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章祖宗的遗憾

2016-05-09雪域英雄

青年文学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赵光义赵佶汴京

雪域英雄

祖宗: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就是祖宗,能打战也能演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男子汉,本来也是良好市民,因为时局动荡,两个人为了祖国民族发展的大计,参加到了闹革命的行业中去,不小心就开创了一个王朝,他们也就成了祖宗。

赵佶:北宋王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一辈子只从事了两个职业,一份是王爷,一份是皇帝,从未跳槽。兴趣广泛。优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缺点:好色、花心、不听祖宗的话。人生格言:长的帅、有权力不是我的错。

天祚皇帝: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和赵佶一样,一辈子也就两个职业,王爷与皇帝。优点:稍微懂一点诗书;缺点:好色、好玩、喜欢压迫人,特别喜欢的是用箭射杀宋人。人生格言: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还是我的。

完颜阿骨打:金朝的第一个皇帝,也算是金朝的祖宗,做过部落首领,后来觉得做皇帝更有意思,就唱着国际歌“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们……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向前冲……”把女真人全都团结起来,反抗辽朝的压迫,最终创建了金王朝。优点:勇猛善战;缺点:喜欢我行我素。人生格言:天下不分你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在十二世纪初期,这三个人各自心怀鬼胎地勾心斗角。开始赵佶还和天祚皇帝称兄道弟,后来因为天祚皇帝在与完颜阿骨打的博弈中处于下风,赵佶想要占点小便宜,就和完颜阿骨打结盟想要灭掉天祚皇帝的王朝,帮祖宗报仇。十二世纪初的几十年间,这三个人将世界闹得腥风血雨。最终还是完颜阿骨打棋高一着,先后灭掉天祚皇帝和赵佶领衔的辽王朝和北宋王朝。

祖宗江山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再这么荒淫无道;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好好地治理国家,不会经常荒废政务;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和金人结盟;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完颜阿骨打还没有什么名气的时候就派杀手过去把他暗杀掉。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

宣和七年(1125),在金人的铁骑如风一般地横扫河北大平原,大宋王朝的几十万大军望风而溃的形势下。坐在汴京城内龙椅之上的赵佶唱起了内心独白,他在喃喃自语,祖宗何以选择定开封为都城?

对啊!祖宗何以选择定开封为都城?

赵匡胤是怎么想的,汴京城四周无天险可守,交通便利,漕运发达,全国四面八方无论从哪一路都能直达汴京城。若说有险可守,那只有汴京城北方的那条黄河天险。但黄河终不比长江,黄河河床渐渐抬高,经常有决堤的危险,实际上并不能作为一个天然美好的防守之处。

当然建都开封,赵匡胤并不是第一人,就在其之前的五代时期,朱温便把都城建到了开封,之后的唐、晋都将都城建在了开封。究其原因,似乎是因为开封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的发达。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 [当年柴荣病逝,孤儿寡母坐拥朝廷,赵匡胤借口北方契丹人南侵,率军队北上抗辽,军队在陈桥驿这个地方驻扎下来,赵光义和赵普共同商量了一个好计,说是让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光义和赵普劝随军北上的诸将,说是现在柴荣的孤儿寡母掌权,等到这皇位之上的小子长大成人,是否还真的记得你们这些血洒沙场的开国功臣呢?一番苦口劝说,终于劝动了诸将领,在历史上合演了一出叫“陈桥兵变”的好戏。]赵匡胤在五代纷乱的时局中沐浴了十数年,亲眼目睹过国家的改朝换代,而建都汴京城的几个王朝,皆为短命王朝。如今其取而代之,对于汴京作为都城自然会提出异议。他清楚地知道,虽然汴京城有蔡河、汴河、五丈河可以沟通大运河,将东南各地所上贡之物悉数运往京城。而且虽然有前朝定都的基础,有比较发达的经济,但说到底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无险可守,无险可据。万一北方骑兵突然兴师南下,汴京城将何以拒之?

