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高考作文热点预测演练

2016-05-09韩延明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类材料

韩延明

一、“人与自然”类

众所周知,因为近年来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故而“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这一话题再度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比如2008年江西卷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显然是从“生态平衡”方面设题;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命题思路。2010年江苏卷要求以“绿色生活”为题作文,更是直接举起了绿色、环保、低碳的大旗。2014年辽宁卷“看不到满天繁星”,再次将环境污染的命题融入高考试题。可以预测,2016年高考作文,“环保”也将成为命题的关键词之一。

【试题设计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管子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审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每则言论的内涵,从三者的共性入手寻找立意的突破口。管子的观点是,做国王的人,如果不能保护国境内的山林、沼泽和草木,就不能做国王了。换言之,就是如果不搞好环境保护,便不可担任国家领导人。雨果把大自然必作“慈母”和“屠夫”,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的两面性,警示人们善待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关爱呵护,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无情的惩罚。惠特曼则用对比手法,直接表明大自然原本是美好的,而人们对大自然疯狂攫取,肆意毁坏,致使“精华”变成“垃圾”,大自然被糟蹋得满目疮痍,面目全非。很显然,这三则言论都论及“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话题,其中的关键词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三者的共性,则是“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这正是立意的最佳角度。只要围绕这个角度谋篇行文,都是切合题意的。例如可以多反思现实生活中“人”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让读者看到“非理性开发”的危害和实质,同时明白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物我相融,天人合一,才能更好地发展。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是长远之策。②与自然和谐相处。③掠夺自然相当于自掘坟墓。④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⑤感恩自然,不要竭泽而渔。⑥享受自然精华,关怀自然之痛。

立意确定之后,还必须考虑以怎样的形式表情达意,揭示主旨,取得振聋发聩、耳目一新的效果。按照常规思维,可以揭示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阐释“善待自然”的意义和价值,呼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的构思难脱窠臼,缺乏新意。要想“突出重围”,避免老生常谈,必须打破常规,绞尽脑汁在求异思维上寻找制胜之道。例如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生动的故事,用大自然报复人类的惨痛事实向人们敲响警钟,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可以别出心裁,从动物的视觉看世界,运用更具文学色彩的寓言体来表现主题;可以以剧本的形式,用蒙太奇式的镜头,对比展现自然遭遇破坏的严峻后果,以此警醒世人……如此一来,就极有可能把这个题目写得新颖别致,精彩动人,最终俘获读者的芳心。

【佳作展评】

天人合一 方得永恒

张印林

近期来,全国范围内雾霾频频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出现九岁女童罹患肺癌这样骇人听闻的病例。人们出行都战战兢兢,以致有人头戴防毒面具才敢出门。人们不禁为此感到忧虑。环境何时恶化到如此地步?长此以往,人类又该何去何从?难道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手里而步恐龙后尘吗?

有这样的反思和忧患是件好事。若能立即采取行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也可算得上亡羊补牢了。遗憾的是,清醒的人毕竟是少数。还有相当多的人仍然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快感中。他们自诩为万物之灵,对大自然予取予求毫无节制。在他们眼中,移山填海不是神话,狂排滥伐习以为常,摩天大楼譬若鬼斧神工,而他们自己则是这些神话、奇迹的缔造者,多么精明而伟大啊!他们自以为能征服万物,然而看看他们都给世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能源枯竭,耕地减少,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臭氧层空洞……黑格尔曾经说过:“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我们是时候该警醒了。“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奉天。”一味索取,却不知回报,无疑是自取灭亡之道。

其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施加影响的能力越来越大,对自然的改变越来越大;然而自然不会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它必将自我调节,甚至进行强力反抗,因为它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人类对自然的所作所为,都会经过自然转化再施加到人类身上。君不见,人类对植被滥砍滥伐,结果自然以水土流失、洪水泛滥作为回敬;人类滥用化石能源,最终自然以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作为回报;人类过度放牧,自然以土地沙漠化吞噬人类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例子触目惊心,不胜枚举。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就此警醒吗?如果你春天播下的是荆棘的种子,那么秋天就绝对不会收获鲜花!你对自然报以恶意,自然就不会对你笑脸相迎。切记:善待自然,便是善待自己。

那么,人与自然究竟该如何相处呢?先哲早有阐述。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类的行为准则应遵循自然规律,要顺势而为。人类应该学会“天人合一”之道,因为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的命运才能真正绵长乃至永恒!

