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2016-05-09任香娥
任香娥
摘要: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突出,特别是像数学这种基础课程差异更大。对此,教师应尝试运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生活化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新理念。
关键词:职高数学 生活化 分层教学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且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在教学中,职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尝试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谈些体会。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新鲜而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导入中,我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了不同的导入。其中在汽车修理装潢这个班,我紧紧地抓住他们的专业特色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张非常漂亮的轿车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学汽修的,汽车的车灯为什么能由亮变暗呢?它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学生开始讨论,最后我指出:这个原因,数学能够告诉你,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抛物线”。又如,在讲“指数、对数函数图象及性质”时,我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即存款利息及购买汽车分期付款、等额还款数额的计算。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对于学习专业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多元评价体制,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有些职高生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产生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给这些学生接受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特别是前后联系紧密的数学学科,有些学生前面没学好,后面的知识就更难掌握了。职高班数学教师必须开展多元化评价体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职高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将过去单纯的理论考试改为过程考核、理论考核,改过去那种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为行程性考核,将传统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改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体制。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学习状况、作业、平时测验等,其中课堂学习情况分用来奖给课堂发言积极、自律性强、参与度高的个人和小组;作业分用来奖给作业完成得好、作业清楚的学生;平时测验分用来奖给考核优秀、进步快的学生。教师将各项过程考核分汇总折算成分数,这样就为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奠定了基础。理论考核命题原则是7∶2∶1,其中基本题约占70%,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约占20%,让优秀生与中等生做;拔高题约占10%,这种题有较大难度,供优等生做,当然拔高题也可作为中等生、困难生的附加题,这样就可让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还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同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因为评价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的进步情况,而不是只看它的结果。这种多元评价体制,既重视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赶超先进,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三、转变观念,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部分职高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层面参差不齐,往往感到数学比较抽象、枯燥、难理解,不能灵活地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厌烦之心,产生了挫折感,从而使自我效能感普遍降低。陶行知认为,培育人和弄花木一样,首先要熟悉花木的特点,区分情形给予施肥、浇水和培育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情形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既帮衬到优等生,又带动了后进生,备课中拟定分层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练习的梯度和针对性。对于困难生,设计简单基本题,让其巩固基础知识、力争当堂消化;对于中等生,除练习基本题外,还设计与基本题结构相似,但难度有所增加的变式题和少量力所能及的综合题,使他们的智能得到逐步发展;对于优等生,则设计一些灵活度较高,富于联想的发展题,使其智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形,实施分层教学,能够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及薄弱环节,还要分析学生的薄弱点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