当时摆在赵匡胤面前的有几条选择,即使不将都城迁往长安,至少可以迁至洛阳,洛阳靠近黄河,而且天险较多,北方的草原之兵不易在周围作战,出可战、退可守,实为定都的一好地,再其次可以退往南方,以长江为天堑。况且东南之地经济发达,定都亦无甚不可。

当赵匡胤提出他的迁都设想之时,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虽然他已身为皇帝,但他深知民心的厉害,他看到过王朝的更替,他不敢我行我素。

宋朝的高级将领李怀忠曾说过:“东京有汴渠之漕,每年皆有江淮米数百万石,城内守兵十万人。府库重兵,皆在此地。而且国本已固。”群臣皆以为然,而作为赵匡胤之弟的晋王赵光义更说道:“在德不在险!”。

短短五个字,却逼得赵匡胤无话可说。他还能说什么?他若再执意迁都,岂非是把险凌驾于德之上,无德而王天下者,古者有之?故而赵匡胤不复再议。

赵光义欲将大宋的都城定在汴京,当然有他的考虑,根据他所编造的所谓的“金匮之盟”,待赵匡胤退位后,皇位要传给他,当然若赵匡胤不将皇位传给他,他再另做打算。当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辽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取得中原的天下后,之后的几代中原王朝的国主都以重新收回燕云十六州为己任,毕竟燕云十六州为中原与塞北的分解之地。同时也可以作为北方民族进攻中原的桥梁,因此无论谁统一中原,只要辽朝控制着燕云十六州,都是中原王朝的一个隐患。定都汴京,自亦有这一层意义上的考虑,单纯方面来说,定都汴京后,虽然只要北方的铁骑涌进,汴京便成了直接的打击对象,处在那风口浪尖之下。恰好与其相反,因为这一层面的原因,宋王朝的禁兵二分之一都聚集在汴京周围,另一半分驻全国各地,由于汴京城的地理位置,更易调兵,北与大辽相接,只要中央一道命令,汴京城周围的禁兵短时间内便可北上,恢复燕云十六州。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汴京城是进可攻,退可守,如若攻燕云十六州不克,禁军可以迅速回撤,守卫都城,若能克,还可以分禁兵守卫十六州,都城可安保无恙,这不可谓不说是赵光义的如意算盘。

然而,赵光义的如意算盘似乎打得有些过早了,因为他的哥哥并不想把皇位传给他,对于赵匡胤来说,至少骨肉要亲于手足。何况现如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尤其是长子完全可以担当得起国家大任。

柴荣留下孤儿寡母方才失了天下,而如今自己的儿子业已成年,周朝的事不可能再发生在本朝,所谓之兄终弟及根本就没了任何意义,因此赵匡胤也无任何将皇位传给赵光义的打算。

赵光义开始坐立不安了,他以晋王加上开封牧职权的便利,开始大力发展自己势力,他以他那滔滔不绝的口才,打动着赵宋王朝立国建朝的老臣,如同“陈桥兵变”般, “若当今皇上将皇位传给他的儿子,待他日皇帝羽翼丰满之时,还有谁记得你们的功劳?”赵光义这么说着。当年也是他以这一言论打动诸大将,一起发动兵变,将自己的哥哥拥立为皇帝。这一次又奏效了,诸老臣都暗自许诺,毕竟他们想要得到的就如同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时所说的“人生在世,韶光易过,所得者不过良田千顷,美宅,儿女幸福。”他们不敢保证将来赵匡胤的儿子继承皇位后,他们能否还拥有这一切,赵光义不同,因为至少他们一起打过天下。

或许赵匡胤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几个人都背叛了自己,一个是自己亲兄弟晋王赵光义,一个是内侍王承恩,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军师,曾经的宰相,那个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或许,直到赵光义举起那把明晃晃的斧子砍向他时,他才真正地明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使是亲兄弟又能怎样?可一切已经晚了,因为赵光义已经胜利了。

赵光义继位了,赵匡胤的儿子还能有好日子过吗?没有!不仅如此,他的兄弟赵廷美亦被其逼死,毕竟若要按他自己编造出的兄终弟及的规定,[所谓之兄终弟及,就是赵光义编造出的金匮之盟的主要内容,赵光义以非法的手段取得皇位之后,为了掩耳盗铃的显示自己继承皇位的正当性,于是和赵普一起编造出了一个金匮之盟的密约,说是这东西是当年杜太后亲口要赵匡胤承诺的,立下了字据,要赵匡胤退位之后,赵光义即位,知道这件事的只有赵匡胤的两兄弟和老母亲加上赵普。其实这主意也就是赵普给赵光义出的,他是想凭借这个主意引起赵光义的注意,再次入朝为相]皇位最终还是要传出去,他不想,更加不愿意。

