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2016-05-07何平

中国记者 2016年3期
关键词:舆论

何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履行好党的主流媒体职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南、行动纲领和精神动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体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一是鲜明的政治逻辑。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我们党始终把党的新闻媒体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有力武器。就新华社而言,在85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无论是瑞金时期的红中社,还是延安时期的新华社,无论是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以及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我们都通过新闻宣传有效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发挥着“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的特殊作用,为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坚强精神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方面进行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一方面也面对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期,也是改革攻坚克难的矛盾凸显期。机遇与希望前所未有,挑战与困难也前所未有。所处的这一特殊时代方位和历史任务,决定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要从“五个事关”的高度理解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和内在逻辑,增强履行新华社作为党的主流媒体职责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二是鲜明的实践要求。

把握讲话的政治逻辑,就是要认清我们的职责使命,即习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总要求。这六句话、48个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既突出了政治方向,也强调了核心价值;既明确了根本原则,也提出了基本任务;既有正面引导,也有舆论监督;既有对内宣传,也有国际传播。我们要履行好党的主流媒体职责,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总要求来进行,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让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军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作为我们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三是鲜明的时代特色。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有关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充实和完善了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论点新概括新表述。

面对新形势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习总书记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审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从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的演变中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彰显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时代精神和实践指向,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着力点和突破口。他指出,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着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把握好时度效,着力增强国际话语权。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闻传播规律,不断创新方法手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富于创造性,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摆在我们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坚守一个“魂”字,在保持政治定力中履职尽责。

党的新闻媒体姓党,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新华社姓党,这是新华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是我们的安身之本、立命之魂。

姓党,就要爱党、护党、为党,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要绝对听从党的领导,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守理想之魂,打牢精神之柱,夯实思想之基。要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政治家办社、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要在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将党的意志、党的主张贯穿于我们的全部报道中,体现在稿件、版面和页面上,让党的声音成为时懒音。

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定盘星”,努力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要自觉担负起“两个巩固”的职责使命,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成为引领多元舆论的“定音鼓”、促进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凝聚各方共识的“粘合剂”、引领道德风尚的“风向标”。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保持政治定力、找准职责定位,我们才能做到履行职责不缺位,服务大局不错位。

第二,践行一个“责”字,在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中履职尽责。

新华社作为党的主流媒体,有效引导国内外舆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要紧紧围绕六句话、48个字的总要求,履行好国家通讯社职责,发挥好世界性通讯社作用,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坚持方向与导向相统一。

方向决定导向。要做到导向正确,首先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有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要有“对表”意识,向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对表”,向中央文件表述“对表”,向中央有关宣传报道口径“对表”,做到同心同向步调一致,同步同频分秒不差。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的角度观察社会现象,以政治的眼光分析复杂问题,用政治的标准把握报道基调,做到重大提法必有出处,重要表述必有依据,重大问题加强请示,重要稿件严格送审,做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偏离。

要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新闻采集、撰写、编排、发布各个环节,落实到采写、编辑、审看、签发人员身上,做到层层把关、人人负责。无论何种媒体形态、无论何种报道类别,都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坚持一个标准要求、一把尺子衡量、一个刻度把握,做到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无例外,绝不能有“特区”“飞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之年,推进供给侧改革关键之年,也是我们党成立95周年的喜庆之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报道总基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条主线,深入宣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反映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的新进展、新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舆论支持。

(二)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引导全党全社会一起向党中央看齐。

要树立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情怀,牢记勿忘人民的根本,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纽带作用,以报道党领导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和伟大奋斗为主线,以宣传闪耀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重点,以反映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为己任,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与行动。

2015年,新华社重点推出了党的领导干部的榜样尕布龙,身残志坚、甘于奉献的盲人女教师刘芳等重大先进典型,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并宣传更多体现共产党宗旨的先进人物,发现并报道更多有示范作用的改革发展的实践典型,聚焦并反映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鲜活的百姓故事,不断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让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形成磅礴的强大力量。

(三)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牢牢坚持这一基本方针,是由党的媒体性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主流决定的。我们要牢牢坚持这一基本方针,准确把握报道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充分反映我国发展进步的本质,充分展示改革发展蓬勃向上的主流,高扬时代主旋律、唱响中国光明论、弘扬社会正气歌,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竭尽全力,为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作为,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改进创新正面宣传,用心用情讲群众爱听爱看的故事,用脚用服捕捉来自生活深处的“引力波”,以人们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

