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的基本矛盾及对策

2016-05-06肖中荣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个体目标

肖中荣

一、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是小学生个体在其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下,以探索、研讨为基本途径,进行文本解读,获取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使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得到强化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它要求教师成为和学生平等共处中的首席,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这种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教师讲解灌输、轻学生主动探索,重学科基础知识、轻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共性、忽略个性等诸多弊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针对自我关注的内容进行探讨,能增强语文教育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同时,能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还语文学习的本真面目。

二、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两对基本矛盾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每一篇课文不仅涉及学科基础知识,而且关联着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真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学生个体间个性爱好及风格上的不同,造成了不同个体间关注点上的差异性。同时,小学生心理具有不稳定因素,因而同一个体间的关注点又具有瞬时性差异。这些差异使“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需求表现出多元化特点。在探究过程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解决未知获得新知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未知,从而使学习获得新的动力,使探究活动表现出无限性特征。这些特征,在班级授课制中,自然会与课时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形成碰撞,使“自主探究”学习遭遇两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即学生自主探究的多样化需求与达成课时基本目标和探究的无限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综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一些精典课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两对矛盾几乎是每一位推行这种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师,每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课堂都必将遭遇的矛盾。因此,可以认为这两对矛盾将成为当前“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基本矛盾。

三、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基本矛盾的对策

1.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体系,作好引导调控工作。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设计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总目标是各阶段目标的总和。教师要高屋建瓴地从宏观上对总体目标进行把握,并将各阶段目标烂熟于心。在教学活动中,在最大化尊重学生的同时,做好适度调控,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能与阶段目标处于相对均衡的平台之上,以实观各类基本目标达到符合课标要求的水准。

2. 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活化课时目标。传统教学的目标是从总体目标到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丝丝入扣、环环相连的线性结构。实施新课程应打破这种结构,倡导目标的宏观把握和整体推进。在立足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允许课时基本目标各分项指标的相对超前和滞后,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课时目标在超前与滞后的动态变化中形成互补,在这种互补过程中追求总目标的逐步达成。因此,教师要敢于依据学生当前需求,恰当调整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活起来。

3. 分层分组探究,相互交流补充,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自主探究,从理论上讲具有多元性、无限性特点。但在实践及整个班级中,仍能从不同角度找到相似群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层次,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组织各种探究活动,并分别给予指导。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各小组间相互交流、相互咨询、相互评价。在这种交流、咨询、评价中相互学习,使各个体间的学习内容得到相互补充和拓展,从而促进个体学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4. 课内外相互整合,拓宽学习空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叶圣陶早就说过:“生活即语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针对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课堂学习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如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实践调查、观察记录、综合性研究等,使课外学习与课内相互整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拓宽学习空间,缓解课堂压力。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个体目标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