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茫茫笔书情之所钟

2016-05-06涂馨予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人性

涂馨予

摘 要:《生死桥》故事说得很简单,不过是三个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恨纠葛,江湖儿女情窦初开,痴心暗付却到头来得到的不是心里的那个人。

《生死桥》生死之间,万物轮回,在岁月的微笑中变动不拘,在茫茫的岁月中清晰彻骨。

从童年写到韶华盛极,再写到急景凋年,从北京天桥景况敷衍至上海夜灯繁华,李碧华耐下性子慢慢道来。

关键词:生死桥;宿命因缘;人性;时间和空间;舞台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02

一座桥,北平与上海,初生与老死;一场戏,天与地,生与死。

一、《生死桥》的叙事与解读

浓渐渐的雾惨淡地糊住了视线,像无边的枷锁无形地捆住手脚,湿气如蛇蜿蜒钻进皮肤里刺裂骨缝。

像极了一帧黑白画片,横亘在眼前。

茫茫的雾突然就散了。

像谁失手泼散了色盘,流光艳艳,金粉灿灿,黑白的画片无端端惹上靡靡津津的脂粉香气,骤然添了几丝人气。

恍惚间听见蓦然爆出的一阵喝彩声,混着锣鼓声格外突兀。

这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天桥市场,来来去去的人群带着如风卷的热闹浪潮,在“铛”一声大刀落地或是“哈”一声硬气抵住尖刺儿枪的行艺落止声里,李碧华《生死桥》的故事开始又结束。

“这块方圆不过几里的地方,聚集着成百口子吃开口饭的。虽云‘平地抠饼,到底也是不容易”[1]。行艺艺人也不过是艺时求个人场,艺毕求个钱场,倒也热闹非凡。

那鹰眼俊朗的男孩子马步劈刀,纵跳仆步,飞腿扫堂,刀柄上红艳艳的绸带随着刀影翻飞,端的是神采超逸。一旁头光光的大男孩滴溜着眼,适时地鼓着人群喝彩。

喔,那鹰眼耍刀的便是唐怀玉,那光头喝彩的便是宋志高了。

雾突然又重了,浓到沉甸甸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大抵在几近要让人窒息的氛围里,蹿出来的黑猫划散了浓雾。

浮在茫茫雾中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桥,踮起脚隐约能看见尽头大片大片烈烈的彼岸花无风自动。这大约就是生死桥了,无波地躺在桥身下的是忘川河。举目望去,模模糊糊的尽头有个浅淡的身影,身姿娉婷,留着烫得弯卷的短发,眉眼清秀得连眼角的一颗小小泪痣也乌亮,那声呼喊也乌亮亮的:“丹丹!”

丹丹!那个爱得轰轰烈烈、爱得奋不顾身的鲜活女子!她利落地回头,视线虚无缥缈地飘游在大片大片烈烈的彼岸花中,似乎寻找着什么,似乎什么也没有寻找。那个回头的清秀的身影,在无尽地远望中瓦解了,散去了。

这一次,雾茫茫又散开来遮住了视线,雾气遮蔽了身影,遮蔽了朦胧身影的命运。

生不如死。

死不如生。

先死后生。

雍和宫里三支天命玄藏的竹简因了机缘,悬浮着,又错乱着,流光暗换,像丹丹、怀玉、志高三个人交错的命运,脱离常轨的编织,复杂无知的混沌,终究在此后各人尘世的辗转中一一成谶,耐人寻味。

“夜阑人静更柝声来自遥远莫测的年代”,“朝北,直至,雍和宫……”故事从这里开始,又魂一般地飘回来。那些小儿女的爱爱恨恨、浮浮沉沉便在偌大的殿宇中化成一声钟鸣。“当——”留下一个回声,激荡开那一层层的迷雾。

前清余烟未尽,紫禁城土红色的宫墙影子一样罩住整个城市,显出一种束缚的无力感,像一个正半褪旗袍换洋服的美人儿,头上插的还是古老的碧玉簪子。梨园,是茫茫尘雾中梦开始的地方,戏开始的地方,也是人生开始的地方。《生死桥》故事说的很简单,不过是三个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恨纠葛,江湖儿女情窦初开,痴心暗付却到头来得到的不是心里的那个人。唐怀玉自北平狼藉至上海,十里洋场闯出一番天地,丹丹痴心追随却遭遇抛弃,萌生报复之心的同时毁了自己,志高锁着一颗被丹丹伤透的心留在北平,没有大起大落,依旧平静度日。

