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社区营造”为导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2016-05-09高嘉阳

2016年12期
关键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高嘉阳



分析“社区营造”为导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高嘉阳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的发展建设越来越成功,因此也促进了乡村休闲旅游与当地社区营造之间的关联度。一个地方的文化与其社区的营造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做到将社区营造的更具特色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是社区营造过程中需要面对以及解决的问题。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积极组织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原则,乡村社区要积极配合开展旅游事业的发展,将地方的旅游事业体系完善从而提高当地旅游服务质量,本文将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分析如何更好的开展乡村旅游事业。

关键词:社区营造;乡村旅游;发展;推动

一、 社区营造概述中要

(一)社区营造概念

“社区”一词在拉丁语中意义为共同的事物和亲密的朋友,滕尼斯在其作品中提出过“社区”一词主要适用于社会学的研究。滕尼斯在文章中提到社区中会有一些共同血缘为基础的而建立的一些联系以及相关的结合体,我国在20世纪初期将community一词的具体概念引进我国并翻译为“社区”。将社区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功能主义的概念为具有共同发展目的和利益关系的群体而组成的社会群体,这样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社区;另一种则是地域主义的概念意为在一定的区域中有共同生活组织的群体,地域主义由此得来。社区营造在社区中将共同体的作为发展的基础,通过社区群众的参与将地方的坏境、文化产业以及旅游资源相继带动起来。换一种说法就是利用社区的资源以及结合群众的创造力将社区的具体性形成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台湾和日本的社区营造经验

社区营造最早起源于日本,在“文建会”中台湾提出“社区营造”改革的政策后,日本社区营造的经验被台湾地区广泛利用。在日本很多的新城乡是在20世纪初期通过社区营造而建立起来的,2006年日本将社区营造战略逐渐形成观光立国的主要战略方案。将这样的社区营造与当地的旅游事业紧密相结合起来,利用旅游的方式将当地历史文化以及生活 习俗相紧密的联系起来,成为社区营造的先驱。在台湾地区的桃米社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桃米社区中覆盖了大量的植被、河川、野生动物以及湿地林园。这样天然的条件为台湾地区形成社区营造模式提供了很大保障,桃米社区由一个“垃圾社区”转变成为一个新型有机农业生态教育基地。现如今由于台湾游客的日益增多,桃米变成了游客眼中的“桃花源”。

二、 以社区营造为导向推动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早在20世纪末,中国乡村旅游就经历自我改革,进入21世纪后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这种景象的顺利展开主要源于我国的当今的时代背景。在休闲旅游中常被提到的“双康”是将乡村旅游推向一个高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下,国民经济水平稳步上升从而导致有空闲时间来进行身心的放松,这样的状况就将旅游事业在无形中带动起来。“双康”的概念就是小康与健康的结合,在这之中的健康不仅仅是指人们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们心理上追求的健康,由于城市高度紧张的工作在节假日人们就更喜欢到乡村体验一下休闲的生活从而无形中带动了乡村旅游事业。

(二)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乡村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带动资本流向乡村,从而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更好的提升。第二,倡导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民俗风气形成保护,不但可以保证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将生态问题顺利的解决。第三,依靠于当地的劳动资源从而扩大了当地的就业量,提高了乡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农民的生活素质也相应的提高。以社会的立场出发优秀的乡村旅游项目可以帮助游客更好的放松身心、释放压力以及忘记城市快节奏的工作,这样的形式的解压可以让游客更好的调整心态,在社会中人人有具有平和的心态才可以保证社会秩序的建设。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在全民小康的前提下,乡村旅游尽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非持续性发展的状态,一些地区普遍出现旅游市场不能持续发展的现象,导致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旅游发展的观念没有潮流化,管理理念落后,一些旅游设施过于陈旧。其次,没有正确的定位,旅游产品同类化没有吸引大众的方式,一些旅游地区过于追求城市化从而将本土风情失去了。最后,没有科学的指导,一些地区的旅游产品雷同,游客到了该地没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从而就失去了乡村旅游为游客带来的新鲜感,要将可持续性发展注入到乡村旅游的理念中去。

三、 “社区营造”为导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

(一)营造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乡村社区

乡村旅游的本质就是在于利用当地的特色来开发旅游资源,将当地具有乡村特色的农事活动、民间习俗以及传统生活融入到旅游事业当中。社区营造的重要之处就是讲区域的多样性保留同时激发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不单单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点同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社区营造与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目标,各个村镇社区在这之中作为一个生态实习基地,人们群众的生活百态通过这样的环境被展现出来,无论从社区营造方面还是乡村旅游方面都是值得提倡的。将一个区域文化特色通过旅游的方式展现出来无疑是最自然的传播方式。

(二)加强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在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中以社区的历史人物为背景,以当地的人文文化、人土风情为媒介而搭建的展现当地特色的舞台,游客作为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这样的游览方式会让游客自然而的融入到这种社区营造的气氛当中去。在台湾桃米里发生地震后,台湾的新故乡就会让村里的人民群众接受相关社区营造的培训,以及利用各种方式让当地的乡民了解当地的生态资源从而利用自己的优秀资源完成相关乡村旅游的建设。

(三)明确乡村休闲旅游定位

休闲是人类工作之余的首要要求,它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标志,中国在这过程中逐步走向休闲社会。在20世纪中期时我国的乡村事业的蓬勃发展,直至今日一些国家以及地区会将乡村旅游当做展现国家以及当地特色。在一些乡村会有很多天然的优秀景观,在开发这些景观的同时投入社区营造概念,让村民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完成乡村旅游的建设。但目前来看,一些地域即使有天然的景观但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完善乡村旅游的硬件设施,为该项任务做好保障,保障乡村旅游事业的顺利展开。

(四)建设融合社区营造的乡村旅游

通过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利用社区营造理念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是将良好建设乡村与乡村旅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发展可以形成良性的建设道路,值得我国在乡村旅游的开展中借鉴。创建拥有旅游特色为主导的社区建设从而发展区域的多样性,将政府力量作为社区建设的后备力量,实现依靠当地特色、群众而开展的社区营造式的乡村旅游项目,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都会在此之中会都很大的提高。(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颜潇潇.唐国安.石磊.从“批判的田园主义”到城市空间新价值——台湾宜兰的创意城市空间营造[J].中华建筑,2013(3).

[2]马巧慧,郑晓庆% 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15(10).

[3]魏成.社区营造与古迹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古迹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规划师,2010,(2):224-228.

[4]闫琳.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规划方法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7:6.

作者简介:高嘉阳(1986.9-),男,土家族,吉首人,硕士,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经济方向。

猜你喜欢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