[点 评]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紧扣题料,引入话题。然后恣意纵横,围绕题旨充分展开,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阐述一个严肃的主题。审题准,立意高,让人在艺术享受中明道理。文章寓情理、辞采于一体,既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又教人以生活中“理”的思考,真可谓文质兼美。在表达方面,充分体现了散文语言生动、鲜明、活泼、深刻的特点。运用铺排的语句,尽显大自然对人类的疯狂报复,触目惊心,催人反省。名言警句的引用,信手拈来,增添了文章的意蕴和说服力。反语和比喻,使文章入木三分,生动形象。

【试题设计二】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中国首都北京最新一轮空气污染红色预警自12月19日起实施,至22日晚届满。当北京还处于重度雾霾之中,加拿大初创公司正从中国的雾霾天气下获益。该公司将4000多罐新鲜空气运往中国,每罐7.7升,售价约100元人民币,可供呼吸150次。有研究显示,中国每年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高达160万。对于清洁空气,中国市场有着强烈的需求。

材料二:2016年1月16日,以“思想引领低碳变革,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峰会暨国际碳金奖2015年度盛典”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峰会旨在“传播低碳理念,寻找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最佳表现企业”,来自世界各国的中外嘉宾、驻华大使、社会各界精英出席盛典。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新闻组合式材料作文题,弄清各则材料的含意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这种组合式材料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材料之间是统一关系,即各材料的内涵相互交叉甚至包含,对此可以从它们的“交集”切入立意行文;二是材料之间是对立关系,即各材料的内涵相对或相反,这时可以从各个不同材料入手,选取其中的某一则材料构思立意。

本题中的第一则材料报道的是“加拿大初创公司向中国出售新鲜空气”一事,对这样的一则“奇葩”新闻,可以由果溯源,逐层深入进行解读:加拿大初创公司为什么向中国出售新鲜空气?——因为中国空气污染严重,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惊人,中国市场急需新鲜空气——造成空气污染的根源是什么?——治理空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这则新闻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迪?第二则材料报道的是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峰会”在北京举办,从“绿色发展”“低碳理念”等关键词中,不难看出峰会的中心议题是备受世人关心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问题。两则材料相比,第一则材料用鲜活的触目惊心的事例,向人们展现了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自然向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们健康生活的严峻现实,给人以警醒。第二则材料是人们面对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说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面对环境危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两则材料所关涉的是同一个问题,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即先摆出事实,提出问题,令人深思;再积极应对,解决问题,让人明确肩负责任的重大。两则材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综上分析,这两则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只要紧紧围绕“保护自然环境”这一中心话题立意都是切题的。如“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家园”“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赏蓝天白云,呼新鲜空气”“毁坏地球就是自掘坟墓”“空气污染,灾难不远”“治污关乎你我他”等。

【佳作展评】

留住自然之美

杨 乐

看到国人从国外购买新鲜空气的“奇葩”新闻,我不禁愕然。环境恶化竟到了如此地步!脑海中一幅幅画面闪现:森林中没了野兽,江河里没了鱼儿,天空中没了小鸟。不敢想象,有朝一日当世界只剩下人类孤独的身影时,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可悲的是,人类身处危险之中却浑然不知,灾难正在慢慢逼近。人类为逐利无节制地开发正将地球拖入毁灭的深渊。今天,北极冰圈在融化消失,臭氧层空洞面积不断扩大,雾霾笼罩城市上空,自然灾害频发,动植物濒临灭绝……满目疮痍的大自然为人类的疯狂行为敲响了警钟。

自然原本是和谐美丽的,是人类的贪婪和欲望让她变得丑陋不堪、面目全非。我们只知道对自然疯狂索取和占有,滥砍滥伐,滥捕滥杀,导致生态严重破坏,物种几近灭绝。自然在咆哮、流血,我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伟大作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今天的人类正在将自然这位温柔善良的慈母生生逼成冷酷无情的杀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自然的眷顾和回报。