渐行渐远的人生脚步,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里就已窥视到了日后的命运。命中已定,当三人因黑猫而误闯入森冷的雍和宫撞到王老公的住处,他们的命运已然交织在一起。

王老公的一卦,地上散落的三根签,为那交织纠缠化不开的命运纠葛唱响了前奏,三个人白苍苍的人生画布随即被一层层泼上姹紫嫣红而又花红柳绿的一叠叠色卷。纠缠的命运总是理不清剪还乱,命运之神犹如那奔窜而出的黑猫,搅翻了七彩墨石,就这样命运还未来得及清晰就混沌了。

女孩子终归是对命担忧些,不像怀玉志高管你什么命运预言甚嚣尘上,我都只管明媚自己的时光,只紧着“这大她一个甲子的公公来细说她命里的可能性”[2]。“你心里有人。你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3]王老公的这一句,是判词,又是紧箍咒,更是本来色彩清淡的画卷上转折般的歪斜一笔。这一笔之下,抹去的是清澈的童真,画下的是浓重到化不开的沉闷与爬满虱子的华美。

从困厄的天桥卖艺生活走进姹紫嫣红的戏里人生,命运的脚步岂肯轻易相随?上海滩是个真正能让人堕落的销金窟,有中国最大的舞台,有近代第一部电影,有摩登的生活氛围,充斥着光鲜与野心、权力与欲望这些让年轻人动心的玩意儿。一个土制的青瓷花瓶被放进昂贵的七彩宝盒里,由最权威的所谓绅士加印盖章,便成了炙手可热的宝物。莺声燕语裹着五色斑斓,仿佛只有光鲜华丽的外表才能掩盖腐朽到即将要蛀空的内里,歌舞升平里透着散发腐味的奢靡。十里洋场到处都是骗人的伎俩,区别只在于你的手段是否脱俗———初出茅庐的武生,一路追随而来的姑娘,两个人在上海这个茫茫“大海”上,各自沉浮,绕了一大圈,当初的勾画已全然模糊,再回首时已物是人非——一个生不如死,一个死不如生。

再说志高,随着怀玉远赴上海演出,丹丹的魂也跟着去了,早在丹丹央着他送她去上海时就对他的心进行着不见血的凌迟,他志高纵然无为,也绝不能无情。置之死地而后生,经历了心之劫难后,便规矩、踏实地活着——娶妻生子,努力学艺。谁曾想,死地之后有繁花,而繁花之后依然是死地。谁能够逃出生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二、《生死桥》的风格与解读

1.第一奇:宿命因缘的譬喻

李碧华的小说的“第一奇”是或多或少都带着宿命因缘的譬喻,《生死桥》的意味更加明显。丹丹、怀玉、志高,三人的命一早就纠缠在一起,一个生不如死,一个死不如生,一个先死后生,十年前的雍和宫大庙前就注定了此生是何了局。在她笔下,有种末世的颓唐和不顾一切的狂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挣扎,被时代的巨浪一卷,在动荡的时局浮浮沉沉中,只余下了凄厉和无望:一下子就开了,一下子又都谢了。她的小说里饱含着欲望,无论是因大都市诱惑而起的欲望,还是因嫉妒而生的欲望,抑或沉溺挣扎过后的渺茫,自身的吞噬,都落得个天地与内心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命里注定的,终归无法强求,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看似是传统鸳蝴小说的旧底色,不过在宿命的大幕上描摹人性,李碧华却洞见得彻骨清明。《生死桥》,生死之间,万物轮回,在岁月的微笑中变动不拘,在茫茫岁月中清晰彻骨。谁能想象到当初心比天高的怀玉最后成为了被遗弃的盲人,寥寥余生,谁能想象到牡丹花一样娇美的丹丹最后卑微瑟缩成老妇,抱恨自尽,谁又能想到机灵滑头的志高最后成为了角儿。

