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侠客的执着与超越

2016-05-09韩玉李林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关键词:超越侠客

韩玉++李林

摘 要:本文从武侠小说的视角对《王的男人》这部韩国电影进行解读,深入挖掘了主人公身上的任侠之气,并从道家文化层面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侠客;报恩;超越

作者简介:韩玉,硕士,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韩国语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韩国语教育和中韩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1

《王的男人》是韩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影片2005年上映,上映后打破了韩国影史观影记录,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重大反响。影片中的主人公身怀奇技,美艳多情,本是平凡的小人物,却因历史洪流的裹挟而命运多舛,结局似毁灭又似重生。从视觉到心灵都给人巨大的震撼。主人公平凡中带着侠气,最后又做出了超越传统侠客的选择。

武士阶层在各大文化中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侠”就出自武士阶层。他们轶出社会常轨,在大众心中扮演着除暴安良的角色。各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侠”一类的人物,他们有一些共通的精神,比如“振危急,赴险恶,好给施,重信义”等等,各个民族关于侠的故事也往往有着相似的主题,“平不平,立功名,报恩仇”[1]。

一、平不平

孔吉与张生都是戏班的台柱,孔吉因为美艳而常常被戏班老板送给权贵做男宠,张生对此忍无可忍,决定代替孔吉奋起反抗。从此,张生迈出了侠的第一步。孔吉本是逆来顺受的性格,但看到张生的生命因自己受到威胁,情急之下杀掉了对自己和张生穷追不舍的戏班老板,完成了从顺民到“绿林好汉”的转变。普通百姓遇到冤屈或者去官府告状,或者逆来顺受期待英雄出现,拯救自己。虽然张生与孔吉的互相救助是缘于私情,并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他们奋起自救的行为说明他们性格中有反抗的一面。反抗,是侠的基本精神。同时也说明他们是重情义之人。同在一个戏班中,看到孔吉被欺负,其他人都选择了默不作声,只有张生出来替孔吉抱不平。这既是因为二人的感情非同一般,也说明二人非常珍视这份情感,愿意为了这份情付出哪怕生命的代价。“义不独存”,也是侠客坚守的原则之一,抛弃同伴或让同伴独自受苦,自己苟且偷生的行为是侠客决不能容忍的。

二、立功名

逃离苦海的二人总要生活下去,又是有技艺的人,自然想到去京城,开开眼界,赚点钱财,扬眉吐气。侠客自古以来也莫不渴望建功立业,他们可以不好色,不贪财,不怕死,但是没有一个不爱“名”。“因为“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即使本身没有伴随任何实际利益。”[2]孔吉与张生一到京城就直奔出名而去,到别人的场子上过招,两人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脱颖而出,赢得了钱财并且小有了名气。但是两人并未满足,决定干一票大的,把皇宫中的流言蜚语编成剧本,供百姓取乐。这一次他们不仅在百姓中名声大噪,而且被带到王的面前表演,成了王的御用艺人。此时,他们似乎已得到了全部所求,两人深厚的情意与前所未有的富贵。然而,有得必有失,富贵之下他们沦为皇宫内部权力斗争的棋子。尽管两人不为依附权势而来,但王的恩威与同伴的牺牲让两人无法继续独善其身。至此,两人与传统的武侠小说中英雄好汉的形象有了本质的差别。传统的英雄好汉或者奇人异士在名声大噪后往往归顺了朝廷,他们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得个一官半职。清末有文人批评其时流行的侠义小说:“今日强盗,明日受爵,则借犯上作乱之行,为射取功位之具”,可见传统的侠义小说主题关键在于求“功位”。但孔吉与张生的执着并不在此,他们更加执着于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情感。正是这种对情的执着最后引他们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三、报恩仇

报,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今天都知道要“礼尚往来”,不要欠人情,这都是“报”,是几千年来非常重要的一种人伦关系准则。报恩与报仇又不同。孔子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是仇可以化解,可以不报,但恩一定要报。所以当自己戏班的同伴因宫廷阴谋为救自己而牺牲后,孔吉没有离开皇宫。虽然知道真正造成这场悲剧的祸首是王,但因为王曾经的知遇之恩,信任之情,孔吉选择了理解王,并继续陪伴王。当知道王最后要处死张生时,孔吉分明有机会杀掉王,为张生报仇,但他却选择了自杀来成全自己与张生的情意。因为孔吉并没有把王当作仇人,他理解了王的癫狂,与王也惺惺相惜。恩仇不是简单二元对立的对错,而是包含了复杂的情感,这正是这部作品丰满、立体之处。

孔吉与张生的涅槃是在张生眼瞎之后。张生在生命的尽头悟出导致自己毁灭的,不是某个宦官、妃子,也不是孔吉或者王(尽管是王做出了处死他的决定),而是自己之前对财、对情的执念。所以当孔吉问他来生想做什么人的时候,他不想做王,那个看似人间权力的主宰,他仍想像今生一样做一个戏子。因为他超越了外物的影响,回归了自己的本心,是否满足最终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孔吉也在张生的选择中领悟了这一道理,所以他的内心从最初看到张生残破躯体的痛心和对张生即将死亡的恐惧,变得十分坦然甚至享受。这一刻他与张生真的自由了。至此,他们抛弃了一切执念,仇也好,情也罢,超越了外物的束缚。并且,面对过去的选择,他们并不后悔,因为不论帝王还是戏子,都是经历了一样的爱恨情仇然后再入轮回,从这一点上看众生都是一样的。影片的最后一幕,孔吉与张生的肉体虽面临毁灭,但精神却得到了超越,这正是这部影片打动人心之处。

注释:

[1]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95页.

[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00页.

参考文献:

[1]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2]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展望与回顾》,三联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超越侠客
挂羊头卖狗肉
侠客
护鹿小侠客
侠客
侠客李白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