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设有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6-05-06郭晓荣

考试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鱼缸长方体预设

郭晓荣

1.弹性预设,预留课堂教学空间

教育家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完美,在面对课堂上鲜活的个体——学生时,总有意料之外的“特例”。弹性预设就是指对教学过程多做一些假设,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学生预设充分的发展空间。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可预设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个环节,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个环节,综合运用,形成技巧。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储备,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中也积累了“各个数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和也是3的倍数”的事实经验,学生有可能主动跳出课前的第一个环节预设(巩固认识)和第二个环节预设(形成策略),而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预设(形成技巧)。这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将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做“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预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既要注意从教材、学生、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努力提高预设水平,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收获预设之外的精彩。

2.选取“生活素材”

丰富教学内容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我们可以在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充实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充分挖掘生活素材,拍摄了校门、教室、茶壶、公共汽车等物体,并设计习题且把这些照片有序地组织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以中国足球队比赛时罚点球的故事引入,极好地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能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请学生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一天,把“年、月、日”的知识与亲身经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幅具有重大意义的画面:新中国成立,香港回归,申奥成功,神舟号载人飞船……鼓励学生说出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这样就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年、月、日的概念。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能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

3.设计习题要巧选条件,举一反三

教师可以设计由多个条件组成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中有联系的条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挑战题:一个长方体的玻璃金鱼缸,从里面量,长4/5米、宽1/4米、高1/2米,鱼缸里水面离缸底1/5米。这时鱼缸里的水是多少立方米?要求鱼缸里水的体积,有的学生会直接从题目中选择一些条件进行解答,这样算出来的答案是错的。其实只要抓住鱼缸里面水的形状,求出金鱼缸里面水的高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鱼缸里面水面的高度,再依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解题时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对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层层进行分析,就能解决问题。当题目中的条件比较多时,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从问题入手,寻求解答方法。在此题的基础上,可进行条件变换,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4.设计生活型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型作业,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自己获得或掌握的数学知识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价值。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一家有6口人,他们一起去某地旅游,A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75%优惠;B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假如买2张全票,那么其他人打五折优惠。这两家旅行社原来的价格都是人均2000元。(1)假如是你。你准备选择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社?为什么?(2)通过练习,对今后购物或消费有什么建议?”这种作业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5.以“动”为导,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既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又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助推器。教师应该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其中的思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案,引导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感受、理解和领悟各类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生动的、可迁移的,收获的不仅仅是“鱼”,更有“渔”。如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出示一个长方体容器和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排水法”巧妙地计算这块不规则石头的体积。学生在倒水、放石、测量、计算等活动中感受、体验转化思想,即把不规则石头的体积转化为水面升高部分规则的长方体体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6.课堂上不可缺少交流

传统教育中,课堂上注重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知识丰富的人不等于有智慧的人,我们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要让学生变得智慧,首先就要让他们愉快、自由,只有形成了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可能有智慧火花的闪现。有的课堂学生正襟危坐,战战兢兢,有分歧更不敢与教师争辩,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怎能有活力?比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一课时,当学生通过预习交流已经掌握了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时,我让学生看书质疑。这时,一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a+b)+c=a+(b+c),等号左边(a+b)+c可以写成a+b+c,因为有没有括号都是先算a+b。”这一席话立即引起了全班的赞同。这时,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前两个数加上小括号更能突出加法的运算顺序,所以不能去掉括号。”百家争鸣,就是要听不一样的声音,既然课堂赋予了学生更多挑战权威的勇气,给予学生更多创造、思考的灵气,那么就应该给他们提供开放的环境、民主的课堂。

猜你喜欢

鱼缸长方体预设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家里的小鱼缸
冰立方鱼缸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