要按照新闻舆论引导要“把握好平衡”的要求,统筹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做到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明辨是非勇于担当。要敢于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勇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善于发挥舆论监督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作用,防止习惯性“失明”、选择性“失语”。要深入实际调研采访,既要勇于揭短亮丑,更要善于提出真知灼见,努力当好中央的“耳目”、参谋,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

(四)坚持真实与真知相统一。

真实是新闻的本源,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就是还事物以本来面貌;真知,就是对事情的正确看法。真实是真知的前提和基础,真知是真实的揭示和升华。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

坚持真实和真知相统一,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好报道新闻事实与传播思想观点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怎样反映真实,怎样揭示真知?是报道个别真实,还是总体真实?是反映表面现象还是事物本质?列宁曾经深刻指出:“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选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作为党的主流媒体,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善于辨别,炼就一双能“见人所未见”的慧眼,充分发挥在还原事实、揭示真相方面的专业优势,坚持深入采访而非蜻蜓点水,扎实调研而非走马观花,掌握一手材料而非道听途说甚至闭门造车。同时,在充分掌握材料基础上深入解析新闻事实,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分析原因,既要把握一因一果,更要注意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因果转换等复杂情况,避免主观片面、以偏概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既做到事例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更要做到总体的真实、本质的真实。

要把揭示真相与传播真知统一起来,把事实的力量同真理的力量结合起来,以理性的分析、严密的逻辑、科学的判断,提出正确的看法、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不仅讲清楚“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不仅讲清楚“怎么看”,还要讲清楚“怎么办”,在解疑释惑中凝聚共识,在众说纷纭时一锤定音。

(五)坚持内宣与外宣相统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这一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在舆论引导工作中统筹内宣与外宣,着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着力解决中国国际形象仍是“他塑”而非“自塑”的问题,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解决“失语就要挨骂”的问题,扭转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

要冲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塑造中国形象,作为我们的职责使命。切实摒弃重内轻外的陈旧思维,真正树立大外宣意识,着力强化内外报道并重的观念,加快构建内外并举的报道格局,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拓展渠道,完善机制、强化保障,不断形成与国家实力相适应、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

要以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为目标,紧紧围绕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进行对外宣传,以事实的力量说服人,以形象的表达打动人,以情感的共鸣感染人,以真理的力量影响人。要以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重点,把“陈情”与“说理”结合起来,使海外受众听得到、听得清、听得进,重点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义利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理念,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展示我国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故事的源头、世界人民读懂中国的标识。要加强议题设置,针对西方面临的经济危机、发展困境,从制度弊端和虚伪价值观上加以揭露,打破“言必称希腊”的西方话语魔咒。

第三,突出一个“新”字,在创新发展中履职尽责。

坚持创新为要,是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和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探索和把握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掌握新闻舆论主动权。

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短板和瓶颈,着力解决新闻舆论引导的理念、方式、手段滞后的问题,解决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深入实际不够,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或借助网络摘抄拼凑等问题。

一要转换“语态”。要牢固树立唯物史观,树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心中有群众,笔下有受众。要变生硬说教为平等交流,变文件语言为群众白话,变概念口号为生动故事,把宏大叙事同个体体验结合起来,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写既有态度又有温度的新闻,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要善于用精彩故事、鲜活事例、感人场景、生动细节、精彩对话进行表达,着力增强文字报道的可读性,图片报道的可看性,电视报道的可视性,“两微一端”报道的互动性,对内打通各类传播平台,对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以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为关键,遵循国际传播规律,运用跨文化传播技巧,发挥海外社交媒体的渠道优势,以海外读者易于理解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报道。要把握中国自身利益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围绕海外聚焦中国话题的切入点,寻找人类思想情感的共鸣点,占领道义上的制高点,发挥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作用。

二要丰富“形态”。要积极适应传媒发展变化趋势,特别是分众化、差异化特点,丰富我们的报道样式、报道形态,拓展我们的传播渠道、传播载体,做到传播对象在哪里,我们的宣传阵地就延伸到哪里。要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形态拓展,在从文字图片“两翼齐飞”到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基础上,形成用好“两微一端”新的传播矩阵。要加快形成新闻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报道形式紧密互动、采编发全流程有机融合的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全媒体报道新格局。

