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淡,绚烂之极也

2016-05-09李倩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诗风宋代

李倩

摘  要: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的理想即错彩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前一种美强调追求文字的华丽、雕琢,而后者则突出在朴实、平易的文字中表现作者的思想与人格。这二者之间没有孰优孰劣的差别,但纵观整个宋代诗歌发展的过程来看,宋代诗歌极大地表现出了对平淡诗风的追求和崇尚。

关键词:宋代;诗风;平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1

宋初诗人王禹偁的诗歌体现了他自身从学习白居易到学习杜甫诗歌的转变。白居易的诗歌有时显得过于坦露、直白,而对杜甫诗歌的学习、借鉴则导致了诗人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使他的诗歌情感含蓄委婉,表达上更加平易流畅、自然脱俗。他的诗歌《村行》中两句“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描绘了乡村野外的景象。没有运用华丽、绮靡的字眼,但却让我们从自然平淡、简雅淡古地描绘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宋初诗人对平淡之风的初步追求。

宋仁宗庆历前后,在欧阳修的影响与倡导下,有一批诗人对诗歌进行了革新,其中有些诗人沿着平淡诗风的道路继续进行开拓与探索。“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表现了诗人梅尧臣对平淡诗风的追求。诗人在诗歌创造中同样践行者这样的审美理想。在《东溪》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无意于雕刻文字,而在自然、平易流畅地叙述中让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纯净朴实、深远闲淡的自然之美。诗歌的最后两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意味深长,尤为蕴藉,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诗歌中超越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处于同时期的王安石对平淡诗风的追求主要是他于晚年创造的极具代表性的荆公体小诗,这些写景抒情的绝句体现了王安石诗歌追求深婉不迫之趣的艺术风格。《书湖阳先生壁》的前两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自然简练地描绘了闲适自然的生活场景。最后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不仅对仗,而且十分巧妙且富于意味地表现了生活的景色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类诗看似平常,但其实构思深刻并且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深而不露地寄寓在字里行间中,可谓丰神远韵。

北宋后期诗歌中作为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家苏轼同样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对平淡之美的追求。苏东坡自己曾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这样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诗风追求同样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追求。正如诗人在《东坡》中所写“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锵曳仗声”。诗人内心中的清旷与淡定在诗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一种超脱世俗而达到至高境界的平淡之美,我想是诗人在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与坎坷之后,内心上的豁达与达观的间接表现。

与苏轼处于同一时期并且作为苏轼学生的黄庭坚在追求平淡诗风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黄庭坚前期的诗歌风格为生新廉悍,到后期黄庭坚在对自然之景地刻画中变得十分老成,“平淡而山高水深”成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价值追求。在《跋字瞻和陶诗》这首诗中,诗人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的高雅生活,诗人的描写可谓是平淡质朴、精光内敛,体现出了黄诗的老成境界。

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陈师道在宋诗追求以平淡为美的诗歌创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陈师道在作诗中崇尚“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他的诗“于淡泊中醰醰乎而有纯味。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与流连往复,而不能自已”。其诗外表质朴无华、简洁精练,但运思遣字都很有工力,这是在脱净风华绮丽之后一种意蕴深厚的平淡风格。

宋代诗人对平淡之美诗境的大力开拓,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然、清新的美。特别是于平淡中寓含理性的哲思,更是饶有意味。与“列律镂锦,雕绩满眼”的美相比,我更喜欢“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更欣赏在经历宦海沉浮,诸多人生坎坷之后,宋代诗人内心的平静、旷达、闲适,真可谓“平淡,绚烂之极也”。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

[2]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宗白华编

猜你喜欢

诗风宋代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融古化欧的诗人
以《全宋词》为蓝本看宋代歌妓词人及其词作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浅谈宋代瓦子勾栏的兴盛及对书会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
学苑诗风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