赵匡胤为他留下了一片富裕而又美好的江山,全国基本上一统,财富充足。当年即有人提出,将原来打算赎回燕云十六州的金银储存起来,放在都城三个仓内,待这三个仓库储存满时,再以金银召骁勇、炼兵器,一举北上,夺回燕云十六州,或者更多……

而如今金银足了,国力强了,而且举国上下欲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呼声亦越来越强了,赵光义开始行动了,就在其继位的第三个年头,确切的说是第四个年头。因为赵匡胤在开宝九年十月驾崩,这一年赵光义继位,继而改元太平兴国,在太平兴国四年春,赵光义决定北伐了。

宋太宗的北伐

以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招讨制置使,分命节度使河北崔彦进、彰德李义琼、彰信刘遇、桂州观察使曹翰,四面进讨,侍卫马军都虞侯米信,步军都虞侯田重进为行营指挥使,又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以断燕蓟援师,其声势可谓壮观。

促使赵光义如此着急地发动北伐有两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一是自己的皇位来得并非名正言顺,对外所宣布的赵匡胤的死因并不能使天下信服,弑兄夺位之名,他不想承担,因此他要以北伐来转移国内视线;二是,燕云十六州历来为中原王朝所有,他既然已是天下正主,自然要天下大一统,恢复汉唐旧疆,成万世霸业。

北汉很快就在大宋雄师的打击下投降,宋军继续前进,毕竟一个小小的北汉并不是赵光义的目标,如此弹丸之地,对于刚刚继位的赵光义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岂能满足他的胃口。

河北诸州的乡民听说大宋欲伐契丹,都高兴得内分泌失调了,毕竟民族有别,河北之民自然希望中原汉王朝一统天下,因此自愿为宋军担任向导者便有百余人。

很快大军便攻到了幽州城下,只要拿下幽州城,燕云十六州便打开了一个缺口,就等于拿下了一半,契丹汉臣纷纷来降,甚至契丹将领亦有降者。

如此阵势加之赵光义又亲自出征,大有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之势,但命运就是如此的奇怪,顺理成章之事,竟发生了惊天逆转,大宋王朝的雄师与契丹战于高粱河,但结果败了,不仅败了,而且很惨。主帅赵光义负伤了,南撤了,赵光义的计划也因此而破产了。

南撤的赵光义只能捂着还在流血的臀部,在心里暗骂石敬瑭:“TMMD,你卖国就算了,何必一定要割地?”

也就是在这一年,赵光义从前线回来后逼得赵匡胤长子德昭自杀,前线战败的消息传来,甚至说皇帝赵光义已战死,随军出征的很多大将惧怕契丹长驱直入,既然皇帝已死【当然只是情报有误,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信息传递的失误也是很正常的事。】那就得赶紧选出一位新皇帝,在偌大的军营之中谁有资格来做皇帝?将帅们将目标选为德昭,他是先皇的嫡长子,绝对有资格来做皇帝。

赵光义回来后,闻知此事,想到大将们玩的这一招对自己来说,太过危险,心里一肚子火,暗想,老子亲自出马去前线打仗,你个毛小子竟敢在后院放火,对老子皇位虎视眈眈,这还得了,现在不灭了你德昭,我还能安稳地坐在这龙椅之上吗?你小子以为你二叔我坐在皇位之上容易吗?整天担惊受怕,你小子不仁,也不能怪二叔不义。

但怎么来处置这个德昭呢?当然不能由自己出面干掉他,否则落下个谋杀亲侄子的名声。赵光义是一个很注意自己形象和外表的人,他要做得不落痕迹。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杀人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是这次赵光义想杀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亲侄子,他得想一个绝妙的方法。对于那群将领,赵光义也是怀恨在心,这群王八羔子,老子才稍微出了点事,这群人就想着另立皇帝,不治治这群人,看样子他们不知道该为谁尽力卖命。

回到京城后,他一直不对将领们进行封赏,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整天一个人绑着脸,生闷气。将领们都觉得势头不对,跑到德昭那边去议论。

