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2016-05-09刘香荣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多媒体实验教学物理

刘香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物理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方法。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物理实验教学贯彻到整个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改变单一化的实验模式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等实验形式。调查发现,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常常在分组实验之前就把学生所用的实验仪具、实验材料等工具准备妥当,关于实验报告也采取了统一格式提前印刷好,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教师所给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进行实验,了解实验结果,形成实验报告。这样单一化的实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想象或预测进行实验,更没有深入思考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无法达到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知道概念的建立过程,以便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改变单一化的实验模式。(1)演示型实验。根据实验装置的图文信息,说明研究什么;观察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气体液化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覆杯实验等。(2)直接测量型实验。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等。使用这些基本测量工具要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3)操作型实验。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实际连接、安装、设计,如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等。这类实验主要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会画实验原理图,能排除简单的故障。(4)设计型实验。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运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取适当器材,规范物理实验操作,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5)探究型实验。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如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探究水的沸腾、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等。

二、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模式

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创新实验模式。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处于二倍焦距的位置时,在光屏上的成像不容易准确地判断出是否和原来的物体一样大。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次次实验中找到解决办法,为学生展示正常的成像效果。又如,在做测量型实验时,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转换成间接测量型,就是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量。如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等。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选择哪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并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教学中,教师应用“转换法”革新物理实验教学,深化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验效果。例如,(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等等。

三、借助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

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但它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实验操作,学生亲手实验、亲身经历是多媒体代替不了的。但是多媒体的动画、音频,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例如,在讲“电流”时,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画面,能把微观粒子直观展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如电流的磁场、磁场的分布情况,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于理解的物理现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可以清楚地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及原理的理解和领悟。

猜你喜欢

多媒体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我不是教物理的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