,全方位感知地形地貌的特点,与仅观察平面地形图相比,空间更加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素材,教师节省了需要语言描述和画图演示的时间,学生通过这种体验性学习能快速理解抽象的知识。电子书包除了多彩的教材教辅内容外,还包括了字典、学具、实验器材等虚拟学科工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手点击需要的学习工具来辅助学习,方便快捷,不会因为手边没有相应的学具而影响学习进度。这样的个性化虚拟学具,不但满足了学生个人学习需求,还有利于教师更加方便、灵活地进行教学。

(三)师生互动实现“双主”课堂

电子书包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局域网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随时随地互动交流,践行“双主”教学理念。课前,教师可以将设计好的导学案和课上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发送到学生的账户中,供学生预习;课上,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派发练习,给予相应的反馈指导。这较之前传统环境下教师单向的呈现教学信息来说,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应用,有利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教学更深刻,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学效率得以不断提升。

(四)教学评价实现因材施教

“如果说教学活动目的决定了教学活动效率的性质,教学过程直接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那么教学结果则直接体现了教学活动效率的高低。”[3]而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与测量,为教学效率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电子书包自带的评价功能,丰富了课堂教学评价式和内容,为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和因材施教提供可能。电子书包往往具备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功能,能够统计学生习题错误率,学习进度,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评价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信息。

四、基于电子书包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尽管电子书包的引入为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促进了传统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它在硬件、软件、技术以及应用上也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 规范电子书包教学设计

电子书包嵌入下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若想高效、有序地完成一节课,教师要深入了解电子书包支持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特点,找到与传统课堂教学下师生活动的差异,从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知识和课型,都适合基于电子书包进行教学。这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和思考,探索出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适宜性规律,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学设计。

(二) 传统教学与电子书包教学隅合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教学手段的进步和多元化,但是无论信息化如何变革课堂教学,只要学校和课堂还在,班级授课制就不会被消除,不能因为电子书包的介入,就忽视了班级授课这一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探索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想方设法设计出一条完美的“在线学习”模式,而是如何将“电子书包”这一新鲜的教学媒介融入到班级授课中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不会因新技术的介入而把课堂搞得面目全非,违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初衷。因此,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教学方式,一是在常态课中独立使用电子教材(EC);二是在常态课中混合使用电子教材与纸质教材(EPC)[4]。无论是选用哪种模式,都需要考虑传统课堂和电子书包支持下的课堂环境二者间的差异和衔接,设计出适切的教学模式,将各个教学要素协调起来,保障教学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三) 加强电子书包管理

电子书包作为一个新型的电子产品,它平时的保管和使用不同于纸质教科书。为了师生能使用便捷,减少故障,学校应该制定适应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辅导、课外阅读的管理规则。同时,教学环境的技术保障,教室里的Wi-Fi网络等的管理维护,也需要相关的研发和技术人员给予关注和努力[5]。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就会避免许多意外。

(四) 建立电子书包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生学习评价,不同于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在评价内容上,除了对学生基础素养、身体健康、学业进步、成长体验四个一级维度及其若干分层维度的评价外,还要考虑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学习过程中的媒体素养评价;在评价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观察等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契约、布置任务、概念图、评价表、档案袋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了完善的电子书包学习评价系统,教师在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便有据可依,也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电子书包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无疑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它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广大学者和教育实践者共同探讨、研究与推动。

参考文献:

[1] 郭湛著.人活动的效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8-56.

[2] 赵钦瑞.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7-11.

[3]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2卷)[M].北京:任命教育出版社,2005:56.

[4] 龚朝花,陈桄黄,荣怀.融入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材之价值再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2):60.

[5] 樊琦.电子教科书带来的课堂改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9):112.

Abstract: Electronic schoolbag, as on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provides new thoughts for the solu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disadvantag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iciency. In modern classroom supported by electronic schoolbag, huge information resource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virtual situations provide multiple assist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rease, evaluation methods vary an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has been realized.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in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lassroom; electronic schoolbag; teaching; efficiency

[ 责任编辑 赵建荣 ]

猜你喜欢

传统课堂电子书包效率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解读我校“五字高效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