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6-05-07杨凤鸣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造力语文教学培养

杨凤鸣

摘 要:创造力是创造主体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特征。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教育人们成为“真善美的活人”,让他们去“努力创造新天地”。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无疑担当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367-01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段重要讲话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尤为重要。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化创造力

小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如一个人的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地求证等。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又如一个人的想象力。想象可分为两种――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普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语文教学中仅限于此,那应该说是对人的想象力的严重浪费。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从这里不难看出,其中不仅指再造想象,更偏向于另一种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再造出事物的形象,而是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幻想便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小学生正处于富于幻想的黄金时期,只有深入挖掘语文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去想象,才能迅速提高其创造力。

二、抓住学科特点,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二字,又可解释为“语言文字”,语文的教学过程,也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决定了语文训练实际上成为思维训练最直接、最经济的途径,创造性思维自然也不例外。创造性思维就是能够用一种不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于一般的有效解决方法。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丰富多彩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绝非一种,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的新发现,甚至包括对老师的错误的指正。切不可“一棍打死”也要记住一个“变”字,教师的教法要变,学生的学法也要变。首先,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再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注重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创造力的发展,在内容上有赖于知识、技能,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又有赖于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语文教学中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利用,则有可能导致创造力教育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有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动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情境的问题创设,可以是起疑性问题,可以是求异性问题,也可以是争论问题和运用性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教育对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多表杨、树自信。创造力的培养绝非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小学生新奇的想法或做法经老师的多次表扬、肯定,会产生积极能动的学习愿望,使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具备较强的创造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诗英; 语文教学与创造力的培养[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2] 苗馨芳;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南都学坛; 2000年.

[3] 王玉波 ,郑焕根 ,邹凤艳;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现代教育科学; 2002年.

[4] 潘玲珂;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

[5] 林萍仙; 语文素质教育要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6] 全儒雅;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实践[J];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

猜你喜欢

创造力语文教学培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