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对话充盈生命的活力
2016-05-07周玉海
周玉海
[摘 要]生命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精神气质,语文课堂呼唤生命对话。教学中,要通过心灵对话,提升生命的质量;通过真情对话,喷薄生命的活力;通过灵动对话,厚重生命的色彩。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生命对话,语文课堂才能充盈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对话 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5
“生命”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是语文教学所要表达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精神气质,贯穿着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语文课堂,呼唤着生命的对话。只有站在生命对话的高度去审视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文的情怀,在真情的对话中充盈着生命的活力。
一、生命——在心灵对话中提升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的,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回归生命本源,激发生命成长”是新课程的最新理念。它呼唤人性的复归,呼唤对生命真挚而又细致的眷顾。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我要求学生和我反复地品读课文,反复吟诵小男孩的话:“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通过与课文、与小男孩的心灵对话,孩子们深深明白了:鱼都在乎生命,何况人呢?这样的课堂,师生间开启了一段美好而又愉悦的心灵旅程。心灵在此相遇,情感在此相融,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
二、生命——在真情对话中喷薄
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中最有富情趣和灵性的学科。它的每一个词语,都烙满着历史的脚印,充盈着生命的气息。因此,我们呼唤生命课堂。而生命课堂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平等、民主的对话过程。如,教学《搭石》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质疑:“搭石,只不过是小溪中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为什么在作者刘章爷爷的眼中它是那么的美?为什么他说‘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带着心中的疑惑走进文本,用心去品味课文中那质朴的语言文字。两节课80分钟,我引导孩子们对课文中“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三个重点句子,进行反复的品读、感悟,让孩子们与文本、刘章爷爷进行真情对话;与同伴、教师进行真切交流。这样,在情真意切的朗读中,孩子们感受到课文中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浓浓深情;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体会到“搭石”的美。这样的情感、感悟,让知识化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生命也在这样的真情对话中喷薄。
三、生命——在灵动对话中厚重
让语文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与真诚;让语文课堂释放出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情,撒播出幸福的阳光,这样我们就能从语文学科中感受到生命的优雅、个性的张扬。这样的语文才真正抵达每一个人的心灵,进入我们的生命。
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我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句,认真去体会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得到了很深的感悟。他们从“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体会到弟子们的犹豫不决。在相互对话和交流中,孩子们终于明白:正是弟子们的犹豫不决,使他们失去了许多良机。孩子们又从“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中领会到弟子们的不知满足,从而深深体会“只有不随便放弃,才不会错失良机”这一人生哲理。文章最后一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没有以上教学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填鸭式地把道理硬塞给学生,他们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于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从而加深了理解。孩子们因为有了以上的理解和感悟,有了以上的真情对话,都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他们从寓言《挖井》的寓意“挖得再多也没有用,没有水那不能叫井”,从当下年轻人找工作不断跳槽,做事缺乏耐心,而最终错失良机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最后一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的“感悟”才能与“对话”共舞,“激情”才能与“理性”齐飞,生命才能更加厚重。
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成为一个富含诗意和智慧的言语对话天堂,才能真正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生命对话旅程,充盈生命的活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