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

2016-05-07李泽洪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李泽洪

摘 要:目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此而带来的灾害无时不在地困扰着人类,然而,我国在基础教育中对灾害教育的普及还很欠缺。学校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地理学科又是灾害教育的主战场,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灾害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以地理教学中加强灾害教育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灾害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灾害教育;必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48-01

继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汶川地震以来,全球灾害连连,地震、洪涝、干旱、沙尘暴、海啸、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自然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学地理课程标准选入了《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一模块,但受升学率的影响,地理教学没有把灾害教育放在正确的位置,没有承担起唤起国民灾害意识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以地理教学中加强灾害教育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灾害教育的策略,以丰富灾害教育理论体系和提高中学生灾害教育的实践技能。

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灾害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灾害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灾害的基本知识,形成多种技能并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敢于面对灾害并勇于挑战,同灾害进行抗争的品质。

2、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灾害的成因机制,形成地理知识系统。各种灾害的形成都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而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地、气、水、土、植、动”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灾害形成的动力。因此,只有综合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过程的基础上去理解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才能掌握灾害的预测方法,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例如:1998年长江所发生的特大洪水,经过地理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改造自然,破坏长江中上游的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使湖泊蓄水能力锐减,防洪能力骤减。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理解,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预防洪涝灾害的最有效的措施。

二、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讲授灾害形式单一。教师在课堂中对灾害的讲授很少,即使讲了也只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2、灾害知识欠缺。由于灾害知识是高考很少涉及到的,受考试”指挥棒”的功利导向影响,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使学生的灾害知识欠缺。3、教学资源欠缺,灾害意识薄弱,忽略防灾演练,灾害自救互救技能不强。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以课本为载体的讲授,很少有灾害模拟演习之类的实践性活动,学生的灾害技能只是”纸上谈兵”。4、中学地理教材概括性太强,与实际联系少

三、地理教学在灾害教育中的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灾害的感观认识

教学经验证实,多方面的感觉刺激比单一教学效果更好。如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视频、动画等于一体。在灾害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地震、火山、火灾、水灾等灾害的视频,在视觉和听觉方面能形象、生动、直观地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灾害强大的破坏力,对人民生命及财产方面造成的损失,让学生进行反思灾害教育的重要的意义,并根据该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成灾机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灾害教育要比课堂上一板一眼讲授式教学的效果更好,如可以播放一些以灾害为题材的影片,如《2012世界末日 》。

2、加强实践,身临其境强化灾害意识

加强社会实践,学校可利用各种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节日:如世界水日、地球日、国际减灾日等节日,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墙报,进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加深学生对灾害的认识,强化灾害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灾害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必要的逃生和救治的基本技能。利用地理科学所具有的野外实地考察和实践的经验,带领学生对区域的滑坡、泥石流、洪涝等做实地考察,以了解这一区域经常发生的灾害及如何防治,是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手段。

3、关注时事,培养爱国情操

地理灾害教学结合国情、乡情。国情和乡情里包含丰富的灾害知识。国情教育让学生认识我国国土广大,明确我国自然灾害的多样性;资源比较丰富,但利用不尽合理而造成的资源短缺等基本国情,使学生了解我国国土整治和为抗灾、减灾所做出的成绩,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并增强爱国主义,坚定与灾害抗争的信念。结合时事、新闻、热点开展灾害教育。每天世界上都上演着各类灾害,多灾多难的中国更是灾害不断:北方地区的沙尘暴、西南地区的旱灾、山西煤矿的漏水事件、新疆地区的雪灾等等。每有重要的灾害新闻时,教师应及时给学生观看和讲解,这些鲜活的素材,加上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敏感性等特点,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其他任何的说教练习都来得深刻。

做为一名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有灾害意识的合格新时代建设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地理学科的特殊性,不仅要传授灾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通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演练,理解各类灾害原理,提高灾害意识,寻求灾害的预测方法,实现防灾减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出来的人才,“以人为本”,“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把握课标,要能跳出教材,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灵活教学。

参考文献:

[1]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编:陈澄 樊杰)

[2] 《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陈澄

[3] 舒成强,翟有龙,蒋良群,舒秋贵.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灾害教育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02)

[4] 张 英,陈 红,谭秀华.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下的中学灾害教育及实施建议[j].环境教育.2008(01)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防火防灾”大作战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