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杂志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
2016-05-07姜玲
姜玲
(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论《语言》杂志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
姜玲
(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对美国《语言》杂志近5年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语言》杂志为了保持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采取了灵活多样、自由开放的办刊模式,其编辑队伍虽然相对稳定但也常有变动,页面总数和刊登的文章数量和种类虽然比较固定但变化也比较大,审稿数量和用稿率参差不齐但呈上升趋势,审稿专家队伍庞大但人员比较广泛并不拘泥于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或者某个语言学方向。这些特点给中国学术期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杂志;中国学术期刊;办刊模式;编辑队伍;审稿专家
*本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章以学术论文为主,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其内容主要是原创研究、综述文章和书评。学术期刊既要重视内部质量,保证其刊发论文的思想性和原创性;又要重视外部质量,保证期刊的外观和装帧美观厚重,其栏目设置、排版设计和语言文字合理规范。
学术期刊的运行涉及多种因素,人们对学术期刊的研究也是多种多样,既有宏观上对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和任务、办刊理念、办刊方针、办刊宗旨、刊物特色等研究,也有微观上对标题、注释、参考文献、标点符号等研究;既有对普通学术期刊的研究,也有分学科、分专业、分部门、分地域的研究。研究课题包罗万象,有对学术期刊的评价研究,包括综合评价体系、影响因子评价、错失评析、失范问题和质量评估;有对学术期刊的关系研究,包括其与科研工作、新闻媒介、政治、现代情报、公共关系、市场经济范畴等的关系;有对学术期刊的功能、地位、作用、价值、传播特征、学术效应、经济效益、级别划分、可读性等进行的研究;有对编辑的素养、职责、职业道德规范、信息意识、视野和眼光进行的研究;有对主编和责任编辑的研究;有对整体设计、装帧设计、版面设计的研究;有对办刊经费、版面费、广告业务、审稿专家、审稿时间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以及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学术期刊国际化也提上了日程。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学界就开始对国外学术期刊进行研究。有人对国外优秀学术期刊进行介绍,比如叶石丁1989年发表在《编辑学报》上的《介绍英国〈自然〉杂志》、刘志刚1990年发表在《护理进修杂志》上的《美国护理学术期刊概括》、叶新2003年发表在《出版发行研究》上的《美国杂志的分类》、昭2013年发表在《国外社会科学》上的《国外有关城市研究的部分学术期刊简介》等。有学者对中外学术期刊进行对比研究,比如龚维忠1993年发表在《衡阳师专学报》上的《论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摘的规范化——兼论〈美国化学文摘( CA)〉摘录的基本规律》、吴成福2003年发表在《中国出版》上的《论国外期刊出版趋势与我国期刊发展方向》、吴赟2004年的硕士论文《中外期刊经营管理比较研究》、涂晓华2010年发表在《编辑学报》上的《中外期刊出版管理比较》等。更多的学者则是从借鉴和启示的角度对国外优秀学术期刊进行研究,比如张跃进2003年发表在《中国出版》上的《他山之石——世界知名期刊集团办刊理念与营销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张宏翔2007年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的《国外科技期刊经营模式及对我国科技期刊经营发展的思考》、冯珍珍2010年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上的《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趋势及其启示》、沈紫坪2011年发表在《出版科学》上的《美国科技期刊成功的原因及启示》、王磊和孙守增2012年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的《国外学术期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盈利模式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启示》、欧阳菁和黄少华2013年发表在《韶关学院学报》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和国外知名杂志的办刊经验及对医学学术期刊改制的启示》、吴志祥和苏新宁2015年发表在《图书与情报》上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的发展轨迹及启示》。综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对科技学术期刊的研究比较多,对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研究相对较少。就笔者所知,目前还没有学者对《语言》杂志做过专门研究。
