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2016-05-06韩泽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京味老舍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老舍作品中的“京味”语言进行阐述,对其在现代作家中独树一帜的语言表达特色,形成全景式的分析。并结合老舍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形成对“京味”表达的全面阐述。

关键词:老舍;系列作品;京味语言

作者简介:韩泽宇 (1995.2-),男,本科,籍贯:河北省衡水市,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

“京味”语言在老舍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其独有的语言表达力,形成了现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并在“京味”小说的创作源头上,形成了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艺术特点,在整个语言魅力的构成中,体现出一种丰富的韵味。

一、北京独有韵味的特征表现与深厚的“京味”表达

老舍作为一个出色的作家,大家对他的了解应该算比较多。老舍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之中,小时候大半时间都是在大杂院中度过的。因此,在老舍的思维意识中,这种生活的积累让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地层百姓的生活。譬如,在老舍《四世同堂》中多处写到了老北京的一些传统习俗。例如,过“八月节”的讲究。在老北京,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一种纸上绘制的神像)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等贡品祭月,贡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分好的月饼则谓之“团圆饼”。老舍在作品中这样描写:“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有小三瓣嘴 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绘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 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这些京味十足的场景与语言表达,正好诠释出北京独有的味道,并将这种浓厚的京味通过艺术的表达,在创作中更好的展现。“京味”成为了老舍作品中独有的标签,通过其小说化的描写,对北京独有的历史文化、特有的人文景观等形成鲜活的文化趣味体现。

在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表达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结合创作中景物描写的体现,将北京的特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表达出来,并将主人公的人生展现在北京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浓浓的“京味”。譬如,在老舍作品《茶馆》中,将王利发的一些台词: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这些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二、北京方言的独有魅力与作品语言传达的融合与应用

在老舍的作品中,“京味”语言的艺术特点是重头戏。在语言表达中,对北京市民语言相当的熟悉,并且对各种人物的状态语言也有很大的了解,因此,老舍能在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中采用朴实通俗的语言,鲜活生动的将“京味”表达出来。其中,老舍作品中人物语言有些都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在创作的过程中,老舍善于运用北京市民中俗白、简洁的方言方式,能将平凡的故事在方言表达中烧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北京味道”。譬如,在《茶馆》中出现的叠音词有近五十处,如:管教管教、可怜可怜、算算命、帮帮忙、说说理、照顾照顾、活动活动、硬硬朗朗、外边蹓蹓、表表功、跳跳舞、玩玩牌、喝喝咖啡等。这些词把老北京人的悠闲、懒散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北京市民的人物特征与作品中多元化形态的传递和表达

京味语言的表达离不开人物的描写。老舍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北京语言的表达,在人物身上展现出来,同时,在浓厚的北京风土、风俗习惯等人情世故的传递中,形成综合性的表达。譬如,在在长篇小说《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得过且过,这样一个角色,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还有譬如:“杀好了腰”、“鸡肠子”、“大脚”等语言表达,就是典型的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韵,这种特殊的风味,形成一种独有的语言表达。还有,在《正红旗中》写到过年送灶,规 矩颇多:定更之前要祭灶王,到了酉时左右,连铺户带人家一齐放鞭炮,象征着把灶王请到院中来。作品中的“姑母”“讲究”吃喝穿,春夏之交,要买些用小蒲包装着的,头一批成熟的十三陵大樱桃;该穿亮纱就万不穿实地纱,该戴翡翠就绝不戴金的,宁愿服装首饰循环入铺,也不能忽视了打扮。更好地将人物形象放在北京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中,也写出了旗人独有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老舍创作作品中独有的“京味”语言,主要是将语言、句式以及话语间透漏出的北京风貌、地方语言等,以及渗透在其中的北京文化,都是老舍作品创造的独有韵味,也是其“京味”的主要体现,更加让我们看到了老舍语言大师对北京人真善美的全面描述,提供了更多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郭凯.漫不经心中的强化——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之一[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5期.

[2]杉本达夫.有声的呐喊与无声的呐喊——关于老舍对北路慰劳团的态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02期.

猜你喜欢

京味老舍
老舍的旧体诗
北平的秋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印象·老舍纪念馆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京味儿印象》
老舍的求婚
论京味文学语言的风格及特点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