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2016-05-06康晶晶

考试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贾母贾府林黛玉

康晶晶

摘 要: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中曹雪芹对各类人等的“哭”的描写,已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一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哭 人物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的入选篇目。课文的篇幅之长、出现的人物之多,都给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带来了难度。其实,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曹雪芹对各类人等的“哭”的描写,就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贾母的“大哭”

黛玉在贾母的房中“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肉儿叫着大哭起来”。“早”是因为疼惜黛玉,先是“搂”,再是“叫”,最后是“大哭”,此时的贾母已经悲痛到了极点。贾母的大哭有黛玉年幼弱小、孤苦无依的原因,更有女儿过早离世的痛苦与想念。“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能不伤心!”贾母是为伤心女儿的“先舍我而去”伤心。从这一细节描写能够看出贾母之所以见到林黛玉悲伤到不能自已,是因为女儿的先逝对自己的打击太大了。在《红楼梦》一书的后几回中,人们提到贾敏的病况、丧葬等事情时,贾母便“搂了黛玉在怀,有呜咽起来”,原因也莫过如此。“大哭”也好,“呜咽”也罢,贾母都是搂着黛玉,想着黛玉的母亲,哭着黛玉的母亲。可见贾母对林黛玉的疼惜多半是因为爱屋及乌。

二、周围人的“掩面涕泣”

作者写完贾母见到林黛玉的反应后,接着笔锋转写周围人。“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这一句话看似平常,其实极富有艺术表现力,将贾母和黛玉置身于哭的背景中。侍立之人有谁?从文中可以看出:“当下”即“马上”,写出了王夫人等在看到贾母大哭时动作、表情转变得如此迅速。接着作者用“无不”强调了哭的人数即所有在场人员。“掩面”是指用手或衣襟遮住面容。用这一动作修饰哭泣可谓恰到好处。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极度悲伤,不能自抑才会掩面而泣。但是王夫人、邢夫人、三春姐妹和丫鬟婆子们与黛玉从未生活在一起,更没有见过面,能有多少真情实感让他们悲伤到这种地步?既然没有感情,又为什么要“掩面而泣”呢?其实是迫于贾母的威严、权利而已。流不出眼泪,但又不得不陪着贾母流眼泪,只好“掩面而泣”。只有“掩面”才不会被别人看出破绽。这一次对周围人的细节描写,既写出了贾母这个老祖宗在贾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写出了府中人的惺惺作态与虚伪。

三、王熙凤“用帕拭泪”后的“忙转悲为喜”

王熙凤只是从贾母的口中得知了黛玉的存在,对这样一个异姓的妹妹又有什么真情呢?然而在见到了林黛玉后,先是夸赞一番“标致”、“嫡亲的孙女”,让贾母和三春姊妹都高兴,可谓一石三鸟。接着道一句“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而后用帕拭泪。贾母一说“快再休提前话”,凤姐便“忙转悲为喜”。由笑、到哭、再到笑,两种对立的表情在凤姐的脸上转变得如此迅速自如,倒像事先排练过似的。凤姐善于逢迎、圆滑世故的嘴脸立刻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一样是哭,一样是为了取悦贾母,但是王熙凤却能脱颖而出、高人一筹。在周围人“掩面涕泣”时,贾母正沉浸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不会注意其他人。众人只是在模仿窦皇后与失散的弟弟相见时,“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的情景,是为了给贾母营造泣的声势。王熙凤却是在表演“独角戏”,可见其无与伦比的表演才华。贾母和众人都在看,既然哭不出眼泪就没办法“掩面而泣”,改为“用帕拭泪”更能骗得过别人的眼睛。既能“掩面”以免被看穿,又能用“拭泪”表明自己是真的流泪了。一个动作写出了王熙凤的见风使舵、精明强干,告诉了读者为什么她能当贾府的大管家,呼风唤雨。

四、贾宝玉的“满面泪痕”

在这一篇章中写到了宝黛初会这一精彩情节。当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忖度了半天回答没有时,宝玉登时“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满面泪痕地泣道:“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宝玉将玉狠狠地摔在地上并且大骂,这虽然可以体现出他的“傻”、“狂”和叛逆精神,但是更可以看到在这一系列动作、语言背后的真情流露。没有“掩面”,没有“拭泪”而是“满面泪痕”,哭得何其伤心。在他的眼里林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旧相识”,可见对黛玉的确是一见如故、由衷的喜爱,而且十分愿意与之亲近。既然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就无需做作。正因为极其喜爱,所以才会恼于玉的不能择人之高低;正因为最亲近的人没有,所以才会骂它“不是个好东西”。

以上人等哭的这一细节描写,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艺术表现力极强。首先丰富了人物性格。假哭的是周围人和王熙凤。虽然“用帕拭泪”比“掩面而泣”更精明,但是二者的本质都是虚伪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博得贾母的欢心。真哭的是贾母和宝玉。虽然两人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但是贾母多半是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宝玉才是真正为黛玉而哭。人物的个性呼之欲出,鲜明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其次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做铺垫。在这个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只有宝玉一人是为黛玉而喜、为黛玉而悲。林黛玉固然也有贾母爱屋及乌的宠爱,可是周围人等的少情寡意让黛玉觉得生活并不幸福,而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红楼梦》能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出色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作者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一幅哭态各异的图景,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于纸上。读者能够听其语、观其行、闻其声、嗅其气,仿佛如见其人。

参考文献:

[1]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上海:棠棣出版社,1952.

[2]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56(4).

[3]李希凡,蓝翎.红楼梦评论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4]何其芳.论《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贾母贾府林黛玉
贾母的品位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