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三例

2016-05-07杨子兵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杨子兵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资源,找到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获得和运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加强课堂学习材料的实用性,要模拟实际情境而增加实际体验,使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牢笼里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真正需要喜欢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小学数学课程要关注儿童自己的生活实践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求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以便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资源,找到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获得和运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心得。

一、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是孩子们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动物园里的一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小河里的有水!

生2:我发现小兔在河边跳舞呢?

生3:我发现小鸡在吃东西,不知道是捉虫子还是啄米?

生4:我还发现有两座房子,那是小兔的家还是小鸡的家?

10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的有新的发现,教师也在肯定中不断的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有很多新的发现。可想而知,这堂课要想游刃有余地完成下面的教学任务将会困难重重。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草地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呀?(兔子和小鸡)你可以根据图提出哪些加数问题?

师:一共有多少只小兔?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两个两个数一数,并列出加法算式)2+2+2=6(只)

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鸡?你是怎样数的?(动画三个一圈)你能列式算出来吗?3+3+3+3=12(只)

这样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去了。

二、小学数学教学:加强课堂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笔者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每一节课前都 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用一些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替代书本上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如在“2的乘法口诀”教学,笔者是这样做的:课前,笔者就让全班同学六个人一组围坐,然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笔者们要举行一次集体会餐,同学们如果有你来摆筷子,怎样来摆呢?每桌需要多少根?”同学们马上议论开来:一人1双,一双2根,2双4根……有的同学说:“6人6双,用2+2+2+2+2+2=12(根)。”教师抓住这个契机,指出这种算法很正确就是有些麻烦,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笔者们可以用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乘法,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笔者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编2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轻松的学会新知识。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小学数学教学:要模拟实际情境而增加实际体验

新教材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和图片等,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时,他利用了书上两只小猴分桃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小猴头饰扮演小猴来分桃,两只小猴一起摘到8个大桃子,可他们不知道怎样来分,请同学们来帮忙,同学们说可以1和7,3和5,2和6时,吃到多的猴子表现得很高兴,吃到少的猴子则垂头丧气,说到4和4的分法时,两只猴子都很开心,教师指出这种分法很公平,这位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不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又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结语: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可W体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病;也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经验完整的数学问题探索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多样性。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 典,顺赵军.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7(3).

[2] 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与超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