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5-10杨俊
杨俊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那也就是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激发和引导
十年的数学教学经历告诉我,在数学课堂上如果不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其中固然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原因: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较强的系统性等特点;诸多原因都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结合数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以下略谈一下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看法。
一、带着感情交流,促进学习兴趣
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的老师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动,一个受学生尊敬、喜爱的教师,学生往往喜欢上他的课。所以教师在课内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己良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刚入班时成绩一般,也从来不跟老师交流,平时有问题也不去问老师。发现这个状况之后,我就主动跟这个同学交流,课下跟他谈学习,谈生活中的琐事,课堂上经常提问他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持续一个时期以后,这个同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开始主动问问题了,对数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时考了我们班第三名。后来,我曾问过这位同学,为什么数学成绩会有这么大的提高,他说主要是因为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学习起来效率也就高了。从这个同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因材施教,给学生创照有成功的机会
学习上的成功最能成为学生增强自信并自愿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都可让学生自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确定相称的竞争对手,开展“结对子赛”,并通过及时批阅的作业,课堂前五分钟基础练习,课堂上的小测验等,使学生能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教学时,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采取分层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易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在作业批改中,传统的批改方式是百分制,这种方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既不科学,更不人道。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评价方式,利用个性化、情感化的对话式语言。
三、给学生留出问题的空间,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除产生于认知的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下面以必修模块二的直线的斜率一课为例,说明设疑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中的良好作用。某次,著名的魔术师刘谦拿了一块长和宽都是1.3米的窗帘去找做窗帘的师傅(图1),要求把这块正方形的窗帘改制成宽0.8米、长2.1米的矩形。这个师傅对刘谦先生说:“你这鼎鼎大名的魔术师,难道连小学算术都没有学过吗?边长为1.3米长的正方形面积是1.69平方米,而宽0.8米、长2.1米的矩形面积只有1.68平方米。两者并不相等啊!除非剪去0.01平方米,不然没法做。”刘谦先生拿出他事先画好的两张设计图,对敬师傅说:“你先照这张图①的尺寸把窗帘裁成四块,然后再照另一张图②的样子把这四块拼在一起缝好就行了。魔术大师是从来不会出错的,你只管放心做吧!”师傅照着做了,缝好一量,果真是宽0.8米、长2.1米,魔术师拿着改好的窗帘得意洋洋的走了。而师傅还在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那0.01平方米的窗帘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刘谦的两个图是什么呢?问题说完了,学生也陷入了深思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的听我讲授了直线的斜率这节课。通过这节课,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巧妙设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能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象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五、教学方法要新颖多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关注较少,大量的时间花在讲题,练题上,使数学课堂变的乏味枯燥。我们可以尝试把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数学课堂上,例如教师在讲授课过程中,可以把实验带进课堂,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并不是物理、化学的专利,同时也使那些让学生头疼,觉得枯燥无味的公式、结论、习题变得实用、有趣了。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也要让学生注意到数学实验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考量大。数学课实验一般分为常规实验、游戏实验、思考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等几类。下面我们以思考型实验教学为例说明实验教学的优点。
实验课题:互斥事件的定义
实验目的:总结出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在学生掌握了互斥事件的定义及事件“A+B”的含义之后,我觉得可以设计如下的思考实验:
抛一枚均匀的骰子一次
(1)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3”,事件B=“向上的点数是5”;
(2)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3”,事件B=“向上的点数是3”;
(3)事件A=“向上的点数大于3”,事件B=“向上的点数小于2”.
问题:每组中事件A与B有何关系?A与B是否互斥?A+B的含义是什么?
归纳:在一个随机实验中,如果随机事件A和B是互斥事件,那么P(A+B)与P(A)、P(B)有何关系?
推广:若事件A1、A2、……、An两两互斥,则P(A1+A2+…+An)=
由于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也变得可爱可亲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学生心理诱导[M].北京:学苑出版社
[2]许冬梅.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教育研究[期刊论文]2013(33)
[3]张乐天. 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教学月刊。2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