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6-05-09许克文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头5158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放射科危险因素

许克文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头515800)



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许克文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头515800)

【摘 要】目的:分析医院放射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如何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放射科2012-01/2015-03发生的78例院内感染和同期放射科收治的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放射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医疗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就诊类型、放射检查的时机(术前及术后)不同,发生感染的比率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班人员、患者放射室检查滞留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放射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医疗手段以增强患者抵抗力,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做好各项防感染医疗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0 引言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感染,排除患者入院前已开始或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广义上,院内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门诊患者、探视者和患者家属等,但由于探视者、门诊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医院停留的时间较短,且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复杂,所以获得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每天进行检查的患者人数较多、患者密集、病种复杂,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和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科室,较易发生院内感染[1].由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若管理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之间的相互感染.放射科主要包括X线透视室、摄片室、X线介入室、CT室、MRI室等.放射科保持24 h工作制,患者接诊率较高,检查室仪器的使用率较高,工作量处于饱和状态,对仪器和科室的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导致放射科的卫生环境长期相对较差,易发生院内感染.为防止X线泄露对人体造成伤害,保障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行,放射科处于无门窗或门窗紧闭的封闭环境,通风主要依赖机械通气和换气装置,室内温度也是靠机械控制,从而导致室内空气无法有效流通[2].大多数医院的放射科内部未设置个人清洗设备,使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得不到保障,卫生保障设施条件较差,工作人员自身卫生情况相对较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放射科院内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系列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旨在预防医院放射科发生院内感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放射科2012-01/2015-03共接收进行放射检查的患者17 462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78例,设为观察组.感染患者情况为:男51例,女27例,年龄3~78(平均62.1±8.2)岁.选取同期和感染患者一般资料近似的78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放射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医疗因素.

1.2 方法 将上述感染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院内感染的患者因素及医疗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射科院内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所有受检患者的资料发现,不同年龄、就诊类型、放射检查的时机(术前及术后)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率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放射科院内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2.2 放射科院内感染医疗危险因素分析 对发生院内感染和未发生院内感染的两组患者的医疗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放射科当班人员、患者放射室检查滞留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放射科院内感染医疗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之一,由于其环境、工作的特殊性等,成为了院内感染发生率极高的科室之一.医院是特殊的环境,患者疾病种类繁多,携带病原体种类也各不相同,使得医院放射科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途径复杂,造成大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3].其中较为直观的危险因素主要有:①空气污染.放射科构造和工作的特点决定其内部空气质量一般较差,人员过于密集,其中大部分为等待接受检查的患者,属于易感人群,大大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②检查室物体污染.放射科的检查床上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在上面接受摄片、透视、造影等检查,患者的疾病种类各不相同、携带病原体种类不同,检查床处在长期被多种病原体污染的状态,从而成为患者与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中间环节之一.③放射科工作人员手、工作服等的污染.放射科每日工作量大,各种操作主要靠手来实施,手是放射科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④医疗废弃物品污染.⑤感染意识淡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多数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医院感染知识淡薄.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给感染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使工作人员成为了院内感染发生的传播源.⑥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在放射科的管理监测中,往往只针对射线对身体的危害,忽略了院内感染的监测,仅仅将感染管理监测的重心放到了较易发生感染的临床科室,使放射科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而被忽视.通过对放射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分析,结合放射科的自身特点,我们认为要做好放射科的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完善放射科构造和卫生设施 现在使用中的放射科检查室几乎都没有专门的洗手和卫生保洁区.因此,在对放射科建造或改造时应由专业设计公司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的要求对其进行设计,尽量在其内部完善洗手和卫生保洁区.检查工作区设置为方便工作人员卫生保健的专用区域,在基础设施方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卫生设施.在无法完善以上设施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多、工作繁忙时,可给工作人员配备专用的速干手消毒剂.有研究发现,速干手消毒剂对手的消毒效果比普通洗手方式消毒效果明显[2].为放射科配备专职的卫生清洁人员,对检查室卫生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各种检查过程中使用后剩余的耗材和物品能够得到及时清理.

3.2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根据我国医用X线诊断卫生标准要求,检查室要根据其面积安装完善的送风或换气系统,注意加强日常对仪器和环境进行除尘,并每月对通风、换气和消毒装置的滤网进行除尘.在未进行开机工作时只进行开窗、开门等措施与外界换气;工作量大时,启动送风或换气设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保证检查室良好的空气质量.有资料表明[3],在工作量不大的放射科,可根据≥1.5 W/m3的标准安装紫外线灯,对检查室进行定期>30 min的消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工作量大、检查机器运行时间较长的放射科,可选择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对其内部进行定期消毒,开机消毒时间>30 min即可达到消毒合格标准.有研究[3]发现,消毒器的循环风量必须保持在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才能达到对空气消毒及换气的作用.

3.3 检查室物体及仪器消毒 每天工作前工作人员对检查床进行常规清洁,并铺防污染床单.工作结束后,对患者或工作人员可能接触的污染区域,如设备表面、门及门把手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保证检查室的物体和仪器消毒.操作过程中床单、地面、仪器等受到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床单,对地面或仪器进行清洁消毒.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仪器设备应定期选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通过以上措施保证检查室设备及环境的清洁卫生.

3.4 增强工作人员感染意识 医院定期组织感染管理部门对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感染知识和防护技能的培训考核.新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院内感染考核.感染知识和防护技能的培训内容主要为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感染预防的概念及个人卫生及防护品的正确使用等.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转变过去感染意识淡薄的思想观念,提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改掉自身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本着对患者及自身负责的角度,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好各项防护措施.

3.5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医院放射科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院内感染管理程序、标准和规范,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反规章制度行为应做到查明事实原因,确定责任人,认真教育当事人,落实整改措施[4].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作的院、科、室三级监管系统,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严格分明,加大监控力度,有效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将院内感染消灭在萌芽状态[5].

3.6 加强手卫生意识 有研究[6]发现,医务人员加强洗手意识,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达50%,效果显著.接触性传播是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创性检查和治疗以及肢体的直接接触等.有资料显示,院内感染约30%是由工作人员的手传播造成的.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手消毒成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应该受到人们重视.尤其是在直接接触外伤、开放性创伤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应按照专业手卫生规范进行及时正确的洗手消毒.为减少手的再次污染,手消毒后不应采用公用大毛巾,应以一次性纸巾或个人专用毛巾进行擦干,能有效降低手消毒后的再次污染[7].

【参考文献】

[1]杨国雄.基层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25(1):45-46.

[2]李六亿.我国手卫生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7-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02.

[4]王建俭,姜 华.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78-2479.

[5]黎 钢,黄岸容,温建红.试论医院放射科的感染管理[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11,10(5):395-397.

[6]邢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640.

[7]刘 松.放射科感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控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4):225.

·卫生管理·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XU Ke⁃We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hai District of Shantou,Shantou 515800,China

【Abstract】AIM: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hospital's medical standard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nd patients without nosocomial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5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in.RESULTS:Age,treatment type,and radiographic timing(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ersonnel on duty,patient’s residence time in radiology room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f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Based on the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he patient’s situation,necessary preven⁃tive medica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hance patient immuni⁃ty.Besides,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receiv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words】radiology;nosocomial infections;risk factors;pre⁃ventive measures

作者简介:许克文.主治医师.Tel:0754⁃85693210 E⁃mail:353380153 @qq.com

收稿日期:2015-12-18;接受日期:2016-01-02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2⁃79⁃03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放射科危险因素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护理管理对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