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李钟汉教授和他的韩愈研究
2016-02-15洪本健
洪本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韩国李钟汉教授和他的韩愈研究
洪本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摘要:李钟汉教授人如其名,钟情于汉文化。祖父的影响、个人的才华和勤奋,造就了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能力。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启明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首尔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6岁即成为启明大学教授。从博士学位论文《韩愈散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他在韩文研究上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在取得包括韩愈散文在内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诸多成果后,历经5年精心钻研与刻苦笔耕,韩文版《韩愈散文译注》之皇皇巨著,终于在2012年6月出版,翌年5月,被指定为“大韩民国学术院优秀学术图书”。
关键词:韩国;李钟汉教授;韩愈研究;韩愈散文译注
我和李钟汉教授相识于1992年。那年4月20日在河南孟县(现孟州市)召开规模盛大的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由于中韩尚未建交和直通航班,韩国岭南大学李章佑教授率领岭南地区的著名学者李鸿镇、柳种睦和李钟汉教授,只能辗转来华。他们先飞往香港,办理签证手续后,从香港飞往北京,再坐火车到达郑州,已是凌晨3点左右,随即乘面包车跨过黄河大桥,终于到达孟县。韩国学者的到来,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李钟汉教授作为最年轻的一员,更是深受大家的关注。从那以后,基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我们联系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又一起参加了2009年10月在潮州举办的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钟汉教授发表了《韩愈诗文在韩国的传播时期、过程和背景》的论文。
钟汉教授1958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永川市,名字是祖父起的,其意即“钟情于汉文化”“钟爱中国古典文学”。以其名发音与“中韩”相同,钟汉教授以为又象征着中韩友好。他的祖父李元晔是一位精通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博学多才,善诗能文,待人和气,德高望重,闻名于乡里。在祖父的治学态度和人品的影响下,钟汉教授爱上了儒家经典和中国古典文学。他说,因为先祖父对汉文化有着颇深的了解与厚爱,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祖父学识渊博,家中藏书颇多,包括“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等,至今存放于他的研究室中,并仍为他所用。在他的记忆里,先祖父崇尚古代汉语及中国文化,也希望后辈不要丢弃传统,不仅要传承,还应使其发扬光大。
中韩是历史文化关系极为密切的近邻,钟汉教授从小就对汉字感兴趣,读小学时就已认识并能读写几百个繁体汉字。他说,汉字是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强烈地吸引着他,一步步地带他进入古代汉语世界中来。钟汉教授的祖父已届高龄,很有先见之明,希望自己极疼爱的孙子进入大学后选择中文专业,继承他的学问。他深知汉语与儒学的价值,对学习汉语的前景坚信不疑。到了1977年,钟汉教授决定报考中文系的时候,家人已没有祖父那样的想法,基本上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那时中韩还没有建交,中韩关系并不明朗。家人反对是出于担心中文系毕业后就业会有困难,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但因为受祖父的影响,喜欢汉字,对中文非常感兴趣,钟汉教授最后决定报考中文专业。他没有辜负先祖父的厚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大邱市的启明大学汉文系。
读大学期间,《论语》和《离骚》全部以及《报任少卿书》等古代散文作品几十篇,钟汉教授都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三民书局新译本,邱燮友注译)能背诵1/3以上;不仅阅读了注音详解《古今文选》(“国语”日报出版社,中华民国四十六年七月出版,共四集)、《古文真宝》《古文观止》《楚辞》等,还阅读了高丽和朝鲜时代的韩国人所写的诗文(文言文)作品。1981年2月李钟汉在启明大学汉文系毕业,即至首尔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1983年2月毕业,回启明大学任教,1984年26岁时就当上了中文系教授。
