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区域经济分析

2016-07-26冯洋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河南省

冯洋洋



河南省区域经济分析

冯洋洋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正是进入新常态,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为更多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区,在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的自然资源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河南省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区域经济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研究背景

区域经济分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原经济区位于中国的腹地,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全面分析、比较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入了解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有一个完整的客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产业专业化程度,评价河南省现有的经济状况,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一些意见。

二、河南省自然资源结构

(一)人口状况。人口与经济是区域发展的两个重要要素,人口状况直接关系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河南省共有人口1.0662亿人,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约占全国人口的7.8%,人口基数较大,看似劳动力充足,但根据统计年鉴显示劳动力人口(15-64岁)占河南省全部人口的69.5%,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8%,已经进入老龄化,再加上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户均劳动力转移人数为1.74人,可以看出河南省劳动力人口并不如想象中充分,如何运用有限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水资源状况。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元素之一,衡量水资源状况可以有效考量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结构等内容。衡量水资源的常用指标有水资源总量以及人均水资源量,2014年河南省水资源总量为213.1亿立方米,排在全国19位,人均水资源量为226.4m3/人,排在全国的倒数第五位,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属于严重缺水的地区。

(三)耕地资源状况。耕地作为人类生存以及产业发展的必须要素,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衡量耕地状况的指标主要有耕地总量以及人均耕地量。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省耕地总量为8156.76千公顷,占全国耕地的6.035%,耕地总量较大,但人均耕地量只有1.16亩/人,且因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些耕地中有许多被闲置以及荒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属于自然资源匮乏的区域,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区域发展的能力,劳动力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在今后的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型中都将突显出来。

三、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目前,河南省形成了目前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的格局,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在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水平、规模都有明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也在稳步提升,但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很突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致使河南产业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及与国家其它地区相比整体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3]。本部分将采取区位商这一指标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价。区位商表明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具有比较优势;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4],一般来讲,产业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本部分选择河南省产值排行前五的产业部门作为比较对象,计算结果如下表:

区位商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工业增加总值的比例非金属矿物制品3.11809.5913%农副食品加工业2.01013.057.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3399.942.9%食品制造业1.25438.173.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8691.355%

根据该表格我们可以看到,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不仅工业增加值最高,区位商也最大,具有专业优势,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与此相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则呈现出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足,优势不明显,影响和制约了主导产业作用的发挥。

四、对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新常态”要求我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道路受阻,进而抑制河南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5]。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所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进而提升河南的产业综合竞争力是一个良好措施,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有足够的创新型人才,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加深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

(二)发展绿色经济。要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产业结构模式,就必须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其最终要求就是发展绿色经济,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绿色产业,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的发展,育新兴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对于绿色技术的发展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双重支持,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升河南省绿色技术、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三)培育优势产业、知名产业。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产业种类多,但大都缺乏知名度,河南省缺乏一个在全国知名的优势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知名度以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河南产业众多,但缺乏在全国口碑较好的产业,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力度,一方面扶植创新型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培植一批知名产业,知名产业不仅可以提高河南省区域知名度,还可以带动一大批附加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的促进整个河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者单位:大理大学)

参考文献:

[1]雒海潮,苗长虹.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 究,2006,(4)

[2]陈璐.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4)

[3]李红飞.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杨云霞.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构建研究[J].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简介:冯洋洋(1992-),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研究生,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

猜你喜欢

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