德昭一想,不正常啊!老头子这是干啥,是不是对诸将曾经要立自己一事耿耿于怀啊!这可不行啊!他想着叔侄之间,互相沟通沟通就行了。

所以他即跑到赵光义面前问:“为什么回来这么久了都还不封赏将士呢?将士们心里都有怨气了”好家伙,自己送上门了,赵光义大怒:“不用封了,等有朝一日你做了皇帝之后,天下都是你的,等你来封吧?”这下可不得了了,德昭本就是一个胆小之人,哪经得起赵光义这么说?当时就被吓得白眼拼命往上翻,连话都说不上来,想着老头子这是动真格了,为了表示清白,德昭当即回去就自杀了。

赵光义的意志并没有被此打垮,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赵光义还在战争中沐浴了十几年,高粱河之败虽然是个大耻辱,但那已经发生了,赵光义并不气馁,他还在继续准备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上天垂怜,契丹的国主突然去世了,这简直一下子就震惊了宋辽两国的政界,契丹留下的是那孤儿寡母,赵光义乐了,“NND,终于死了!”他甚至乐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赵光义就喜欢干这种欺负孤儿寡母之事。当年欺负过柴荣的孤儿寡母;欺负过哥哥的孤儿寡母;如今再欺负契丹一次也不为过,因此伐辽之事又被赵光义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一次,赵光义有不收复燕云十六州誓不罢休的决心,倾国出动,布置更为精细,分三路推进,东路以曹彬为统帅,为此次伐辽的主力军,曹彬统帅大军十万有余,直趋幽州。中路统帅田重进,西路统帅潘美,副将杨业,这两位主帅都参加了第一次伐辽战争。赵光义倾全国之力以援三路之师,赵光义亦想过再次御驾亲征,不管是真心也好,还是虚假也罢,至少据史籍记载,他曾经也这么提过,当有臣下提出反对之时,他就放弃了,因为至少上一次的高粱河之败,仍然心有余悸。

亲征不是旅游,虽然刺激,但毕竟比不上在宫中笙歌燕舞自在。

三路大军出发了,赵光义坐在京城指挥着前线的兵马,令他吃惊的是三路大军节节胜利,尤其是东路大军,进展的速度更是惊人!对于这样的进军速度,连身经百战的赵光义亦感到吃惊,东路大军怎会进展得如此神速,莫不是辽人有阴谋不成?要是东路大军再如此进军下去,说不定被辽人一锅端。驻军的指令从京城发出去,传到曹彬的手中,曹彬不敢违背皇上的旨意,十万大军就这样驻扎下来。

而与此同时,中西两路大军进展也神速,大有一举拿下云州之势,东路大军坐不住了,曹彬自己本人也坐不住了,若再不行动,功劳会尽被中西两路大军所夺,到那时,置他曹彬于何地?置东路十万大军于何地?NND,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众将开始请愿了,曹彬也就顺水推舟,十万大军又前行了。

在他们的眼中,契丹人太不堪一击了,东路大军开始与中西两路大军夺起了功劳。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契丹人并不是不堪一击,契丹人以他们的骑兵不断地袭击着这十万人的队伍,抢掠着他们的粮草。待十万大军到得幽州城下之时,已经是疲惫不堪,但契丹人并不给他们任何休整的时机。契丹人在耶律休哥和耶律斜也的指挥下,向宋军猛扑过来,疲劳的宋军只能是疯狂奔命,十万人的队伍立时成了一盘散沙,久经沙场的曹彬完全没了脾气,只是在亲兵的掩护下,往南撤、撤了再撤,NND,他要是知道世间上有一种叫飞机的东西,他巴不得坐上去逃跑。

东路大军败了,彻底的败了,损兵折将自不必说,所遗弃之粮草堆积如山,令人触目惊心。

很快中西两路军亦开始受挫,西路军损失尤重,副将杨业身死【杨家将中宣传的杨老先生就是此位】,只有中路军在主帅田重进的指挥下,像样地退了回来。

举国震惊了,赵光义亦惊了,想不到这次连孤儿寡母都欺负不了。燕云十六州算是彻底地收不回来了,因为赵匡胤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和兵将,已基本用完、耗干。

赵光义或许只能怨赵匡胤,若是开国的那一批猛将没有被他罢权,或许战局会不一样,但如今已经不再重要,因为赵光义发现原来赵匡胤留下来的治国方针甚是符合他的理想。

在收复失地无望的情况下,以高职安排武将与不给予实权实在是一个好办法,将各地的财富皆上集中央、各州的首领皆以文弱书生领之,那样就不会形成与中央对抗的局面,不仅如此,还在其下设一判官,仍由中央派人,既有行政之权又有监察之职,各州又岂敢再有异心?