钟汉教授在启明大学执教的同时,又在首尔大学中文系继续深造,并于1992年2月获得博士学位。1990、1997年先后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University of Minnesota)东亚文系访问教授。历任启明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明娇生活馆(学生宿舍)馆长、文学院院长等,现任启明大学企划情报处处长。
当我问起钟汉教授是怎么喜欢上韩愈文时,他谈起自己与韩愈的第一次接触。那是大学一年级学习文言文时,读到韩愈所写的《马说》,全文只有151字,言简意赅,因此印象非常深刻。但大学二年级时读《丽韩十家文钞》(朝鲜王性淳辑,南通翰墨林书局,1921)中收录的朴趾源( 1737-1805)的《伯夷论》时,还不知道韩愈也著有《伯夷颂》。在他遥远的记忆中,韩愈只不过是一位卓越的文章家而已。
读硕士学位时,钟汉教授对中国文学理论,尤其是诗歌理论感兴趣,他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历代论诗绝句研究》。他认为,论诗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诗评样式,而论诗绝句又是在论诗中占有代表地位的样式。到读博士学位时,他认识到为韩国中文学术界所忽视的散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散文写作技法与相关用语等深有兴趣,对韩国文人与中国文人所写的散文作品有何异同也十分关注,开始埋头认真研读韩愈的散文作品。通过对吴文治教授所编辑的《韩愈资料汇编》的研读,了解到历代评论家对于韩愈的评价;也体会到苏东坡所说的“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绝不是虚夸的赞美。1990年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访问期间,有大量的时间埋头于论文材料准备和论文写作工作。1992年2月以《韩愈散文的分析研究》获得了首尔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该篇博士论文的目录如下:
第一章序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起
第二节韩愈研究史
第二章韩愈散文的分类与内容
第一节作品分类:1.文章体裁上的分类; 2.表现方法上的分类
第二节议论散文:1.人生哲学论; 2.藩镇怀柔论; 3.人才重视论; 4.爱民政治论; 5.世俗讽刺论
第三节叙事散文:1.忠义救国的功绩; 2.佛老抑制的事迹; 3.清白循吏的治绩; 4.不遇人物的事迹
第四节抒情散文:1.不平的吐露; 2.友情和劝勉; 3.哀痛的表示; 4.爱民的致诚
第三章韩愈的散文理论
第一节文道关系理论:1.文的重视(文的专门性阐明,文的独立性自觉) ; 2.道的提倡(佛老排斥的宗旨,儒道提倡的意义) ; 3.文和道的关系(修辞明道,不平则鸣,以文自娱)
第二节散文创作理论:1.创作修养理论(观书存志,情炎于中) ; 2.创作方法理论(文辞的独创性追求,文辞的顺通和正确性追求)
第四章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气势:1.音节美和文章的气势(语句的长短,语气的轻重缓急) ; 2.风格(雄浑刚健,温润醇和)
第二节形象:1.比喻(取材对象,运用方式) ; 2.人物形象(类型分列,表现方法)
第五章结论
第一节韩愈在中国散文史上之地位
第二节韩愈在韩国汉文史上之影响
从以上所列目录,可以看出钟汉教授在韩文研究上所下的功夫,也可以看出其博士论文在学术上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此后,钟汉教授的包括韩愈散文在内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陆续取得新成果,出版著、译书有《杜甫诗选》( 2000)、《汉文文法的分析性理解》( 2001)、《唐宋散文选》( 2003)、《韩愈散文的分类与议论散文》( 2005)、《中国散文简史》( 2007)、《韩愈书简文》( 2010)等,发表《历代论诗绝句研究》( 1983)、《韩愈散文的分析性硏究》( 1992)、《韩国评价韩愈硏究》( 1995)、《关于韩愈的论诗诗》( 1996)、《关于韩愈散文之诗的特征》( 1998)、《作为专业文人的韩愈》( 2007)、《关于韩愈“传”的文体性格》( 2008)等多篇论文。
近几年来,在从事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钟汉教授全力投入《韩愈散文译注》的辛勤撰著之中。《韩愈散文译注》之课题,2007年被选为韩国研究财团“东西洋名著研究支持项目”之一,钟汉教授在原有韩愈研究的基础上,又历经5年的精心钻研与刻苦笔耕,终于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著,并在2012年6月由首尔召命出版社出版,翌年5月,被指定为“大韩民国学术院优秀学术图书”。