《语言》杂志是美国语言学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24年,与美国语言学协会同龄,至今已经走过90余个年头,在期刊的管理运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语言》杂志是SSCI 和A&HCI收录期刊,是语言学专业权威期刊。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数据库期刊引文报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从2006年到2013年,《语言》杂志的影响因子和专业排名连续8年稳居SSCI语言学学科前10名,2008年和2012年两次排名第四,2013年《语言》杂志的影响因子是1.974,在SSCI语言学学科排名第五。《语言》杂志主要发表论文和短篇报告等原创性研究成果,也发表评论文章和书评,内容涵盖语言学各个领域和各种理论框架。《语言》杂志从2013开始发行网络版,有《语言与公共政策》《历史句法学》《语言学教学》《音位分析》4个栏目。对《语言》杂志近5年的编辑出版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语言》杂志的办刊特点,既是对美国语言学杂志研究的一个缩影,也为中国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和管理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为期刊的国际化进程贡献微薄力量。
一、《语言》杂志的办刊特点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和其他国外优秀学术期刊一样,《语言》杂志非常重视期刊的品牌建设和学术质量,对其编辑队伍、审稿专家队伍、审稿流程、审稿时间和稿件质量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同样为了保持和提高学术质量,《语言》杂志又采取了灵活多样、自由开放的办刊模式。这种坚持原则和灵活多变的办刊模式是国外学术期刊运营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编辑队伍相对稳定,副编辑人员常有变动
《语言》杂志的工作人员比较多,首先是美国语言学协会( LSA,the Linguistics Society of America)的执行委员会,其次是编辑办公人员,还有很多审稿专家。本节主要分析《语言》杂志的编辑队伍。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出版物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必须具有专业知识[1]。《语言》杂志的编辑队伍包括编辑( editor)、副编辑( associate editor)、评论编辑( review editor)、文字编辑和校对( copyediting and proofreading),几乎全部是来自世界各国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从事语言学及语言学相关科学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学者。2013年,《语言》杂志又专门设置了执行编辑( executive editor)一职,主要负责压缩审稿时间。《语言》杂志的编辑基本上相当于中国杂志的主编,《语言》杂志的副编辑基本上相当于中国杂志的责任编辑。中国杂志一般不再专门设置评论编辑和文字编辑职位,这些工作通常都由责任编辑完成。中国杂志的执行编辑一般都是临时安排的,负责某一期杂志的管理事务。
2009—2013年《语言》杂志编辑队伍任职情况见表1、表2和表3①本文所有统计数据来自《语言》杂志2010-2014年每年6月份出版的第2期上发布的“编辑报告”( The Editor’s Report)。作者为《语言》杂志的编辑,内容主要是对上一年度的编辑工作进行总结。。
表1 2009—2013年副编辑委员会入职离职人数
表2 2009—2013年副编辑委员会人员任职年限
表3 2009—2013年编辑人数
根据表1,2009—2013年《语言》杂志副编辑每年入职人数通常是4人,如2009年、2010年和2012年; 2011年入职人数最少,只有1人;2012年和2013年入职人数较多。2012年为2013年网络版发行做准备,额外增加7人,负责3个栏目;但2013年网络版发行时又增加了1个栏目,所以编辑部在入职5个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人。同时,从2013年开始设置了执行编辑一职,专门负责提高审稿速度。2009—2013年《语言》杂志副编辑每年离职人数通常是3~5人,只有2011年离职人数是1人。
根据表2,2009—2013年《语言》杂志的副编辑任职年限一般为3年,只有2位副编辑多留任1年,任职年限4年。
根据表3,2009—2013年《语言》杂志的副编辑任职人数分别是10人、9人、9人、10人和9人,评论编辑为1人,文字编辑和校对都是2人。
《语言》杂志编辑队伍一般需要13~14人,包括编辑1人,副编辑9~10人,评论编辑1人,文字编辑和校对2人。《语言》杂志编辑队伍相对稳定。编辑任职年限一般为7年,副编辑为3~4年,评论编辑为3~5年,文字编辑和校对任职时间比较长,奥德拉·斯塔克斯( Audra Starcheus)和霍普·道森( Hope Dawson)已经任职8年。
但是,《语言》杂志副编辑人员变动比较大,每年都有新人进来,老人退出,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一定的连续性,但一直有新鲜血液输入,会让整个编辑队伍充满活力。这既与美国杂志管理的灵活性有关,也与美国人频繁换工作的习惯有关。而副编辑任职年限一般为3年,也有很多优点。副编辑第一年上任时还是新手,有很多东西不懂,一定会虚心向老编辑们学习,认真做事;到了第二年,新手已经完全上路,对各项工作驾轻就熟,工作得心应手,工作激情会非常高涨;第三年,新手已经变成老师,但考虑到自己还有一年就要离职,一定会注意对自己的要求,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给同事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把副编辑的任职年限设为三年,既能充分发挥老编辑的传帮带作用,也能极大地调动新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个编辑队伍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投入到期刊编辑工作中,为保持和提高期刊质量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这种灵活的人员流动机制值得中国学术期刊学习。