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一些有识之士更是走在时代前列,积极奔走呼喊,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柴静曾是央视一位著名记者,离职后,她自掏腰包一百多万追踪雾霾治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她的行为体现了一位公民高度的责任感,令人钦佩。

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环保理念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荷兰是大画家梵高的故乡,风景优美如画。在荷兰的很多城市,人们宁愿骑自行车也不愿开汽车,因为这样的绿色出行方式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在美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各种可爱的动物随处可见,它们或忙碌地觅食,或悠闲地歇息,完全无视近在咫尺的行人与车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温馨动人。

人类与其他万物是一体共存的,彼此休戚相关,存亡与共。人从自然中来,是自然的儿子,与自然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自然一旦被毁灭,人类将万劫不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人类只有携起手来,投入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事业中来,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最终应对环保难题,共创美好家园。

愿我们生活的世界,野兽在森林里欢快奔跑,鱼儿在河水里轻快畅游,小鸟在蓝天上自由飞翔,鲜花在窗口外娇艳绽放!

[点 评]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环保”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立意准确。开篇巧妙引述材料,提出疑问,引人思考。主体部分先列举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疯狂举动,展示大自然满目疮痍的惨象,分析其危害。然后正面列举柴静及欧美发达国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阐述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最后进一步阐释事理,呼吁人类同心协力,维护自然的生态和谐。文章结尾,构想一幅幅生动画面,首尾圆合,让人看到美好的希望。整篇文章内容充实,逐层递进,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说理充分,是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议论文。

二、“生活情景”类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唱响关注生活、关注自己身边事情的主旋律。命题者有意拉近考生与生活的距离,选取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场景来命题,考查考生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观察、理解和应对能力。这类试题新颖别致,内涵丰富,角度多变,便于考生尽情发挥,有效避免了猜题、押题和宿构。例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高速路上接电话”、安徽卷“显微镜下观察蝴蝶”、重庆卷“男孩请公交司机等妈妈”,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等,截取考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入题,颇具亲切感,让考生有话可说,便于其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

【试题设计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阳阳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为了方便上学,爸爸给他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可阳阳生性胆小,练习骑自行车眼睛盯着地面,身子也不敢坐直,一整天过去了还是不敢上路。爸爸说:“学车要领,一要目光远视,不要顾忌地面上的坑坑洼洼;二要坐直身子,保持重心;三要握紧车把,掌握好方向。”阳阳按照爸爸的指导,很快学会了。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受到了哪些启迪?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这则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材料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叙述阳阳学骑自行车,可是一整天过去了还是不敢上路。第二层写阳阳在爸爸的指导下,掌握了骑车要领与技巧,很快就学会了。两个层次,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两个人物,蕴含众多不同的哲理思考。材料的内涵是丰富的,立意的角度也是多侧面的。我们可以沿着事情“结果”和叙事“对象”两大方向对材料进行分析解读。

从阳阳的角度,他生性胆小,刚开始学骑自行车时总是摆脱不了胆怯心理,放不开手脚,故一直没有进展。对此可运用探因法进行逆向思维,反面寻求正确方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凡事只有抛却顾虑,放下包袱,放手一搏,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后来听了爸爸的一番教导,阳阳轻松地学会了骑自行车。阳阳的成功,得益于他谨遵爸爸的教导,掌握了骑车要领。这一成功之道又带给人们许多启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是成功的法宝;正确的方法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凡事要巧干,不能蛮干。

从爸爸的角度,他向儿子传授了三条骑车要领,我们可以逐条联想延伸,提炼出众多不同的立意。从“要目光远视,不要顾忌地面上的坑坑洼洼”,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推而广之,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胸怀全局,不能鼠目寸光。同时,还要抛却心理压力,轻装上阵,不能畏首畏尾,不为琐事所累。由“要坐直身子,保持重心”,可以作这样的生发联想:“坐直身子”指的是一种姿势姿态,使人从中领悟到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做好事情。而“保持重心”则重在强调就像走钢丝那样,要保持身体平衡,以防左右摆动。骑车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莫不如此。第三条要领“要握紧车把,掌握好方向”,从而联想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掌好命运之舵,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特别是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人或身居特殊地位的人,更不能利令智昏,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否则就可能会偏离道德航线而误入歧途,以致于遗憾终生。