赵光义开始大力提倡科举制度,他要给子孙留下一整套的文官制度,堪保国家无恙。科举出仕,十几年便有机会官至宰相,真正做到布衣为相。这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吸引。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只要通过了科举,就有可能做到国家的二把手,全国上下都将目标投向了科举,谁还会有时间、精力去与中央政府唱反调。赵光义的目的达到了,仅凭一套取士制度,就使得天下读书人为自己效力,终其一世,他还能不满足吗?

或许在他的一生之中,只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两次北伐,换来的只是损兵折将,两次皆兵临幽州城下,却始终未能拿下,赵光义能不遗憾吗?他的遗憾也就成了大宋王朝祖宗的遗憾。

谁是大宋王朝的祖宗?他就是,他可以站在黄泉路上对后继位的子孙们大声地说:“老子就是祖宗!”

之后的几个皇帝不能不说对燕云十六州没有野心,特别是宋神宗与宋哲宗,即徽宗皇帝的父兄,但留下来的却是更深的遗憾。

坐在祖宗坐过的龙椅之上,赵佶又何曾忘掉过祖宗的遗憾,一百多年来,祖宗的遗憾成了大宋子民的一块心病。

赵佶自然知道祖宗凭借精兵强将尚且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何况如今?况且他对兵戈亦无甚兴趣。诗词歌赋的淡雅,较之兵戈四起的血腥自然要好得多,继位的头十几年里他都未谈过兵,直到有一天,一切都改变了。

阴 谋

就在政和元年,赵佶继位的第十一个春秋他派遣使节前往辽地,习惯性的问候与祝贺,此次被派去的使节是内侍童贯。这十几年来,他对童贯可谓是宠幸有加,童贯掌握兵权已是常事。但这一次以使节的身份使辽,让童贯甚是不快。因为,辽朝人对于这个宦官甚有嘲笑之意、鄙夷之色,虽然童贯身体魁梧,颔下亦有那零星的胡须,丝毫无宦官之相,【真应证了周星驰所扮演的韦小宝所说的那句话,做太监能做到长胡子的地步,公公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可是海公公的胡子是导演安排的,童贯的胡子却真真实实是他自己长出来的。】

当契丹人知道童贯是太监之后,甚是嘲笑地说:“久仰童太尉的大名,实在没有想到原来不过是一个公公,连那玩意都没有,看来南朝真是无人了!”童贯一想,WCNM,老子过来不是受你羞辱来的。

辽朝人也是,这种事知道就行了,说出来干嘛?说出来也行,何必要当着人家的面说,多伤人自尊啊!童贯生气了,后果很严重,童贯骂骂咧咧地说:“妈的,老子生气了,老子要报复!宦官咋了,宦官也是人啊!”

当晚,有一个人让他坚决了这种报复之心,这个人就是马植,世为辽朝大族,辽籍宋人。他对童贯说,辽现如今只不过是强弩之末,而如今东北女真兴起,其势甚不可挡,大有消灭契丹之势,不若天朝与女真联合,共夹辽朝,到那时,燕云之地自归。对于马植的这一番言论,童贯甚是欢喜,将马植置于军中,偷渡回宋朝,他们那个时候也是有国际法的,都是良民,都是有国籍的人,不能说去别的国家就去,怎么说也得有个签证,可是马植并没有取得签证,所以他只能采取偷渡的方式。

虽然赵佶对兵戈无甚兴趣,但马植的这一番话语让他动心了,照马植如此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难,收复燕云十六州乃祖宗百年夙愿,也是祖宗百年的遗憾,若是燕云十六州能在他的手上收复,将是千秋盖世功业。

他自然不希望历史记录自己只是那一个只懂得诗词歌赋、舞文弄墨的皇帝,没有丝毫的武功可言。他希望历史记录的自己会是一个文治武功兼有的皇帝【至少他认为自己的文治甚好】。所以他对这一言论动心了,马植被赐名为赵良嗣,留京师任官。