(二)杂志刊期固定,但页面总数与刊登文章的数量和种类变化较大
《语言》杂志刊登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论文、评论文章、讨论和讣告( academic obituary),学术与普及兼容,创新与信息并举。论文没有字数限制,一般都比较长,在20页左右;其他类型的文章相对比较短,比如短篇报告一般不超过5000个单词,讨论一般不超过2500个单词,书评一般为1200~2000个单词。讣告是被人们遗忘的文体,是纪念性文章,《语言》杂志刊登的讣告都必须是纪念美国语言学协会会长的文章[2]。
表4 2009—2013年刊期、版面和刊登文章情况
根据表4,2009—2013年《语言》杂志每年发行4期,刊期没有变化,但每一期的版面却差别很大,2010年最多,达到999 页; 2011年最少,只有936页,比2010年少63页,比该5年的平均页面( 966.8)还少30.8页,说明《语言》杂志办刊比较自由灵活。根据美国语言学协会执行委员会的规定,从2006年开始,《语言》杂志的版面应该是950页[3],但编辑有很大的自由,可以灵活掌握。中国大多数学术期刊版面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如果需要更改,必须通过主管部门批准。
根据表4,2009—2013年《语言》杂志每年刊登文章中,书评所占比例最大,合计277篇,平均每年55.4篇。事实上,《语言》杂志刊登的书评是世界同类杂志中最多的[4]。其次是论文,合计91篇,平均每年18.2篇。其他类文章相对较少,讨论合计18篇,短篇报告合计10篇,评论文章合计6篇,讣告和读者来信都属于临时性文章,无法预见。中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只发表学术论文,不发表其他类型的文章,形式比较单一,信息量小。
(三)投稿数量、审稿数量和用稿率参差不齐
收稿量是保证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优秀学术期刊能够吸引优秀作者和优秀学术成果,发表更多高水平的论文/文章。稿源不足、来稿必用肯定会降低期刊的质量。反过来,高水平学术成果又能助推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提高学术期刊的名誉,达到双赢。
2009—2013年《语言》杂志投稿审稿情况见表5。
表5 2009—2013年投稿审稿量
表5中有两点值得说明。一是撤稿问题。有的撤稿发生在审稿之前,有的撤稿发生在审稿之后。2009年撤稿发生在专家审稿之前,所以该投稿没有计入审理稿件。2010年和2012年的撤稿发生在专家审稿之后,所以2次撤稿都计入审理稿件。二是稿件采用率的计算。虽然卡尔森明确说明稿件采用率的计算公式是“采用率( %) =采用数÷审稿数”,并指出审稿数是当年收到稿件数加上上一年未审理稿件数再减去当年剩下的稿件数[5];但《语言》杂志每年的计算似乎不太统一,原因主要是对修改后录用的稿件是否计入录用稿件不一致。2009年和2013年修改后录用的稿件似乎都没有计入录用稿件,2011年和2012年修改后录用的稿件都又计入录用稿件。即使是这样,笔者重新计算的结果也和卡尔森提供的报告数据不完全一致。为了尊重《语言》杂志,笔者使用的全部是编辑卡尔森2010—2014年发表的“编辑报告”中的原始数据。
根据表5,2009—2013年《语言》杂志收稿数量每年差别比较大,但从整体上看呈上升趋势。2013年比2009年增加了82篇,增加比例达到115%; 2009—2013年《语言》杂志审理稿件数量直线上升,增加比例将近92%,这与《语言》杂志一直强调审稿速度有直接关系。审理结果中,直接录用稿件一共93篇,5年的用稿率分别是13%、16%、23%、19%和21%,平均用稿率为18.4%,用稿率相对较低。值得庆幸的是,《语言》杂志的用稿率也呈上升趋势,2009年只有13%,2013年达到了21%,2011年甚至达到了23%,这对作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鼓励。《语言》杂志电子版的用稿率比较高,达到了60%。这可能与电子版是第一年发行、投稿量不多有关系。中国学术期刊数量庞大,但大部分学术期刊稿源不足,无法做到优选优化,也就难以保证期刊的质量。
(四)审稿时间长短不一
任何一份杂志都非常重视工作效率,要求高效处理稿件,《语言》杂志也不例外。编辑的年度工作报告中都会向美国语言学协会执行委员会说明审稿时间。
表6 2009—2013年审稿时间(周)
根据表6,2009—2013年《语言》杂志的审稿时间相对较长,虽然最短时间都是一周,但最长时间很长,2009年竟达70.71周,5年平均时滞在22.17周,2012年还达到了30周。因此,《语言》杂志从2013年设置执行编辑一职专门负责解决时滞问题。
在执行编辑的督导下,《语言》杂志2013年的审稿时间大幅度下降。网络版虽然是第一年发行,平均审稿时间也只有10周。纸质版的平均审稿时间也降至21周,比2012年减少9周。中国学术期刊的审稿时间参差不齐,有的期刊比较快,有的期刊比较慢,但似乎没有期刊设专职人员负责缩短审稿时间,说明中国学术期刊还没有认识到审稿时滞的严重性。
(五)审稿专家队伍庞大,范围广泛
