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夜》中的好人悲剧
2016-05-09陈绍文
摘 要:《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几十年过去了,其魅力丝毫未减,是一部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作品。《寒夜》也是一出好人的悲剧,这也是文本话语摆明的事实,本文主要就《寒夜》的悲剧艺术理论对人物的悲剧艺术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通过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揭示悲剧艺术的作用,希望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寒夜》;悲剧艺术;汪文宣;好人悲剧
作者简介:陈绍文(1994-),女,湖北省十堰市人,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1
引言
《寒夜》中汪家的悲剧主要是根植于家庭深层结构当中,而人物之所以不能够逃脱悲剧的命运,正是由于其自身的一些过失以及存在的弱点所致。从《寒夜》的话语结构当中能够看到,汪文宣是一个好人,但他却上演了一出悲剧。从汪家的家庭结构层面来说,社会因素是使好人汪文宣悲剧的外在因素,而悲剧还是根植于其家庭内部的结构当中。
1.汪文宣好人悲剧的社会原因
巴金在谈到寒夜这篇小说当初的创作意图的时候,曾坦言写这篇小说就是想让世人看到真是的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状况,好人不得好报。[1]小说中的主人公汪文宣以及树生是和中华民国同龄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有传统文化在其思想上有着无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有着新文化的影响。在汪文宣所处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汪文宣得到了成长,虽然其接受了五四新文化但由于历史沉淀因素比较浓厚,所以其旧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当时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在汪文宣所生活的重庆国统区,没有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更不用说为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汪文宣一家三口生活的环境极其恶劣,住在岌岌可危的陋室中。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更不要提生活质量,巨大的生存压力,战争造成的传统价值观的颠覆,使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小人物汪文宣挣扎无力,在为生活频频低头时患上了肺病,面对者奉为衣食之源的那些校样,“‘我的血快要流尽了.他愤怒地像,他几乎要撕碎那张校样”,[2]他认为这样为公司鞠躬尽瘁,会受到表彰,恰恰相反,汪文宣却被辞退了。
汪文宣也是众多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他是一个老实正派不会阿谀奉承的人,分子的内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些高傲的,社会背景之下国统区政治上混乱和黑暗,加之他自己的要公平,一根筋,造成了他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所以汪文宣这一家庭也就不可能承受这一社会现实,只能够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命运。
汪文宣病入膏肓时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对于生命的依恋,对于死亡的恐惧”,但“他不能喊出他的悲愤,他必须沉默地死去”。[2]
2.家庭原因造成好人终将悲剧
在汪母.曾树生.汪文宣的一家三口之中,汪母和树生间的无休止争斗,而作为儿子的汪文宣这时的老好人一贯作风极为突出,他想要过一个平淡幸福的生活,可是婆媳矛盾,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矛盾,天性软弱的他却没有办法解决这一个问题。这样他就夹在中间两头,无能为力,成为一个受气包。汪母对汪文宣的教育是苛刻的甚至自己所说的所做的都成为汪文宣的权威,因此汪母对于汪文宣的一切都要进行管教,汪文宣的逆来顺受成了他悲剧原因的其一。
其二,思想大部分还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汪文宣,非常的注重孝道文化,服从长辈是其文化的首要。他对母亲的绝对服从,就是因此。汪文宣一边非常服从他的母亲,一边又权衡着妻子,但母亲与妻子的矛盾又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是深爱着曾树生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相同的爱好,婆媳关系的不和其实就反映了新旧文化中由于文化的立场对立处在不相容当中,在小说中的婆媳各处一极,所以使得矛盾比较严重,在具体的事件争执过程中也都是各执一词,这一争执并不是两人的强词夺理,而是受到新旧文化的影响所保持的立场不同[3]。新旧文化造成的婆媳不和,从而引发的家庭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汪文宣始终生活在左右为难的状态下。长时间的亲人压抑,加上自身难以纾解,就这样在夹缝中度日如年的汪文宣备受煎熬。
3.人物性格让好人悲剧
对于《寒夜》中的人物汪文宣来说,他无疑是社会.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复杂的生活经历使他性格裂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忍耐和妥协成为汪文宣的主导方面,懦弱无能、与世无争,逆来顺受,不敢抗争,奉行“为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处世哲学。他是一个矛盾体,心里想的和要做的并不一致,他怕见上级注视的目光,怕上级不满的话语,甚至连上级轻声地咳嗽,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见,总之他整天工作在担惊受怕环境里,严重地摧残了他身心的健康[4]。
对妻子也是如此。在其忍让和顺从的外表下增添了更多的自卑色彩,他带着强烈的念头去找她,可看到妻子同和别的男人有说有笑,只觉得心里发冷,却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最终“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真是一个可怜虫,尽活到了“有话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可怜地步”。
巴金的《寒夜》“造就”了好人汪文宣,却因为种种原因“杀死”了汪文宣,他的悲剧或许因为时代,或许因为他的母亲,或许因为他自己,无论因为什么,在黑暗的现实社会中,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海誓山盟,一切的一切最后都被摧残被吞噬了,也许我们应该为汪文宣惋惜,又或者这难道不是他最好的结局吗?
参考文献:
[1]巴金.谈《寒夜》[M].巴金选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巴金.寒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杨春风.灵魂深处的悲歌——《寒夜》中汪母心理隐秘探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