韩文版全译加注本《韩愈散文译注》共五册:第一册收赋、杂著;第二册收书启、赠序;第三册收哀祭、碑志;第四册收碑志;第五册收杂文、表状。以马其昶( 1855-1930)的《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为底本,对正集中320篇散文作品加以全译和注释,参考了诸多中外的重要注释本和校勘本:其中中国古代典籍有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王伯大《别本韩文考异》、廖莹中《东雅堂韩昌黎集注》、魏仲举《五百家注昌黎文集》、陈景云《韩集点勘》(以上均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现当代书籍有蒋箸超《注释评点韩昌黎文全集》(再版;上海:会文堂,1925)、童第德《韩愈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童第德《韩集校诠》(北京:中华书局,1986)、张清华《韩愈诗文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钱伯城《韩愈文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93)、屈守元和常思春《韩愈全集校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李道英《唐宋八大家文集·韩愈文》(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高海夫《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昌黎文钞》(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周启成和周维德《新译昌黎先生文集》上下(台北:三民书局,1999)、罗联添《韩愈古文校注汇辑》(台北:“国立”编译馆,2003)、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阎琦《韩昌黎文集注释》上下(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另有日本学者清水茂《韩愈》I II(东京:筑摩书房,1986-1987)。
韩文版《韩愈散文译注》以通俗流畅、浅显易懂的韩国语,翻译气势充沛、纵横开阖、设譬巧喻、析理透辟的韩愈散文。每部作品都附上题解,介绍作品的创作时间、背景、契机、主题及核心内容,联系相关的作品,进一步说明其文章结构和文体特征等,并加以精要的评说。对原文的句子,从语法、词汇学角度进行注解的同时,详细考释该句子中的典故、人名、地名、官职等。另置李汉《昌黎先生集序》韩语译文于书前。正文之后的附录,分别介绍韩愈生平、文学成就、散文分类、后人评价及翻译成韩文出版的意义。为便于读者检索,书末还刊有“原文题目索引”和“译文题目索引”。
本书为全面深入研究韩愈散文提供了素材,激发了韩国研究者对“韩柳”之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作品加以韩文译注及深入研究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中国古典散文尤其是唐宋散文的整体认识和研究水平,对于阐明韩中长期交流的历史性、学术性根源有着重要意义。本书为韩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攻读“中国散文研究”课程提供了教材或参考图书。
在完成了本书的撰著之后,李钟汉教授还将着手两个研究课题:一是通过对历代评论家的点评和评论做系统的分析,探索韩愈散文的创作技法;二是研究中国古代的散文作品与高丽和朝鲜时代韩国文学家散文作品的异同。此外,李钟汉教授尚有一个学术规划,即学习吴文治教授的方法,收集韩国现有的关于韩愈的评论资料,辑成“汇编”。为此,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功夫,这是钟汉教授今后要完成的任务。他表示,要等卸下现在所担任的行政职务后,才能正式着手进行此项内容极为丰富且很有学术意义的工作。
李钟汉教授强调韩愈精神值得学习。韩愈元和十四年( 819)的坎坷经历让他难以忘怀。是年,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力谏,为此贬为潮州刺史。在被贬赴潮州的路上,12岁的女儿也不幸去世。钟汉教授说:“面对事业与家庭的双重打击,韩愈并没有消沉,而是怀着为民谋福祉的高尚胸怀,振作精神,竭力造福百姓,在潮州做出了巨大的政绩。”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了他,成为他不畏艰难,在学术研究上永远奋进,勇攀高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阎琦.韩昌黎文集注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M].上海:三联书店,2004.
作者简介:洪本健( 1945-),男,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韩国启明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唐宋散文。
收稿日期:2015-11-12
DOI:10.13450/j.cnki.jzknu.2016.01.002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 2016) 01-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