《语言》杂志实行同行专家审稿,而不是编辑审稿。《语言》杂志具有健全的审稿机制,能从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找到最合适的审稿专家,达到优选优化稿件。《语言》杂志有一支庞大的相对稳定的审稿专家队伍,他们很多都是世界顶级的语言学专家。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研究兴趣也大不相同,涉及语言学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包括语言学内部的不同分支和相关学科,既有从事语言理论研究的专家,也有从事语言应用研究的专家。他们的母语涉及很多语言和语种,他们大多又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有的专家甚至熟悉更多种语言。这些专家熟悉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可以确保《语言》杂志所刊登的学术论文处于语言学领域的前沿位置,所阐述的观点是全新的、独创的,并且是科学的、合理的和可靠的。有了他们的加盟,《语言》杂志的论文质量就有了保障。
表7 2009—2013年审稿专家(人)
根据表7,2009—2013年《语言》杂志审稿专家人员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116人增加到2013年的187人,增加人数为71人。这不仅仅是因为《语言》杂志又开设了网络版,还因为《语言》杂志要提高审稿速度和保证审稿质量。
中国学术期刊有的实行同行专家审稿,有的实行编辑审稿。实行同行专家审稿的期刊,专家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是中国专家。专家人数太少,不仅影响审稿速度,涉及的领域也有限,有时甚至找不到合适的专家审理某些稿件,无法判断来稿的质量,导致优秀稿件不能采用或者采用的稿件不够优秀。
二、《语言》杂志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
作为美国语言学协会的旗舰期刊,《语言》杂志9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语言科学的研究,为支持语言学专家和普通学者的语言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语言学学术期刊的领头羊。《语言》杂志灵活多样、自由开放的办刊模式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编辑队伍的建设。在确保编辑队伍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提倡编辑人员的合理流动,实行聘任制,择优录取,任期一般为3~5年。这样可使编辑队伍始终充满活力,充分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新生力量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质,鼓励他们进行创新选题、创新策划和创新组构,使杂志的理论新、观念新、视角新、选题新、内容新、版面新,避免出现一些老编辑知识结构老化、思想僵化、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减退等不良现象,保证杂志常有新意,永有魅力,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
第二是宽松的管理机制。《语言》杂志虽然由美国语言学协会主办,但美国语言学协会只对其进行宏观管理,编辑部享有很大的自由。美国语言学协会不仅不干涉期刊的审稿用稿等问题,甚至对期刊每期的版面都没有严格的限制。同时,美国没有具体的期刊管理部门,只有间接行使管理职能的机构,负责制定促进出版业发展的政策,没有审查、检查等监督机制,更没有对期刊运行的各个方面实行具体严格的规定。如果中国的期刊管理部门对学术期刊的管理能够稍微放松一些,比如对每期杂志的版面规定一个合理的范围,编辑部可以根据稿件的情况自由掌握,好文章多的时候版面就增加,好文章少的时候版面就减少,免得因为多一页版面而费尽心思去减少内容,甚至采取压缩行距、压缩字间距、缩小字体、转页等手段,也不用再因为少一页版面而绞尽脑汁去添加内容,让作者饶舌添加一些废话,或者使用一些插图,植入一些书讯、会讯等,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上。
第三是栏目设置。国内大部分学术期刊特别是综合类的学术期刊都只发表学术论文,每期杂志都是一本论文集,没有或者很少有书评栏目,形式单一死板,缺少学术信息含量。有的学术期刊即使有书评栏目,也是对其另眼相待,大大降低其地位和重要性,对其字数要求和版面限制较多。所以,学术性期刊应注重学术与普及兼容、创新与信息并举,加大书评、评论和报告类文章的刊登比例,介绍和评价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作者提供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学术成果,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从作者、读者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能扩大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转引率,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吸引更多的稿源,最终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第四是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学术期刊在充分发挥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各位专家积极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聘请更多更优秀的审稿专家,建立审稿专家信息库,实行专家审稿,不使用编辑审稿,适当降低用稿率,避免学术失范,严防抄袭剽窃、数据造假、注释作伪和低水平重复,更要避免人情稿,帮助编辑当好“守门人”,真正做到专家办刊、开门办刊,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