三要创新“业态”。要把融合发展理念贯穿于组织指挥、采集编发、终端覆盖全过程,以“中央厨房”全媒平台为牵引,通过打造全媒报道提质、±曾速、扩容的升级版,进一步推动传统业务同新媒体业务的有效整合,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从物理聚合到化学反应,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融合,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最终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业态,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方面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推进融合发展,要厘清三个问题:一是“门”与“窗”。新媒体迅猛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使得传统媒体受众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其原有的主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传统媒体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机遇之“窗”。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就能对新媒体真正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进而打造新的传播平台,就能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凤凰涅槃,成为更加强大的新型主流媒体。二是“瓶”与“酒”。推进融合发展要防止“新瓶装旧酒”,即虽然创办了新媒体,却仍以传统媒体的思维和方式运作,简单照搬、平移复制传统报道内容。要创新理念、内容,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议题设置、内容生产和表达呈现,使我们的报道既能成为纸质媒体的“镇版之作”,又能在新媒体上形成“刷屏之效”。三是“硬”与“软”。推进融合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设备的“硬件”支撑与引领,先进的现代化通信设备,决定着我们融合发展能走多快、能走多远。只有进行技术的迭代创新与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才能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着力加强与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相适应的报道理念、采编技能、发稿流程、运行机制等“软件”建设同样重要。在推进融合发展中,要着力解决采编人员的思想观念不适应的问题,报道方式不适应的问题,业务技能不适应的问题,采编流程不适应的问题,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切实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牢固树立全媒报道意识,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创新报道必须提高把握时度效的能力水平。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我们要把它抓在手上,熟悉掌握其度量衡的方法技巧,做到胸有成竹,烂熟于心。

把握时度效,就要领会和掌握其精髓要义。“时”是前提,“度”是关键,“效”是目的。提高时效、把握尺度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要准确把握急与缓、轻与重、热与冷的关系,防止失衡、失当、失准。

——要力求早说。把握好时机、节奏。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报道权威表态,力求先声夺人,首发定调。

——要善于巧说。把握好力度、分寸。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精准加以发力,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恰如其分地把握新闻报道的火候和分寸,防止简单化、一刀切、走极端,避免因把握失当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特别是政策解读要全面准确权威,防止走样跑偏。

——要做到会说。要以“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作为进行舆论引导的出发点、落脚点,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共同点、共鸣点、交汇点、切入点,讲求艺术,改进方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争取最佳宣传效果。

要提高把握时度效的能力水平,必须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需要相当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业务水平。这些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第四,聚焦一个“强”字,在提升队伍战斗力中履职尽责。

做好新闻报道,人才队伍是关键。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新华社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高职业素养,弘扬职业精神,坚持职业操守,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让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脱颖而出,为更好地履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在政治素养上进一步强起来。

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用“政治家办报”的五条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自己是党的主流媒体的性质和属性,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履行职责和使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勿忘人民”的新闻情怀,珍惜和用好手中的话语权、报道权、表达权,慎重用好手中的笔头、镜头、话筒和键盘,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是在业务本领上进一步强起来。

新闻舆论工作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专业性工作,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过硬本领,是难以胜任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政治上强起来,在业务上也要强起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要意识到自己的“本领恐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掌握运用现代传播手段的本领,会使“十八般兵器”,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人才。

三是在采编作风上进一步强起来。

要以深化“走转改”不断提升自己。坚持“三深入”,践行三贴近,以好的作风促进形成好的文风,依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写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迈进百姓门槛,走进群众心坎,深入实际,取到真经,收获感动。要以宣传纪律严格约束自己。要强化纪律意识,严格采编流程,拧紧思想认识上的“安全阀”,筑牢防堵差错的“防火墙”。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到有责应尽责,失责必问责。要以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要秉持职业操守、职业伦理,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和利益诱惑,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和新闻敲诈,坚决维护新华社的声誉和形象。

新闻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历史上,新华社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的著名记者,采写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新华社依然需要并呼唤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只要我们按照习总书记要求使自己真正强起来,一定能不负中央重托、不负人民期望,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舆论
晚清《舆论时事报》:无声之国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当前舆论场的几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谈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的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