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2016-05-06吴朝贵
吴朝贵
一、望文生义,曲解含义
许多家长误认为,减负就是教师减轻学生的负担,不给学生布置作业,不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巩固和提高,只是单一的讲授。“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身心压力,而不是减损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降低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减轻课业负担,合理布置作业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违背了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剥夺了少年儿童的童心和乐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单一的措施难以解决,需要全社会、教师及家长花大气力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根除。
苏联教育家认为:“课外作业数量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是相关的,有些学生作业少,学习成绩并不差。”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合理地布置作业,因人而异。
首先,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该布置多少,什么样的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次,作业要有全面性,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的基础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提高训练。这样,则既可以保证优生“吃饱”,又可以保证后进生“吃得了”。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思想解放了,家长却愁眉苦脸。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家庭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对明显。许多学生回到家里无所事事,父母看到孩子不做作业,只知道玩。父母问:“今天留作业了没有?”孩子回答:“已经在课堂上完成了。”或者说:“没有作业。”部分家长就着急起来,孩子不做作业能行吗?学习成绩一定会下降。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大量的课外练习作业进行辅导。有些家长操之过急,担忧自己的子女不如别人的孩子那样优秀、聪慧,情急之下,就给孩子打“催长素”,要求孩子每天不仅要接受学校所学的知识,还要接受父母安排的学习流程。例如,父母安排的各种培训,辅导班、音乐、棋、琴、舞蹈等。培训结束后,回到家里,孩子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有些孩子直到深夜才能休息,弄得头晕目眩,筋疲力尽。这种高压、超负荷的学习,恐怕孩子实在难以承受,长此以往,贻害无穷。
四、由“利”变为“谊”,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高尚无私,应当舍弃“功利”心态。不要片面地以追求功利为目的,以晋升职称为目标,给学生另起炉灶,进行各种辅导和培训,以此方式来谋取奖励或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应该由“利”转为“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由内向外,全面发展
现今,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除了在学校学习就是呆在家里,完成教师、父母安排的学业,真是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活动空间狭窄,交往范围小,让孩子感到枯燥无味,导致许多孩子变得孤独、寂寞、任性。家长应当经常带孩子走出去,开拓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转变观念,顺其自然
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实行的是“填鸭式”的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又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部分家长操之过急,对孩子期望太高,管教过于严格,课余辅导如一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们发出了强烈的呼救声,孩子嘛,他们毕竟是孩子,家长对他们期望值不能过高,应当转变观念,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地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社会、家长、教师的关注。对孩子的教育, 要统筹规划,宏观调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给孩子玩耍的活动空间,还要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还要给他们快乐、自由,让他们在这片净土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