【佳作展评】

由骑自行车到文明的兴衰

徐 扬

骑自行车与文明的兴衰,乍看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中,一些文明出现、兴盛,然后衰落甚至消失,匆匆如天边划过的流星;而另一些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淬炼,始终保持着恒久的活力,鲜艳如神坛中盛开的鲜花。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文明的兴衰与骑自行车的要领惊人相似。

目光远大

骑自行车时应目视前方,而不能过于在乎地面的坑坑洼洼。文明也是如此。中国先秦诸子从不同角度合力建立了一整套价值体系,且每个学派都不谋而合反对封闭,力图让自家的学说传遍天下。中华文明的延续,恰在于他们的目光穿透千年,看到了文化传播和普及的精髓。暂时处于衰势时,它会隐匿自保,清高自慰;而一旦有兴盛的机遇,便众脉俱开,如滔滔江水般气吞万汇,一发而不可收,又如春风般绿了大江南北。

几千年前的诸子目光远大,谙知文明以传播为命脉。于是,中华文明以儒家为核心,延续了千秋万代。

保持平衡

想要把自行车骑得平稳,保持平衡是关键。唯有平衡,才能不偏不倚地前行。文明的兴衰亦然。从出土的古希腊哲人的雕像来看,他们大多睿智精悍,须发浓密,肌肉发达,把智力健康与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再集合到一起,形成完美的平衡。而勇猛的斯巴达与神秘的巴比伦,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效仿寒士。因为没有做到两相熔铸,最终才会热烈地出现,无声地消失。相反,希腊文化正是因为做到了体质与心智的平衡,才成为历史上一颗不灭的星,使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奥林匹克精神得以延续。

把握方向

握好车把才能使自行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同样,把握好方向才不会让文明在蒙昧中迷失。杰出的埃及文明留下金字塔这般旷世之作,举世震惊。但埃及文明即使在最繁荣的时期也追求神秘与封闭,甚至追求不可理解性。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制成木乃伊时,它便以矜持的姿态切断了被外部世界充分了解的可能,结果只能与世隔绝,难以为继。于是,这个伟大的文明在神秘中出现、兴盛,又在神秘中无声无息地谢世。它的衰落归咎于所追求的方向与开放兼容的世界背道而驰。错误的方向让它在闭塞中诞生,又在闭塞中消亡。

纵观千年历史,中华文明因目光长远而源远流长,希腊文明因追求平衡而成为西方文化永恒的坐标,而古老的埃及文明由于没有把握好方向而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身为千年古国的中国,更应从骑自行车的技巧中、从历史文明的兴衰中找到继续兴盛的出口,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点 评]这篇议论性散文紧扣材料立意,由学骑自行车联想到历史文明的兴衰,想象合理,构思新颖独特。其亮点主要有三:一是全面把握材料,从三个侧面巧妙地扣合了材料的内涵,做到准确全覆盖,扣题十分严谨。二是思维的缜密性、论证的深刻性。骑车技巧与文化兴衰的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将二者巧妙对接,机智合理。由常见的生活现象联想到高深的文化层面,表现出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实属难得。三是新颖的形式。文章设置三个小标题,既显得扣题严谨,彰显题旨,又显得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一石二鸟,不可多得。

【试题设计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终于放寒假了。吃过早饭,妈妈对女儿说:“小心肝,快过年了,听说超市里进了很多新鲜货,你去看看有什么需要的。”临近中午,女儿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妈妈急切地问:“怎么样,收获不小吧?”女儿懒懒地说:“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或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诗歌有诗眼,材料作文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能揭示材料中心意旨的词语或句子。这则材料中,能体现核心内涵和命题意图的“题眼”是女儿回答妈妈的那句话“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正确、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就可找到审题立意的最佳突破口。解读本题,要围绕“什么才是真正的收获”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独立、审慎的价值判断。

