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庖丁解牛想到的

2016-05-06饶正琼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藤野切入点文本

饶正琼

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每次下刀,选准切入口,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好的切入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激发学生读、疑、析、议的关键。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每一节课都能选准选好教学切入点,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着眼于文章的题目——窥一斑见全豹

古人说“题犹眼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以此为主线展开对学生听、说、读、写、思各项语文能力的训练,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这就可以将学生的读、疑、析、议各项课堂活动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星星变奏曲》的教学中,我们着眼于诗歌的题目,便可产生两个这样的教学创意:1、在充分朗读,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请谈谈你对“变奏曲”这个词的理解。2、在进行资料补充、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谈谈你对诗中“星星”这个意象的理解。让这两个问题成为课堂的骨架、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抓手。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的重点、难点也得以凸显和突破。这样的设计,课堂有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彻很到位。

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很多。如《雨说》《斑羚飞渡》《变脸》等的教学均可采用此种方法。

二、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切入——活跃思维激潜能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现手法的作用。因此,这也是我们阅读教学时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细节描写和对比。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构建课堂。1、细读文本,找出所有描写奥楚蔑洛夫的语句,选取你印象最深的一处,谈谈你的理解。2、你发现了奥楚蔑洛夫态度变化的规律了吗?想一想,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这样的设计,由文本出发回到文本,完成了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文章主题的把握。课堂的推进都由学生发现、思考、合作来完成,加大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强度。同时,也保证了课堂的气氛。

在《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尝试这样的思路。

三、探究主人公的精神品质——直奔中心细领悟

一篇写人生活的记叙文里,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教学时从主人公精神品质切入,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剖析,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因此,文章的切入点找准了,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线,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如《藤野先生》一课的教学,由课题,中心人物自然是藤野先生,常规的教法中,很难让学生明白“我”在东京、在仙台两段叙述的作用,学生对文本的选材特点也就不了解。的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最好的切入点还是要关注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之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怀念藤野先生,最重要的是因为藤野先生的哪一个特点?由此发现,前面“我”在东京、在仙台的情节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这样,水到渠成突破了这个难点,课堂的阅读任务也完成了大部分。

四、从文章的线索切入——缘溪而上巧梳理

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就不会走弯路。

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只要抓住出现了几次背影为切入点,再层层深入的进行剖析。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时候?作者各有怎样的反应?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次?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解决疑问后,会真正被背影之后那浓浓的父爱所打动,也会理解儿子那动情的泪水……瞧!只要抓住了这条线索,学习起来就更轻松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优化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选好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却是非常根本、非常重要的一条;它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表现,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藤野切入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谈鲁迅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