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秋

2016-05-09潘玉毅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锡箔纸淘米野炊

潘玉毅

秋天长了一张火烧云的脸,从盘在头顶的晚霞,到唇上火红的枫叶,从未摘尽的石榴、柿子,到红枣耳坠,都是红彤彤的模样。这显然是秋天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间或夹杂着一抹类似鎏金的黄,那是沉甸甸的稻穗被人夸得低下了头。

从初秋到深秋,秋意越来越浓,万物的颜色越来越重。早晚从街上经过,街边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开始飘落了。虽然还没有完全落下来,风一吹,雨一淋,却已有了九分的寒意。好在已经穿上了秋衣秋裤,路上的行人只需紧一紧衣裳,也挨得住冻。

春是酿的,夏是蒸的,秋是烧的,冬是熬的。春日里,百花酿成景,一地春色、一池春水;夏日里,雷雨前的烦闷和持续不断的雨水便是这一番蒸煮的结果;冬日里,那一碗刚刚端上桌的正腾腾地冒着热气的羊骨头汤岂非也是熬出来的——那么秋天呢?有人疑惑了,秋天又不是酒,怎么可能是烧出来的呢?

然而,就算其他三个季节的修饰词稍有牵强附会之意,但“烧秋”却是实至名归的。

这一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或许体会不到,但当你走进农村,就一定会有所领悟。黄昏时分,或在路上行走,或在巷子里穿梭,无论走到哪儿,你都能闻到很明显的烟熏的味道。在农村里,多有焚烧秸秆的旧俗,烧完将草木灰埋进土里,便是农作物最好的肥料。“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这样的场景,温庭筠在讲述“南山烧畲”的《烧歌》里作了详细的描述。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但仍有许多地区固执地保留着这个陋习。北风仿佛是点火的信号,催促着他们行动的步伐。

这个时节,农村里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烧烤的食物:洋芋、番薯、萝卜……烧烤这些东西时十分讲究火候,如果你在急切之间想用猛火将它们烧熟多半是不可能的——除非架一个锅。最好是等明火熄灭之后,将锡箔纸包好的芋头、番薯或萝卜扔进火星四溅的柴堆里,过个二三十分钟,便能开吃了。揭开锡箔纸的刹那,香气四溢。对于好喝酒的人来说,就着烤好的美味,再来一口烫好的烧酒,别提有多惬意了。当然,同样惬意的还有在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们。每年的这个时候,学校就会组织一次野炊,因为再往后天气就太冷了,不适合小孩子出游。

农村孩子的野炊有别于城里孩子的秋游。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野炊的情景:周末一至,老师将班里的同学们分成几组,各自背着锅,拎着铲,带着油盐酱醋、米筷碗勺便出发了。通常,我们会寻一处空旷的地方,旁边还得有条河,方便淘米洗碗。在这之前,我们必须翻过好几座山头,常常清晨出发,到目的地时已是晌午。搭灶台,拾柴禾,淘米洗菜……我们有许多的活要做。常有不谙于家务的孩子被烟呛得眼泪直流,或被自己烧焦或烧糊的饭熏得说不出话,但谁也不觉得懊恼。

吃罢午餐,有些同学围在一块做起了游戏,有些同学削尖了竹子到小河里叉鱼,运气好时还能捉到几只上岸的王八。一团红云上来,天空、河流都被烧得变了颜色。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沾了童年的味道便再也洗不去了。这样的记忆,当真是无比的美妙,至于许多年以后,我仍能清晰地记起当时的场景。如今,未能忘怀的我只能烧点时光慢慢回忆了。

猜你喜欢

锡箔纸淘米野炊
图画捉迷藏
用烤箱烤食物为何要用“锡箔纸”
用烤箱烤食物为何要用“锡箔纸”
◆南通海门:“淘米记”成为当地大米公用品牌
湖畔野炊
吃免淘米,也要淘洗
快乐的野炊
如何使接触不良的遥控器再度灵敏
竹林野炊
淘米营养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