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新鲜货,这些货物对于一个长期被关在教室里闭门苦读的少年来讲,应该多么具有诱惑力呀!更何况正值寒假,年关将近,宝贝女儿本应该借此机会好好消受一番,没想到却冒出这么冷冰冰的一句话来。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含意颇深,它表明女儿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贪图物质享受,她对那些新鲜货丝毫不感兴趣,她明白那些东西其实是自己并不需要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女儿的人生志趣、理想追求和生活价值观。沿着这个思维方向作全面细致的分析挖掘,可以提炼出众多不同的立意:①高雅的追求提升人生的品位。虽然追求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物质的满足填补不了精神的空虚,情趣高雅的人绝不会做物质的奴隶。②学会拒绝物欲的诱惑。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要把握好自己,做到举世混浊我独清,不同流合污。③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做人知足则常乐,做事知不足才能做得更好,做学问不知足才能不断进取。④欲壑难平,当思自制。不是必需的东西虽一毫而莫取,要学会为自己减负,勿因盲目追寻而迷失自我。⑤学会取舍,学会放下。在金钱、荣誉、地位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让沉重的包袱压弯了自己的脊梁。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认清自我,适合自己的东西,纵然千难万难也要奋力争取;不适合自己的,纵然送上门来也视而不见。⑦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人活于世,要靠智慧,懂得加减。知识修养不可少,要时时用加法,不断提高;功名利禄如粪土,要时时用减法,不为外物所累。

【佳作展评】

不为外物役我心

黄 博

女儿逛完超市之后,告诉妈妈她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女儿的话为那些心为物役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为外物所役,保持一种恬淡的心境,才能快乐度人生。

心为外物所役,就会意乱情迷,丧失本心。泰戈尔曾说:“飞鸟一旦系上了黄金的羽翼,就飞不高了。”提到和珅,大家都不陌生。有这样几句流传很广的民谚“乾隆病死,和珅跌倒;和珅灭珠,嘉庆饭饱”,这是对清朝贪官和珅捞钱捞权的形象描述。和珅贪婪财富之多,在历史文武大臣中可谓天下第一。在捞钱捞权上,和珅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短短几年间,他竟拥有相当于大清王朝十年国库总收入的巨额财产。利欲熏心的和珅,终因“贪鄙成性”被嘉庆赐死。得知死期来临,他对月作诗:“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二十年苦心孤诣搜刮财富,如今一朝化为乌有,真个是“枉劳神”啊!心为外物所役,被英人称为“成熟的政治家”的巨贪,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再看看当下官场中,某些人民公仆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他们为官一任,敛财一方,巧取豪夺,中饱私囊。面对权、钱、美色等外物之诱惑,深陷泥淖不能自拔。徐才厚、令计划之流,因贪婪而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千夫所指。自古至今,心为外物所役者,莫不成为千古罪人!

相反,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的谦谦君子,在人们的心中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媒体的采访,央视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钱老静虚淡定、泰然自安的品质令人敬仰!还有人称“戏骨”的陈道明,他因《末代皇帝》而出彩,在《围城》中凭借炉火纯青的表演声名远播,奠定了他在中国影视界的实力派地位。但他拍戏从来不计较片酬,有时还掏出自己的钱聘请有身价的演员。冯小刚称赞他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正因为陈道明有一种豁达超脱的胸襟,有一种淡泊名利的睿智,才不被盛名所捧杀。钱钟书,陈道明,他们拥有超越功利之上的情怀,他们的人生达到须仰视的高度。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滚滚红尘,喧嚣纷扰,诱惑多多,只有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垢”,才不会目迷五色失路彷徨。抛开金钱名利的枷锁,摆脱高官厚禄的奴役,修心如莲,快意人生!

[点 评]本文开篇引用材料引出论点,简短明快,切中肯綮。文章采用“反论——正论——纵论”的结构模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维方式,分别论述了“为外物所累”被千夫所指,“不为外物所累”流芳百世,进而指出应对策略,收束全文,文脉清晰,结构完整。文章谈古论今,恣意纵横,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现实警示意义。作者运用正反对比,彰显是非曲直,凸显文章主旨。选用的时事素材横贯古今,新颖别致,典型有力,极大地丰富了文章内容。大量引用名言诗句,言简意赅,恰切生动,增添了文采和表现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类材料
颤抖吧,人类
焊接材料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人类第一杀手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