2.第二奇:人性

人性在李碧华的笔下又是“第二奇”,是用假丑恶和真善美相互衬托出的——这看起来格外独辟蹊径——使淤泥更浑浊而白莲更圣洁,而这样的反差总是巨大的。一切真的、善的、美的,在假的、丑的、恶的出现之际,让人怀念得无以复加。这也许是促使她对于主角甚至配角在每一个细节上的心灵转折点总是颇多着墨的原因。“汪汪的眼睛,蒙了一层雾,眼底下有片黑影子”[4],让“明明可见的罪孽似的印记”[5]愈发清晰,不过十多个字,却刻画出一个女人的无助挣扎;初春的室内春光旖旎,“室内的暖气竟让他悄悄地冒了点汗,他又忍不住一瞥,想不到这样地贪婪”[6],初受诱惑识情欲的少年被撩拨的羞涩忐忑;牵挂像风筝线“一扯一抽,她便奄奄一息”[7],痴心的少女牵挂着她心里的少年,殊不知这一追随就是深渊。一词一句,寥寥几语,辗转反侧间表达的都是内心戏。在铺陈过浪漫激越、凄艳妖娆的色调后,又在社会的、历史的、美学的、甚至哲学意蕴的大背景下,欲缠情,情生欲,端的是瑰奇诡异,别出心裁。而所谓“奇情”,则举手投足眉眼脸色都是奇,衬得情因奇而难忘动人。

3.第三奇:穿越时空

从童年写到韶华盛极,再写到急景凋年,从北京天桥景况敷衍至上海夜灯繁华,李碧华耐下性子慢慢道来。可以一词一句带过指出与细细描摹之处,参差相间,浓处淡笔,淡处浓墨,浓浓淡淡之间,情仇打底,前世今生轮流上台。当然不是工笔画作,亦非印象色块,更像是前拉斐尔画派中附着古中国精魂。

这便是李碧华小说的“第三奇”——在对于处理时间和空间时的跨越性上的把握,恢弘大气,弹指之间,在咫尺间蕴藉天涯,一夕之中吞吐着百年的宏阔。时间是人生故事的刻度,清晰的刻度往往意味着把人同世界密切联系在一起。李碧华在运笔时刻意地忽略时间,不钟情于时间流程的描写,任意的随时间飞逝,将岁月铅华洗尽,追忆似水流年。利用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来传达一种浓烈的怀旧气息,几乎忽略故事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交替逆转,甚至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相互交叠的意味,仿佛是一场传奇的梦魇而不是宁静的花园。当你恍惚从书中醒来时才发现,书中场景或许早已飞逝数十年,读毕总有恍若隔代之感,从而她的小说中也萦绕了一种神秘虚幻、飘渺迷茫的气息。

有人说,舞台交错人生,生活重叠戏剧,这是李碧华小说的特色。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作者的经验积累、情感及生活经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酝酿和迸发。一如李碧华在写小说中写人生,这是智者洞察人生的领悟,也是走过沧桑的女人回首人生的淡然,是她作品中的奇中至奇。我以为,她写这些故事是因为心中有大悲凉,想必各样的变卦反扑、炎凉世态都见过了,所以“演变成一个预先悲哀的人”了——之所以肢解美满如花是因为懂得,而太“懂得”就会内心茫茫而孤独。

我站在桥头,再望浓雾渐薄,茫茫间忽见华灯绿树,芸芸众生,霓灯炫影,影绰妩媚。已被蹭得光滑的狮头扶手蓦地踩上白肚黑翅的杜鹃,嘶声啼叫——

不如归去。

注释:

[1]李碧华:《生死桥》。新星出版社,第23页,2013年。

[2]李碧华:《生死桥》。新星出版社,第17页,2013年。

[3]李碧华:《生死桥》。新星出版社,第119页,2013年。

[4]李碧华:《生死桥》。新星出版社,第166页,2013年。

[5]李碧华:《生死桥》。新星出版社,第166页,2013年。

[6]李碧华:《生死桥》。新星出版社,第112页,2013年。

[7]李碧华:《生死桥》。新星出版社,第192页,2013年。

猜你喜欢

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学习”反人性吗
“我不”方显人性温度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功能与人性
法律的人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