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课堂小结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05-10黄峥

学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堂小结提高

黄峥

摘 要: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好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主干知识,就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科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小结;历史教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09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31

衡量一堂课的有效性,主要是看在有效教学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和提高的认识。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提高四十五分钟的利用率。在新课程体系下,我认为利用课堂小结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必要的。首先,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活动尤其重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来看,它是由众多零散的基本史实构成的知识整体或系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从历史学科教学特征来看,有三个基本特征:(1)时间、空间概念;(2)叙述历史的能力;(3)阐明因果关系。这些都体现了课堂小结的教与学的要求。课堂小结教学环节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整理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其次,在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历史教学打破传统编年史框架,采用专题框架。而且,很多学生并没有牢固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甚至没有时间朝代概念。面对这样的教材和学情,更要求教师根据各节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小结。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课堂小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把分散孤立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内化成学生容易掌握的系统知识结构。而且,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历史思维,并能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以下几种课堂小结方式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历史情景再现式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景或者一个案例,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节知识。例如,必修一专题六第一节课标要求是“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在这节课结束后,教师可播放一段历史情景剧,并提问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段历史情景片段和问题应覆盖本节所有重要的知识点,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轻松应用本节新知识,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学生通过这种课堂小结方式,可在轻松愉快的历史情境中,把所学到的新知识更加清晰、准确、系统地予以掌握,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回应式总结法

这种方法就是与课堂的开始阶段相呼应,或是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化问号为句号。如在讲授必修二专题三第四节的时候,这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政治中没有学,不能分辨概念的不同。对于这样一个枯燥而又必修掌握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呢?对此,我在课前先向学生展示了中国著名“海尔”集团发展历程的PPT。具体内容如下:

1984年底,张瑞敏调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当时该厂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工人都往红星电器厂(1995年被兼并)跑。厂子一年之内,先后换了3任厂长。张瑞敏回忆说:“(当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2006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揭晓,海尔品牌价值以749亿元连续5年位居榜首。

然后,我提问:为什么海尔会发展如此快?在新课上完,由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答案。通过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利用刚学过的新知识解决了问题,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且,学生在讨论中也明白了一些枯燥的概念,实现了化枯燥为乐趣,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纲要、表格式总结法

这是用表格或图示罗列史实,或用精练的语句帮助学生浓缩教材,抓纲带目来概括课堂教学大意的一种总结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总结方法。但传统并不意味着过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它是教学中常用的总结法,对于总结某些类别清晰、层次分明的史实最为有效。福州市用的人民版教材,和旧教材比较,喜欢应用形容词或者优美的词句。而且,旧教材书本的黑体字,一般就是本节要讲的内容,而新教材未必如此。对此,教师应该化繁为简。例如,在必修二专题一的教学中,书本的三目是“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市的发展”“商人重利轻别离”。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标,将第三目删除,复习着重突出“市的发展”。在这节课小结时,我用PPT向学生展示了如下表格。

然后,我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知识填写表格,达到了复习新课的效果。有些课教材知识比较凌乱,教师可利用图表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上必修二政治史专题三第三节“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我设计了如下框架。

通过这样的知识框架,学生很容易地将1992年十四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史实记住,不宜混淆历史知识。此处,凡是科技文化史、战争革命的经过、改革的内容措施等知识点,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

四、认识升华、能力培养式小结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总结,绝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总结出某种带规律性的结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受到更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总结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生能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概括历史问题,能够认识问题的本质,并对现实中的新问题进行比较科学的分析。小结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必修二政治史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后,课堂小结可以这样展开:教师提出问题:“近代中国的门户开放”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是否一样?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两次开放的背景、目的、结果三个方面分析区别,进而得出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通过这样的小结,教师帮助学生整合了知识结构,揭示知识内在联系,发现和总结历史规律,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从而逐步升华了学生的思维。

五、历史时间、线索式小结法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现有教材特点,及时、反复进行时间段的归纳总结是很必要的。由于不少学生没有掌握好初中历史知识,甚至有些学生时间观念差,没有朝代、年代意识,且高中历史又是专题史,所以,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很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反复进行时间的归纳。例如,教学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我在讲完第二节后进行了一次归纳总结,讲完第三节后再次进行了归纳总结,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掌握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我还先后制作了不同的PPT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具体如下所示:

同样,在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学习中,因为时间段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知识。对此,教师可制作PPT时间表帮助学生复习、小结。如下所示:

历史课堂小结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还应注意课堂小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第一,内容上的适应性原则。课堂小结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一节课是一个整体,课堂小结是这整体的一部分,所以关于课堂小结的设计也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放在整节课的背景中加以考虑。因此,“课堂小结”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课时“结尾”,还包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知识整合过程。对此,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应做到突出重点,总结规律,把握特征,画龙点睛。第二,时间选择的恰当性原则。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受单位时间的严格限制,因此,教学任务和内容所划分的教学步骤也应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对于小结所需的时间,教师应在课前准备中精心计算好,并根据课堂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时机的选择上,当课时内容中的概念、问题分析结束,需要综合时,就应及时小结。因此,小结可以安排在课的结尾,也可在课中的恰当时候。第三,思维上的启迪性原则。课堂小结不仅仅要疏理本节的历史知识,还要在小结中开拓学生视野、激活思维、启迪智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且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重要问题的小结或课时的结尾中,应注意留下悬念,诱发兴趣,鼓励创造,以收到言尽意远、曲尽绕梁的效果。第四,升华性、简明性原则。课堂小结时切忌简单地重复本节刚学过的知识,而是要注意深化和提高对重要史实、基本概念。同时,小结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突出教学重点,力求简明扼要。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的小结具有总结新知识,深化教学内容,理清知识结构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从认知规律来看,课堂小结是对知识的加工、处理、整合的过程,可使学生从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和认识,并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课堂小结策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宋艳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1):134-136.

[2] 袁阳春,杨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解读[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history accomplishmen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model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As a result, teachers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brief summar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main knowledge, and raise the students history learning 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lassroom summary;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improvement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课堂小结提高
课堂小结给化学教学减负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