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数学作业洒一片快乐的阳光

2016-05-07杨晓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作业策略设计

杨晓梅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大部分是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由于此类作业重复、单调、枯燥,学生把作业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学生缺乏做作业的激情,抄袭他人作业令教师、家长、学生都苦不堪言。怎样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作业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做作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要给数学作业洒一片快乐的阳光。

关键词:轻负担;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05-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它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在全面提倡“轻负担,高质量”的背景下,数学教学需要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及策略。

一、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游戏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加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这种寓游戏于作业之中的形式能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继而沉浸在欢快愉悦的作业情境中,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巩固了知识,激发了兴趣。

如:一些计算课的练习设计可以以“帮助小青蛙找家”、“小壁虎找尾巴”、“小鹿送信”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和得数的连线。“我是小医生”、“小马虎体验”、“火眼金睛”、“啄木鸟医生”等进行纠错的练习,培养学生细心演算的好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与9和几的进位加法相应的退位减法》后,可以设计“帮小青蛙找家”的游戏。

(注:数学课外作业以采用练习纸的形式为宜,每人1张,下同。)

这种有趣的游戏式作业,以认知训练为主线,以游戏活动为副线,让游戏贯穿于做作业的整个过程,将静态的、机械的作业演变为动态的、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做” ,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与准确性。

二、具体的情境式作业——丰富感知

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形成认知上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知。

因此,数学作业内容的设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深刻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习价值。

例如,在复习完《长度、质量和时间单位》后,可以设计填空题:

这种具体的情境式作业,将“枯燥、乏味”的计量单位的选择练习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生活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丰富感知,加深理解。

三、美丽的图画式作业——体验愉悦

针对数学知识具有对称美、秩序美、简洁美等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图画式作业,以图画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诱发丰富联想,发展形象思维,达到巩固与应用的双重目标。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请你发挥想象,运用轴对称知识,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

结果,学生的作业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其中一位学生的作业特别引人注目:在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三月,一对对色彩斑斓的“蝴蝶”和一只只体态轻盈的“蜻蜓”在万花丛中竞相飞舞,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望无垠的草地上一边奔跑,一边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蝴蝶、蜻蜓、风筝、太阳公公等都画成轴对称图形。)

这样美丽的图画式作业,变单调无味的作业为生动有趣的绘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乐于完成作业,而且善于表现自己,并能让学生从绘画中感受美、欣赏美与创造美,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产生继续学习的渴望。

四、自主的探究式作业——拓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因此,数学作业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潜在功能,恰当的对作业内容进行延伸、演变与拓展,增加一些具有探究性和规律性的习题,变传统的巩固性练习为新型的自主性探究。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设计这样的作业:

这样的探究式作业,既隐含着学习策略指导,又激励着学生自主探索,让亲历学习成功的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

五、主动的选择式作业——尊重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的确,由于生活经验、文化环境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数学课外作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从而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掌握基础技能,学优生提高思维能力,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和谐发展,真正实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后,设计如下作业:

这种主动的选择式作业,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六、温馨的合作式作业——享受亲情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和家长一直将作业视为学生的个体行为,让学生独立完成。久而久之,个别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容易患上“作业孤独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特别是一些具有操作性、探究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学生个体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完成。教师可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设计如下作业:

小小设计师:请你与爸爸或妈妈一起合作,为家中的一个房间做一回装修设计师。算一算需要买多少面积的地板?如果在四周贴上墙纸,则需要多少米墙纸呢?

又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为了避免口算上的单调,设计“玩扑克”的“家庭”作业。俩个家庭成员在1-10的扑克牌(也可以是数字卡片)中分别抽出其中的两张进行抢答,它们的和或差。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一家三口齐上阵进行计算24点的游戏。

这种家庭合作式作业,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亲情的可贵,又让家长与子女之间加强合作,促进交流,从而享受浓浓的亲情。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新型作业的优化与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好奇、求趣、喜新”的认知心理,内容的设计要注意“精、少、广、深、巧”相结合,突出“趣味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家庭性、创造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质量,轻负担”的教育效果。

数学是充满了神奇和想象的世界。学生在追寻数学的过程中,有惊喜也有坎坷。作为小学数学的启蒙教师,在学生迷惑时,给他们一束灿烂的阳光,让学生在迷惑的数学习题中看到指引的方向,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 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 和.小学数学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

[4] 高子林.数学练习新设计的策略[J].教学月刊,2006

猜你喜欢

作业策略设计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Passage Four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