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猎人》的人文内涵
2016-05-06文倩
[摘要]2015年上映的《荒野猎人》由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影片上映之后好评如潮,在第73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囊括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三项大奖并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奖。电影聚焦在格拉斯身上,讲述他在荒原中的悲惨遭遇,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下探讨了人性善恶、宗教救赎等重大主题,彰显了浓郁的人文情怀。本文即以此作为切入视角,从生存的考验、复杂的人性、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这部影片的人文底蕴进行解读。
[关键词]《荒野猎人》;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人文内涵
2015年上映的电影《荒野猎人》是由奥斯卡金牌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莱昂纳多、汤姆·哈迪等众多实力明星参演的剧情影片。这部根据迈克尔·彭克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之后好评如潮,在第73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囊括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三项大奖
并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奖,成为2015年电影界当之无愧的赢家。伊纳里多的电影一向喜欢探讨具有深刻哲思的问题,如《爱情是狗娘》中的人性之恶,《通天塔》中人类的沟通困境,《鸟人》中过气演员的自我迷失和身份认同困境等。[1]
《荒野猎人》同样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影片无论是故事题材的选择,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抑或是镜头语言的调度,都有独到之处。影片聚焦在休·格拉斯身上,讲述他在荒原中的悲惨遭遇,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中探讨了人性善恶、宗教救赎等主题,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情怀。本文即以此作为切入视角,从生存的考验、复杂的人性、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这部影片的人文底蕴进行解读。
一、生存的考验
人文内涵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总的来说,人文主要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的思想意识,集中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追寻等方面的内容。[2]影片《荒野猎人》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历史,围绕社会与自然对皮草猎人进行的生存考验为主要内容,再现了这一群体悲惨的命运遭遇,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首先,《荒野猎人》中对人生存的考验体现在永无休止的杀戮上。枪战、打斗、谋杀、战争等暴力元素大量充斥在影片之中,成为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性扭曲与丑恶的重要手段。导演将“他人即地狱”[3]的存在主义命题巧妙地运用到电影之中,并通过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展现人物艰难的生存状态。电影开篇就是一段镜头长达6分钟的白人与印第安部落之间的“兽皮争夺大战”,这成为影片第一个高潮。丛林之中,一群白人正在忙着打包兽皮。他们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危险因子。随着同伴库尔特的一声“救命”,白人意识到了危机已经降临,于是他们手持武器,准备应战。但是除了如飞蝗般疾速而来的箭羽外,他们找不到敌人藏在何处,这加重了白人的恐惧。躲在暗处的印第安人精准的射箭技术、周密的战略部署使他们在战争一开始就掌握了主动权,而皮草猎人只能选择落荒而逃。印第安人在这场掠夺战中得偿所愿,抢夺到了大量的兽皮。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为了生存,他们相信只有战斗才能保全自己。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执不休,都将对方看成是自己生存路上最大的障碍,于是一场场偷袭与抵抗、追逐与逃生、谋杀与复仇的戏码在这片荒原中不断上演。在这场生存大战中,每个个体都想方设法地存活下去:利欲熏心的菲茨杰拉德杀死格拉斯的儿子,胆小怕事的布里杰抛弃身受重伤的同伴,印第安人对皮草猎人穷追不舍……电影在血腥与暴力中审视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以冷静、客观的叙事方式撕碎了人们伪善的面具,将真实的人性呈现在观众眼前,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其次,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样对人的生存进行了考验。