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模式实践探究
2016-05-07堵晓霞
堵晓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在全省的全面实行,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评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网络为载体,探索性地提出了一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任务驱动;学生评价;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在全省的全面实行,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要想在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一门公共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然而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明显下降,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态度和主动性普遍很差,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为此,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对该课程中如何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过程及评价,以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一番探讨。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计算机应用基础》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提升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提升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我们一般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上课前教师会将准备的学习素材放在共享文件夹下供学生调用。上课时教师会布置一个任务,根据教学实际,教师会演示该任务并将教学重点在演示中进行强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演示步骤进行模仿操作,完成任务后形成一个作品。最后教师将收集到的作品放在共享文件夹下供学生浏览,然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比较好的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再统一展示在各学生的计算机上进行评价。在学生操作期间教师通过巡回指导来实现师生的合作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会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提供的素材一般针对某个任务,范围较小且缺少层次性与条理性。
2.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若将要求稍改或增加难度,有的就难以完成任务。
3.教师展示的作品是从学生上交的作品中选出的比较好的,这就带有一点主观性,缺少一定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4.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这就导致教师在展示作品时可能有的学生的作品还没有完成,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而索性不做。
5.学生的评价人数有限,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发言,教师只能有选择地请几位学生代表进行评价,长此以往也会打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方法与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适应能力。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际经验,来探寻问题解决策略。
1.以网络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置成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这个任务可能会被细化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最终组成一个任务链。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和素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而网络环境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中的任务驱动法更容易实现,但在实践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务”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将教学总目标分成多个小的学习目标,并将学习模块在细化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2)“任务”的突出要使学生由好奇引出兴趣进而求知。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设置任务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问题。
(3)构建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但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查找、分类和加工有效信息,存在很大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研究、比对,课上好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4)正确评价,以评促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面,教师应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互动学习环境(以论坛为例)。
(1)上课前,教师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素材顺序传到论坛上,并以置顶的方式显示。
(2)学生获取任务后,自由选择,确立主题,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从论坛上获取并素材,若不能满足要求,可根据学习任务自行上网搜索,以便准确表达主题思想。
(3)学生完成任务中,可将遇到的问题在论坛上发布供大家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4)学生作品完成后可先在组内互评,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优秀的作品及评价传到论坛上,教师将小组推荐的作秀作品进行置顶供所有同学进行评议,同学发表的评语直接显示在该作品的下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并自我反思,寻找差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展开。
(5)作品的评价标准,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并上传论坛。其中可包括自评、组评、互评等一系列相关要求,并为不同的指标制定不同的权重,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更好的学习。学生通过评价不仅可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更能让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由于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改变,要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网络资源纷繁复杂,而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且自控能力较弱,往往会乘机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教师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还需对其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过程实时掌控,要有指导性地让学生接触网络、探索网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或语言来提醒、警告学生,如发现有学生在上网聊天或玩游戏,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教学软件,对其进行黑屏警告。
三、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项目3-3《制作职业健康小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根据主题在网上搜集各类信息,文字内容以纯文本形式复制至Word文档。
(2)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制作一份图文并茂、主题鲜明、带分栏效果、页面大小合适的文档,初步形成职业健康意识。
技能目标:设计小报需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通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及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虚心学习他人优点,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审美情操。 (2)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制作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搜索相关素材,掌握小报编辑的基本方法。
2.难点 图文混排在小报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在网上搜索相关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教师让学生提前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材,并谈谈观点。教师小结。(设计意图:紧紧围绕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的发挥,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自然引出任务)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小报的设计,自主探究,尝试寻找问题的答案,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设计意图: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中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贯穿始终)
3.展示作品,讲解演示,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首先肯定学生探索成果,然后针对本课难点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作品,突破难点,让学生有切身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4.适时评价,表彰激励。
通过“选一选”、“展一展”、“评一评”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析,来表彰激励。(设计意图:学生自讲自评,人人都有锻炼机会;学生互评,促进知识的加深理解,强化合作意识;评选最佳,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荣誉感,树立了榜样和目标)
5.知识归纳,课后拓展。
师生共同以结构图的形式归纳学习要点。接着教师根据学生水平,以分层的形式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分层作业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进一步巩固学生技能)
教学效果:
通过多次、连续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设计一个个挑战任务,让学生在探索、尝试、讨论、互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取得了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步发展。
当然,上述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合理地在网络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一直都是教师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需要教师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网络教学,挖掘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新方法,使网络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抓紧机遇,迎难而上,为国家的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春梅,赵杰.网络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思考[J].科技信息,2011(32)
[2]李先达.建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信息素质[J].中小学电教,2002(11)
[3]李永强.浅谈课改中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J].新课程(中学),2012(05)
[4]潘文涛.基于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