第五是缩短审稿时间。学术期刊要提高办刊效率,缩短审稿用稿时间,确定合理的审稿时限,高效处理稿件。这既是对期刊自身工作的严格要求,也有助于避免稿件外流,特别是退修稿件和修投稿件的外流,当然也包括少量的撤稿;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稿多投和一稿多发的不良现象,改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市场的良性发展。
当然,《语言》杂志带给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学术期刊可以在每年年终认认真真对当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写出年终报告,详细说明当年的办刊情况,列出编辑办公人员及其变动情况,对新入职的人员表示欢迎,对离职人员表示感谢;列出当年收稿数量和审稿数量,计算出用稿率;列出当年的外审专家并对他们表示感谢;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公布年终报告,既是对编辑办公人员和外审专家劳动的尊重,也便于作者和读者了解编辑部和期刊的信息,同时也是对期刊的宣传,能扩大期刊的影响。学术期刊也可以在总结当年办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科发展方向,确定期刊在新的一年中的办刊方向和办刊目标。《语言》杂志每年的年终报告都会对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进行说明。格雷戈里·卡尔森在2013年度工作报告中指出,《语言》杂志2014年的工作主要围绕三个中心[6]:一是在2013年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压缩审稿时间;二是加强巩固和尽可能扩大《语言》杂志的网络版栏目,协调好杂志纸质版和美国语言学协会整体出版计划中新开发的栏目之间的关系;三是争取通过大力改革把《语言》杂志办成电子刊物,因为“网络出版是学术期刊的最终选择”,网络媒体能够“打破时空局限”,具有“发布时间瞬息性、储藏空间无限性、学术研讨互动性、运营成本低廉性”的发展前景[7]。
三、结语
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运行和管理需要多方面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支持,需要主编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借鉴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品位和学术质量,提高编辑的创新意识,要提倡编辑人员的合理流动;为了实现学术期刊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期刊管理部门应该允许编辑部有一定的自由,允许期刊的版面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为了扩大期刊的信息量,吸引一部分普通作者和读者,可以设置更多栏目,增加书评、报告类文章;为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应该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跨国界、跨地区的审稿专家队伍;为了提高办刊效率,防止优秀稿件外流,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审稿速度,缩短审稿时间。
推进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是每一个学术期刊的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如果缺少这样的观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外学术期刊必将凭借其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抢占中国的学术期刊市场,与国内学术期刊争夺作者和读者,中国学术期刊所面临的困境会越来越大,中国学术期刊所面临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邵益文.一切为了读者[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2.
[2]Brian D Joseph.The editor’s department:A first take on the editorial and production process[J].Language,2002( 2) :78.
[3]Brian D Joseph.The editor’s report[J].Language,2009( 2) :85.
[4]Mark Aronoff.The editor’s report[J].Language,2002( 2) :78.
[5]Gregory N Carlson.The editor’s report[J].Language,2010 ( 2) :86.
[6]Gregory N Carlson.The editor’s report[J].Language,2014 ( 2) :90.
[7]王会.网络出版是学术期刊最终选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05-29( 6).
作者简介:姜玲( 1966-),女,河南固始人,教授,博士,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外文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收稿日期:2015-12-04
DOI:10.13450/j.cnki.jzknu.2016.01.038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 2016) 01-01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