《荒野猎人》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世纪的美洲北部——一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荒原之上。皮草猎人为了躲避印第安人的追杀,他们舍弃船只,选择走陆路返回家园。但是,山林之中同样危机四伏。这里不仅天气寒冷、物资匮乏,而且频繁出现的野兽也对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格拉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险些丧命。格拉斯在单独外出打猎的时候遭到了灰熊的攻击而受伤,这次事件成为影片矛盾爆发的焦点,成为影片第二个高潮段落。导演对这一场面的刻画异常血腥、真实:远近镜头交替使用展现人熊搏斗,特写镜头重点强调熊的野蛮凶猛和格拉斯的顽强,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凶狠的野熊面前,格拉斯无还手之力,他的每一次挣扎换来的都是灰熊更加凶猛的进攻。撕扯、啃咬、踩踏……长达5分钟的人熊大战桥段看得人异常揪心。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脆弱而不堪一击。但是格拉斯在自然面前抗争到底、永不服输的精神正是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在遭到同伴抛弃后,格拉斯仍经受着自然对自己的考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了个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刺骨的冷风、寒冷的天气、饥饿的困扰都考验着格拉斯的忍耐极限。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打败,而是始终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只为了能生存下去。《荒野猎人》通过讲述自然与社会带给人类的双重考验,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彰显了人性的本色。
二、复杂的人性
《荒野猎人》中对复杂人性的刻画也入木三分。导演将人物置于两难的困境之中,讲述了他们在面临生或死、坚守或背叛、复仇或宽恕等抉择时的内心挣扎,以这种方式诠释着复杂的人性内涵。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性的本来面目一览无遗地显露出来。影片以主人公格拉斯的受伤作为矛盾产生的焦点,在此情景下观照每个个体的选择,以此来展现真实的人性。
《荒野猎人》中塑造了菲茨杰拉德这样一个利欲熏心、狡猾奸诈的人物形象。电影通过对他所作所为的刻画,将人性之恶生动地呈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菲茨杰拉德视财如命、冷漠无情。他始终站在主人公格拉斯的对立面,带着不屑与敌意的眼光打量着这对父子。在选择逃亡线路的时候,他不满格拉斯走山路的决定,于是故意找茬,对格拉斯出言不逊。在格拉斯受伤之后,他劝说船长给他一个了断。每一个人都在苦苦哀求船长不要杀死格拉斯的时候,只有一旁的菲茨杰拉德无动于衷。为了获得钱财,他选择留下来照顾格拉斯。在他的观念里始终奉行着“金钱至上”,这不仅扭曲了他的价值观,更将他一步步逼进罪恶的深渊,渐渐丧失了做人的良知。无心照顾格拉斯的菲茨杰拉德为了尽快地完成任务,打算杀死这个累赘。但不巧被格拉斯的儿子霍克发现,于是在争执中菲茨杰拉德残忍地杀死了他。之后,他又欺骗了同伴吉姆,使他和自己一起逃走,置格拉斯的生死于不顾。菲茨杰拉德凶狠、残忍,他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魔鬼,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自己,泯灭了人性。然而,影片对人性之恶的呈现并不仅仅如此。菲茨杰拉德的自私与无情在影片一开始就有表现,因此他之后所犯下的罪行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而格拉斯身上人性之恶却是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与惨遭抛弃之后表现出来的。由此,电影立体、全面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这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除了表现人性的丑恶外,《荒野猎人》中的人物身上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荒野猎人》在极力彰显人性恶的本质的同时,也赞美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这在吉姆、格拉斯等人物身上都有体现。吉姆愿意留下来照顾格拉斯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不想看到格拉斯就这样死去;他胆小怕事,听信了同伴的谎话后选择落荒而逃,但他却将自己的水壶留给了格拉斯;在经过一个印第安村落的时候,遍地的尸体令他震惊。当他发现还有一个活着的印第安妇女时,他悄悄地从包里拿出一点吃的留给了她。他一生做的最后悔的决定就是抛下格拉斯独自逃跑,这使他时刻都承受着来自良心的谴责:愧疚与不安、自责与悔恨……吉姆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来自于他未泯的良知,也正因这个他才会感到异常痛苦。类似的,格拉斯在荒野求生时同样得到了一位印第安人的帮助,两人在相互扶持中向着各自的目标前进。这位印第安人在格拉斯倒下的时候依然守候在他的身边,为他搭建帐篷、点火取暖、医治身体。他用自己的双手救助了一个生命,在狂风暴雪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影片《荒野猎人》聚焦人性,凝视平凡人的痛苦与无奈,展现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种种挣扎,挖掘人性的阴暗与光辉,其人文底蕴由此彰显。
