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善作当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2016-05-06高晓君
高晓君
叶圣陶先生说:“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我曾记得有位教授明清文学的大学教授朱泽吉先生。他在课堂上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红楼梦》。他在讲台上背,学生在下面对着原著看,盼着他“打奔儿”或出错,但学生却每每失望……当时学生们没有觉出这情景有多稀奇,多少年后,朱先生作古了,学生却一次次驱遣着自己的心重回那渐去渐远的课堂,有时竟会莫名地淌下热泪。
我记得这位教授曾说,中文系的学生要“多读一点,多背一点,多写一点”。对这种境界,我不由得心向往之。做了语文教师之后,我也这样要求我的学生。无疑,读与背,是“纳”的过程(背是“精纳”);写,是“吐”的过程。有了很好的“纳”做基础,我们才可以期待自己“口吐莲花”。我在讲市优质课的时候,我们的授课题目是《荷塘月色》。有一位男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欣赏他的教学方案,特色是 “以讲带背”,即通过他的讲解使同学们将要求背诵的段落轻松背过。最后老师当堂为学生背诵,声情并茂,赢得学生阵阵掌声。我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对美好的文字“爱之入骨”,背诵就不再是苦役而是乐享了。
有人可能会问,“搜索”盛行的时代,“背功”还有用吗?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跟“打字盛行的时代,练书法还有用吗?”归为一类。面对这样的问题,善背的人与善书的人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贾岛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目前,真正“与写为伴”的教师还有多少呢?降生尘世,每个人都希望活得“值”。真正的“值”不可能仅仅是与物质为伍的,教师更需要以精神生活做生命的给养。柏拉图说过一段妙语,他说,通常来讲,人类会养育两类子女,一类是“身生子女”,一类是“魂生子女”;前者是我们与“爱”结合的产物,后者是我们与“美和智”结合的产物。我想,对一介文人而言,多写一些好东西,就等于让我们的灵魂多分娩了一些优秀“子女”,我们就算活得值了。我有时翻出自己往日的一些班主任随笔,面对那些从自己心底流出的文字,竟会生出一丝陌生感。彼时之景,彼时之情,若不是凭靠了文字的细腻记录,大概就留不下丝毫可供凭吊的印记了吧?相似的日子,多么容易湮没在时间的海里!感谢文字,使我生命留痕。
笔者感言:
备课,是语文教师“紧要的事”,
读写,是语文教师“重要的事”。
智慧的人,既忙“紧要的事”,更忙“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