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刍议
2016-05-07杨颜如
杨颜如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刍议
杨颜如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 要:目前,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虽然融资环境日益改善,但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存在融资难问题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严重,中小企业寿命短,竞争力较弱,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不断自我完善,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国家工信部、统计局、发改委和财政部最新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按照营业收入对中小企业进行了新的划分(见表1)。
表1 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单位:万元人民币
中型企业划分标准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到4亿元人民币之间,此类企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强;小型企业为年营业收入300万到5000万人民币之间,基本在生存发展期或者刚经历生存发展期;微小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人民币以内。
(一)融资环境日益改善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信贷政策旨在切实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和商务部等多个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从税收、财政、金融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逐渐增加,监管体系已经开始形成雏形。很多金融机构都设立了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或专营部门,制定了银行间定期联席制度,明确将中小企业贷款纳入考核目标,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
(二)融资成本上升
1.内源融资来源持续收缩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要素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包括原材料、能源购进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环保成本增加,土地价格和房价高涨等,都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性收入和留存收益明显减少,间接推升了企业的内源融资成本。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内源融资的依赖程度在65%以上,如果内源融资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供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2.外部融资成本上升
考虑到国际国内经济风险的加大,以及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水平较低,金融机构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条件,收缩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013年一季度仅有8.6%的小微型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全部贷款,贷款审批周期也延长了2—3个月。除贷款利息外,中小企业还要负担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审计费和工商查询费等费用。此外,银行通过捆绑销售理财产品的方式变相“加息”也加重了企业的融资负担。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严重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往往达不到银行盈利的目标和风险控制指标,而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决定了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进行市场细分和企业信用评级,信誉好、融资量大的大企业,金融机构往往主动放贷;而多数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较低,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等原因对中小企业惜贷,设置较高融资门槛,融资额度也较低。此外,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即企业资金需求量小、使用频率高,放贷时间短,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畅通的沟通渠道,银行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和精力来搜集企业信息,增加了银行成本,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增加。
(二)中小企业寿命短,竞争力较弱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1.1年,寿命超过20年以上的仅占7.9%。中小企业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状况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稳定性,经营风险比较高,信息透明度差,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同时,由于其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以及资产抵押能力等都非常有限,限制了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打造品牌的空间,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回笼及周转。
(三)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观念的束缚,依旧向大型企业倾斜,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资金雄厚,仍然继续享受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却总是被隔离在优惠政策之外。与此同时,沉重的税费负担、高准入门槛都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三、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
1.加快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因此在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评价中处于劣势。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快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打造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担保机构,完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改革现行的信用担保资金补贴激励机制,引导担保机构由注重担保贷款数量转变为注重担保贷款的数量和质量并重,创新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以规范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政策倾斜,鼓励担保机构主动与中小企业“联姻”,提供担保和贷款。
2.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
目前,体量巨大的民间资本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政府应完善民间融资政策和制度,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尽快走向规范化。将民间资金纳入公开体系,向民间资金开放部分金融领域。政府应该逐步放开金融管制,通过制度引导规范合法化的民间借贷,通过制度安排鼓励民营资本入股小型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引导民间资金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可以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时机积极引导并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平台。
(二)金融机构要不断自我完善,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逐步完善和成熟,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的自我完善、企业的转型升级,都迫切需要改变现有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间接投资特别是从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应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继续扩大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等应互相补充,发展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为那些尚不具备上市条件的股份制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来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提供平台。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直接融资渠道。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一个有效途径。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管理,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经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度,主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沟通协调,使金融机构对企业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更是银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信用建设并不十分重视,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和信息失真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认知有误,从而会增加贷款风险,导致了银企关系紧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企业应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信用意识,加强诚信建设,建诚信企业,强化企业家的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其次,中小企业应加快构建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争取更多贷款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蓝裕平.企业融资战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24-26.
[2]王丽娅.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7-18.
[3]陈世林.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24):57-58.
(责任编辑:张彤彤)
[作者简介]杨颜如(199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航运、物流与金融。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1-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