当满朝文武得知皇帝的意图之后,群起而反之,一片片的反对之声不断传入赵佶的耳中,宋辽交好百年,百余年互不侵犯,如今欲兴师而北,实在是置祖宗盟誓而不顾,这是要吃官司的。当年太宗朝有良将曹彬、曹翰尚且未能拿下燕云十六州,况如今兵弱将少,何以战之?昔太宗问人曰:何人可战幽州?曰:曹翰!但曹翰战之,以谁守之?太宗曰:曹翰!曰:曹翰之后呢?太宗无语,自此不言兴师北伐。祖宗有如此见识,何故今日欲兴甲兵?赵佶只作不闻,因为他知道朝廷的这批文官,向来皆以谏为先,只想着在青史上留名。况且朝中的几大权要人物都支持自己,蔡京、童贯等;反对之人虽众,应和之声亦不少,蔡京等人作为朝廷的执政人物,他们也希望在自己的执政期间建一番盖世功业,燕云十六州百余年来,经过了祖宗几代皆没能收复,若在他们手中收复,那么他们自然就是千古功臣。到那时,无论自己身上有怎样的过失,都能消之不谈,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群腐败分子,思想上并不落后,他们懂得如何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功臣,我们要做功臣,他们大声疾呼!

朝中的反对之声一直到宋金正式交往之时都没有停息,自从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起,赵佶联金抗辽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了,之后两国也频繁的派遣使者,最后订立“海上之盟”,规定,消灭辽朝后,燕京归宋朝所有,完颜阿骨打曾许诺,只要宋朝承认出兵,无论将来燕山府是谁拿下,都归宋朝所有,而且周围之地亦属燕京,共归宋朝,应该说这一盟约的达成,赵良嗣功不可没。

很快女真人就对辽朝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但第一番攻击之时,宋王朝正在为方腊而发愁。

宋徽宗想,祖宗真是有先见之明,祖宗不愧是祖宗,祖宗说内乱最恶心,方腊让他知道了内乱是怎样一个恶心法,他将全部准备北伐的兵力都用在了征讨方腊上。

偌大的一个契丹在女真人的打击下,连苟延残喘都已不能。此时,赵佶看到了希望,他内心的那股雄心壮志的冲动被激发出来,好一个契丹,如今才被女真人打击了几年,就这般萧条,昔日的雄风跑到那里去了?欺负我大宋王朝的祖宗是要付出代价的!今日我赵佶也要让你契丹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地泱泱大国。

赵佶没有看到金人饿狼扑食的可怕,他没有想到,现如今女真人是一只饿疯了的狼。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称帝之前,这匹狼披上了羊皮。虽然如此,但却并没有改变狼的野性,经过这么多年的隐藏与磨炼,狼反而更加成熟了、更加凶残了。面对曾经的猎人——契丹,狼撕下了那张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羊皮,狼开始发疯了。而猎人此时却变成了猎物,将整个契丹作为猎物,只要拿下,恐怕不用再捕猎,连冬眠的食物都已经够了。

猎物因为味美,所以会让猎手更加疯狂。契丹王朝已经经过二百年的发展,境内什么没有?女真这匹狼在刚刚啃下上京这片肉的时候,就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美味。但更加味美的东西还在后面,还有大好的河山等着女真人,女真人的热血在这一座座美好的城池所散发出来的香味的刺激下更加沸腾起来,奔腾的四肢已经停不下来。

坐在汴京城内的龙椅之上的赵佶亦闻到了这股从北边吹来的香气,那是女真这匹饿狼在撕咬契丹这只庞大而无力的猎物时散发出来的香味。赵佶并不饿,但他却垂涎欲滴,能让属于自己的东西变得更加多一点,谁人不想?

已经错过了第一次机会,在这段时间中,金人已经撕咬下契丹的大片土地,再不动手,恐怕燕云十六州都要被金人吞下去了。

猜你喜欢

赵光义赵佶汴京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赵佶画《瑞鹤图》后15年,北宋大厦将倾……
《瑞鹤图》传说
名画遗珍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双龙巷人物之二赵光义
汴京诗群
《瑞鹤图》传说
大宋第一疑案: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