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拓展”“无形的价值”
2016-05-07王波
王波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塑造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在文本的重难点处,情感升华处,疑难处加以拓展,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策略 拓展 案例
所谓“拓展”,就是以课文为中心,通过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落实价值目标,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拓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策略一:抛砖引玉——在重难点处拓展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指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影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理解。在重难点处拓展,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超越文本的外延,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文本。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麦子。同样一袋麦子,它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在引导学生最赞成谁的做法时?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案 例】
师: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麦子,小猪把麦子全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对于它们三个的做法,你最赞成谁?为什么?
生1:我最赞成小猴的做法,因为它很聪明,这样做,就会有吃不完的麦子。
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小猴这样做,风险太大,有可能颗粒无收,白白损失一口袋麦种。我喜欢小猪的做法,它不光好吃,而且还很会吃,把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生3:小猪目光太短浅,只顾眼面前的利益,这样的话,麦子只够吃几天的,以后就没有了。
生4:我喜欢小牛的的做法,它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这样可以吃很长一段时间,一年以后,还剩半袋,还可以跟小猴学种麦子。这样做,既享受了美食,而且风险也很小。
师: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小猴的做法虽然风险大一些,但它目光长远,为了实现目标,它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努力,这些文中没有写,你们能想得到吗?
……
对于三只小动物做法的辩论,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中明白了生活的常识与处理事情的技巧。
策略二:顺手牵羊——在情感升华处拓展
苏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文本具有文字美、故事美、情感美的特征。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在文本的情感升华处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就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他们的心灵。
《花瓣飘香》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亲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
【案 例】
师:我买了两盆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是因为她的孝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另一盆送给了我的妈妈,是因为我也想通过送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和她一样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是你们母亲的节日,你们想怎么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生1:我送给妈妈一份礼物。
师:你们现在手里也没有多少钱,其实妈妈不在乎那物质的东西。
生2:我想送给妈妈几句话。
师:这个主意很好,送些什么话呢?
生3:送些心里话,表达感恩和祝福的话。
师:假如,母亲就在你面前,给你一个表达的机会,亲口把你心里最想说的话,向你的母亲倾诉,好不好?(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生4:妈妈,我想你,我永远爱你!(他妈妈己去世多年了。)
生5:妈妈,祝你节日快乐!我好想你!(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
生6:妈妈,你在外边工作,别累着,想我了吗?后天是你的节日,祝你节日快乐!(母亲外出务工)
(他们一边说,一边流着眼泪大哭起来,别的孩子也在悄悄地抹眼泪。)
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在文本情感升华处拓展,打开孩子们情感的闸门,拨动了他们感恩的琴弦,内心想说的话如泉水般奔涌而出。
策略三:暗渡陈仓——在疑难处拓展
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年龄小、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足,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与判断。在阅读教学中,疑难处适时的拓展,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捕捉文本深层次的价值内涵。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狼和鹿》一文,结尾说: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他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案 例】
师:“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
生1:“功臣”是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祸首”是指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师:为什么称狼是“功臣”呢?
生2: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师:为什么称鹿是“祸首”呢?
生3:因为它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破坏了森林,毁灭了自己。
师:老师想问大家,其实真正的“祸首”是谁?
生4:我认为是人类。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说?
生5:因为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才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交流,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道理,那就是——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拓展,既要立足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唯有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从效果出发,精心筛选拓展内容,适度拓展,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美玲.小学语学习渠道拓展策略探究【J】.家教世界,2013(12)
【2】邹根女.论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实施策略【J】.教师,2010(24)
【3】李明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