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05-06孙媛媛宋亿燕
孙媛媛 宋亿燕
摘 要: 通过创设制作2011年日历表的情境,找出探究目标,然后在教师提供的旧年历表中,有目的地查寻每个月的天数。在学生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帮助学生了解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平年、闰年与二月天数的关系及判断方法,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主动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 闰年 平年 大月 小月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主动参与探索日历排列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3.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2005—2009年日历、统计表等。
课前小调查: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放假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放假,因为放假后可以到姥姥家住一段时间。
生:我喜欢放假是因为放假后不用早起床,还可以自由玩耍。
……
师:既然同学们都喜欢放假,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2011年的几个放假安排。
出示2011年小学生寒假、五一放假时间安排。
师:我们现在来制一个2011年的日历表,把放假时间在日历上找出来好不好?
生:(齐)好!
2.确定探究方向:
师: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日历表,我们应知道哪些关于日历的知识呢?
(学生拿出空白日历表,自己观察,交流。)
生1:应该知道每个月有多少天。
生2:应知道每个月的1号是从星期几开始的。
生3:要知道一年有12个月。
……
【反思:小学生对放假时间安排是很感兴趣的,然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要制作日历表,我们应知道哪些关于日历的知识呢?”引起学生探究的需要,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有效转化为学生的探究需要,而当情境的创设能生成学生的探究目标时,探究就有了动力和方向。而问题驱动下的有目的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指向集中,体验深刻,有助于年月日知识的建构。】
二、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统计一下2005—2009年每个月的天数,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统计5年中各月的天数,填表并交流。)
【反思:提供表格,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生成创设一个空间,为学生归纳、分析提供一个平台,而完成统计表的过程,正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结构不断构建的过程。】
组1:我们发现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
组2:我们发现2月的天数非常特殊,有的28天,有的29天。
组3:我们发现除了2月和8月,每个月的天数都是30或31天。
组4:我们发现除了2月,其他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
组5:我们发现这5年中,每年的1月都是31天。
师:只有1月是31天吗?
组6:还有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根据刚才的规律,你能说出2010年、2011年、2012年哪些月是31天,哪些月是30天吗?
生:每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
生:每年的4月、6月、9月、11月每个月都是30天。
师:老师来告诉你,刚才说的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请同学们在2011年的空白日历表上圈出大月和小月。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还有2月,2月应写多少天呢??
师:说得好,我们再来看一下2月份的天数是怎样排列的?
生:3个28天连着一个29天。
生:4年中有3个28,1个29。
师:刚才我们发现每4年中有一个29天,2月的天数应和4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用年份去除以4,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用年份试除,交流。)
生1:我发现2004、2008除以4的商没有余数,而其他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生2:2月28天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29天的年份能整除。
师总结:2月28天的年份叫平年,29天的叫闰年,我们用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年份是闰年,有余数的年份就是平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闰年366天,平年365天。那么2011年的2月应是多少天呢?
生:2011年是平年,因为2011÷4=502……4所以是平年。
生:我是根据天数推算的:2008年是闰年,4年中一个闰年,所以2009、2010、2011都是平年。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我们现在来制作2011年日历表。
(学生合作制作日历表,制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完善。)
【反思:《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教师以问题作为导向,以“我们来统计一下每个月的天数,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说出2010年、2011年、2012年哪些月是31天,哪些月是30天吗?”“2月份的天数是怎样排列的?”“如果我们用年份去除以4,你会发现什么?”这四个问题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困惑,以惑为诱,启思导学,引领学生围绕问题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述,参与学生的意见,真正做到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
学生作品展示,然后圈出寒假、五一的放假时间,并发表看法。
师:同学们,对年、月、日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要区分大小月呢?
生2:为什么不把前6个月定为大月,后6个月定为小月呢?或者把双数月定为大月,单数月定为小月,这样记忆起来不是更方便吗?
生3:为什么7月和8月都是31天呢?前几个月和后几个月都是31、30这样排列的。
生4:为什么2月的天数这么特别呢?有的28天有的29天。
师:现在老师来给大家解释大月和小月是怎样制定的。
(讲故事:大月、小月的来历)
【反思:在探究完成之后,抛出问题:“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通过讲解大月小月的来历,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而且经历了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对年、月、日,尽管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每月的天数(包括规律)还相对模糊。对这一知识的梳理,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整理、讨论和辨析等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