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6-05-07刘新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法高中语文

刘新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行语文新课标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园地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在教学教学方法上,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偃旗息鼓,有的横冲直撞,有的精疲力竭,有的装疯卖傻,有的兜售时髦的概念,有的还是坚持传统的教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以及教学实践,特对以下几个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现在很流行一些时髦的教学模式,到底什么样的模式能够为我们所用,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所用呢?用这些模式到底好不好?能不能对我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呢?时下流行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将每堂课的教学流程固定化,第一步干嘛、第二部干嘛……明明白白印在“讲学稿”或者“导学案”上,教师清楚,学生清楚,听课的也清楚,了无新意,当然也没有惊喜。但如果从教学的价值去思考,这样的流程是不是符合教学规律,是不是有违教学常识呢?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尽管许多时候都是平淡的,但是生活在许多时候却是富有变化和充满乐趣的。现实的课堂作为师生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如果总是这样了无新意、没有变化,那给学生带来的就会是单调与枯燥,这样的生活谁会喜欢呢?

立足于生活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尊重认知规律的问题。教学流程的设计既要符合认知规律,又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有所调整。一堂课总应该有点节奏感,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还要有适当的休止与延长。实际上,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无视休止与延长,一个问题抛出来以后,几乎不给或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请学生出来回答或者板演。试想一下,当别人给我们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吗?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我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一个“火车皮学说”:教学设计就像一列火车,总是由一节一节的车厢组合起来的,加一节是完整的,拿掉一节也是完整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施教者知道,学生和听课的同行都不知道。当然,这是需要一定的经验与功力的,更是需要经过日久天长的实践积累的。

二、对传授语文学习方法的思考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学习方法的传授很重要,但是,语文学科中的学习方法要这样传授,才是好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很多学习方法,如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读一篇文章,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从文字中探寻独特的意蕴,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中形成适合自己的方式与路径……当然,教师在一堂课中不可能一下子教会学生许许多多的方法,同样一种方法也不是教一次学生就能运用的。例如,前文所述的工具书如何使用的问题,就不是教师教一次就能解决的,只要学生碰到了,教师就需要提醒一下,强化他们对程序性知识的记忆。当然,在语文课堂上,笔者还是建议学生的“案头”上要有一本字典的,并且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去使用它。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严格规范的学科体系。语文原本就是包罗万象的,世间所有学科严格来讲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述或呈现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原本就是一门综合课程,其学科界限并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分明。所谓跨界是客观存在的;所谓的语文味,往往只是部分语文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当然,语文教育也不是工具性、人文性,或者二者的结合就可以概括的,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拥有一个重要的性质,那就是追求思维的形象性、理性和思辨性。语文教育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和理性思维,以达成立人增智的目的,因而语文教师必须要抛弃工具或者人文上的“纠缠”,探索跨界与综合的有效育人策略与路径。

许多时候,语文的一些具体知识总是会重复出现的。作为教师,心里一定要明白,写作方法有哪些、修辞方法有哪些、哪些知识我教过、哪些知识学生学过及学到什么程度、知识什么时候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去教、小组怎么样合作、讨论什么问题等,这些都是复杂而充满挑战的问题。如小组讨论,是不是四个人“一转一围一坐”就是讨论了?此外,小组讨论要有一个明确的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切入口,也就是说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支架,说通俗一点就是给他指明一个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来讨论,还是抓住修辞方法、写作方式来讨论,亦或是抓住顺序结构来讨论,等等。

三、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中,到底要不要语法教学?要怎样的语法教学?这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是,汉语语法教学需要更新,这个问题的再次提出,正是基于语法研究史的价值和近来语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庄文中先生介绍了经过三年调查研究而制定的《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试用)》(北京市教育科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个实施意见的“教学内容”部分规定了初中阶段语法知识32项(词类12项,短语6项,句 子14项),语法能力8项(每项含有若干小项)。这8项语法能力是:1.理解和使用实词和虚词;2.恰当安排语序;3.合理搭配成分;4.正确组织句子;5.变换选择句式;6.理解和使用长句;7.句子之间衔接 ;8.掌握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这个框架,语法知识部分32项,如果还有若干子项,是否又会重蹈前人覆辙,8项能力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归属性、体系性有待进一步商榷。尽管如此,这个框架还是立足于汉语实际,立 足于学生实际,根据汉语特点,在语法观、实用性上有了明显突破,已不再是先前语法教学那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沿袭性,已不再是名词术语的集合体,也不再是刻板的“语素(词素)、词(词类)、短语(词组)、句子(单复句)、句群(语段)”五级语法单位编排。当然,体系的确立仅仅是起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语法教学观等都应更新,这样,才能使中学语法教学有所改观。 也才能够对学生学好语文鉴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思考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学习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够常教常新。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法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