三、人文关怀
《荒野猎人》在凝练简洁的叙事和史诗般的画面风格下记录着一段沉重的过往历史,对战争的正义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赋予了影片厚重的主题。影片旨在透过对战争残酷的批判,对人性丑恶的揭露来审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呼唤人性良知的回归,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首先,影片《荒野猎人》主要通过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争斗来审视历史,以此来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在历史上,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曾遭受到欧洲殖民者残忍的迫害与屠杀,这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在殖民者看来,当地的印第安人思想愚钝、落后野蛮,属于下等民族,需要白人的拯救才会走向文明。[4]实际上,这只是掩盖他们无耻行径的借口。因为殖民者觊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动物的皮毛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争夺资源,他们选择发动战争,于是杀戮与奴役充斥在这片土地之上。疯狂地掠夺、野蛮地屠杀成为殖民者打开当地大门的一把钥匙,成为他们聚敛财富的手段。《荒野猎人》即以这段历史作为叙事背景,聚焦在19世纪的美洲荒原,讲述了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影片开始就通过一场兽皮争夺大战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再现了双方尖锐的冲突与对立。而在主人公格拉斯断断续续的梦境中,我们也看到了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残杀。格拉斯与一位印第安女子相爱,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但是白人入侵他们所居住的村落,使他的妻子在战争中惨死。影片在冷静客观的叙事中,还原了历史真相,其批判力度由此可见一斑。但导演并没有一味地渲染悲情,而是将生的希望寄托其中。当格拉斯的妻子被杀死的时候,一只小鸟从她的尸体中飞了出来,这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当梦境中与死去的儿子再度相聚的时候,格拉斯紧紧地拥抱着他,这时的霍克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影片用充满象征色彩的意象向所有逝去的生命致敬,以此来慰藉受难者的心灵。
其次,《荒野猎人》中充满了悲悯情怀,看后令人唏嘘不已。格拉斯眼睁睁地看着菲茨杰拉德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却无能为力。当他拼尽全力从坟墓中爬出来的那一刻起,格拉斯已经“死”了。他没有可以再弄丢的东西了:家园已毁、妻子已死、儿子被杀……此时的格拉斯一无所有,而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复仇。因此,无论在如何艰难的困境中,格拉斯展现出来的都是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意识。凭借如此坚定的信念,他奇迹般地在荒野中生存了下来。格拉斯虽然知道就算杀死菲茨杰拉德自己的儿子也不会回来,但这蛮荒之地的生存法则就是“以血还血”。可当他真正要杀死仇人的时候,他意识到了“复仇在上帝手中,不是我的”。于是格拉斯将奄奄一息的仇人投进了河中,让印第安人来结束这段纠葛。主人公格拉斯身上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他在荒野中艰难求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儿子报仇。仇恨吞噬了他的灵魂,他成为整个荒野中的复仇魔鬼。但当仇人死去时,他并没有感到一丝欣喜,因为在这场追逐战役中,没有所谓的胜利者,有的只是一颗需要上帝宽恕的灵魂。
《荒野猎人》将目光投注到19世纪的皮草猎人身上,以格拉斯的意外受伤作为矛盾焦点展开叙事,在缓慢平和的镜头中展现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弥漫着强烈的人文气息。影片以生存和复仇作为故事线索,以人文内涵作为叙事维度,在考究多变的镜头语言下上演了一场关于个体生命自我救赎的悲剧故事。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中、在寒冷彻骨的河水中,格拉斯顽强地对抗着自然的考验,彰显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晶.以影言志——伊那里多导演创作论[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2.
[2] 吴国盛.科学与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1(04).
[3] 徐枫.“他人即地狱”——萨特戏剧《密室》浅析[J].外国文学研究,1988(03).
[4] 关晶.北美殖民时期主流文学与印第安人形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作者简介] 文倩(1978—),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