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多模态PPT演示教学的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2016-05-06黄燕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篇模态文字

黄燕(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罗定 527200)

基于学生多模态PPT演示教学的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黄燕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罗定 527200)

本文以高职学生的PPT作品为研究语料,从PPT的语篇类型和模态选择角度分析了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为期十周的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中,PPT的语篇类型基本保持一致,但模态运用呈现出变化趋势,表现为逐步从以单一文字模态和单一图片模态为主过渡到文字、图片、声音模态的多元化运用。在PPT演示教学中学生进行信息获取、模态选择和学习评价的同时,多元识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多模态;多元识读能力;PPT

0.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语言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图片、动作、声音等也参与到意义理解的过程中。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也由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识读转变为更多符号系统组成的多元识读。Williamson认为,多模态识读能力指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朱永生2008:11)。换言之,多模态识读能力就是阅读各种多模态话语的能力。目前学术界已围绕多元识读这一话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高职学生PPT演示作品为研究语料,从语篇类型和模态运用的角度分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变化,探讨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时代多模态PPT演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PPT作品基本情况

本文研究的PPT作品源于本校应用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根据所读名著制作的PPT演示作品。为减少学生阅读障碍,增加阅读兴趣,笔者选用适合高职学生阅读水平的牛津书虫系列中的5部名著供学生阅读,他们分别是《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简·爱》、《远大前程》和《大卫·科波菲尔》。根据学生期末英语综合成绩排名与计算机课程考试成绩,将全班40名学生,平均分为5个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大致相当的学习小组。教师指定各组的阅读书目,每两周由一组成员在课堂上完成1次PPT演示。具体操作顺序为第一小组阅读《呼啸山庄》一书并于第二周进行PPT展示;第二小组根据名著《傲慢与偏见》制作PPT在第四周进行课堂演示;第三组完成小说《简·爱》阅读后制成PPT在第六周展示;《远大前程》和《大卫·科波菲尔》两部作品分别由第四组和第五组于第八周和第十周演示。下文中将五个PPT演示作品依次称作G1、G2、G3、G4、G5。为便于对比研究,要求PPT作品尽可能含作者生平、背景介绍、人物关系、故事梗概、作品评论五方面的内容。此外,对PPT作品的篇幅和演示时间也作出了限定,每个作品的长度应介于10页到20页之间,演示时间为7-10分钟。对各组PPT作品采用生生互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最终评定结果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研究语料为5个PPT作品,共82张幻灯片,其中最长的作品由20张幻灯片构成,最短的仅12张幻灯片。课件制作的资料来源主要是作品原著、影视电影和网络资源。

2.学生PPT作品的语篇类型与模态运用分析

胡壮麟(2007)提出PPT语类包含提示型、直观型、分析型和劝诱型四种类型,PPT语篇的模态分为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下文将从语篇类型和模态运用的角度对PPT作品进行分析。

2.1 语篇类型

从表1可以看出,前后五次PPT的语篇类型变化不明显。总的说来,直观性语篇使用频率最高,提示型次之,分析型较少,劝诱性的语篇类型未曾使用。下面将对三种语篇类型进行逐一分析。

表1 PPT作品的语篇类型分布

PPT作品 篇幅(张) 提示型(张) 直观型(张) 分析型(张)劝诱型(张)G1 16 4 10 2 0 G2 12 3 6 3 0 G3 19 6 10 3 0 G4 20 7 9 4 0 G5 15 2 11 2 0

2.1.1 提示型

提示型语篇常置于PPT的起始页,一方面帮助演示者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另一方面也便于听众快速领会主旨,从宏观层面把握布局。通过对5个PPT作品的比较,发现提示型语篇在文字编辑方面经历了从繁到简的演变过程。例如:第一小组在PPT作品第二页中,用完整的句子介绍了演示将从《呼啸山庄》的作者介绍、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人物分析和作品评论等方面展开。第三小组在第三张PPT中运用点句模式构建类似的意义,既突出重点,又清晰明了。且第四组和第五组的作品中也继续沿用了点句这一形式。

2.1.2 直观型

直观型语篇中多采用图像将事物直观地展现出来,如:第三小组PPT作品的第五张在介绍《简·爱》作者时采用图片的方式将勃朗特三姐妹与她们的三部代表作直观、形象地呈现于人们眼前。三姐妹的画像体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代表作的封面设计呈现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除图片带来的直观感外,文字的搭配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2.1.3 分析型

分析型语篇主要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分析某事物的内部关系或发展趋势。第一小组的第九张PPT借助图表理清了《呼啸山庄》中人物间的关系。与纯文字介绍相比,图表的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模态运用

通过十周的多模态PPT演示教学,可观察到以下两大变化趋势:第一,从运用单一的视觉模态到适当辅以听力模态;第二,视觉模态中的文字、图片、文字+图片三种模态的比重也有所改变,单一文字模态的运用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文字+图片模态越来越受到青睐,图片模态前后变化不明显。见表2:

表2 PPT演示作品的模态分布

PPT演示文稿篇幅(张)视觉模态(张) 听觉模态(张)文字 图片 文字+图片G1 16 8 5 3 0 G2 12 7 3 2 0 G3 19 6 6 7 1 G4 20 4 2 14 2 G5 15 3 3 9 1

2.2.1 视觉模态

(1)文字模态。

5份PPT作品,在作者生平、背景介绍、人物关系、故事梗概、作品评论呈现时都运用过文字模态,其中背景介绍和作品评论两部分纯文字模态使用频率最高。如第二组作品的第四页运用单一文字模态描述《傲慢与偏见》的故事背景。

(2)图片模态。

单一图片模态的运用能产生以下作用:第一,烘托主题,突出中心;第二,化抽象为具体;第三,增强趣味性。如,第四小组使用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远大前程》一书的封面作为PPT的标题页,突显PPT演示的主题。

(3)文字+图片。

文字信息的语言符号输入,配以内容匹配的图片,有利于听众以直观的方式确立输入信息的形式与意义间的联系,实现单一文字信息或单一图片信息难以达到的演示效果。例如,学生在介绍《傲慢与偏见》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人物特征时运用了文字+图片模态。

2.2.2 听觉模态

在呈现的作品中,听觉模态均采用与视觉模态互补的方式出现。如,第五小组节选电影《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生活的快乐时光,与后期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形成强烈反差。

3.PPT演示教学与多元识读能力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PPT课堂演示教学形成了信息获取、模态选择和学习评价三力合一的多元识读发展模式(见下图)。

3.1 PPT制作前:信息获取

传统的识读方式只重视语言文字,忽视其他模态,信息的获取既单一又低效,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很难培养起阅读的兴趣;而多元识读方式是通过多模态语篇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PPT作品制作前通过接触不同的多模态语篇,如品原著,赏电影,看网页等,再结合自身的先前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对语篇的自我认识,能很好地发展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

3.2 PPT制作中:模态选择

通过多模态教学形式,考察5个PPT作品,发现学生的多模态运用能力逐渐提高。从模态运用情况来看,5个PPT作品中,基本以文字为主模态,图片和声音为辅助模态。文字可以以单模态的形式出现,又能与图片结合以多模态形式呈现。与前两次PPT相比,后三次制作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文字+图片模态避免频繁使用单一模态。文字+图片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促进对内容的理解,优化了文字的表述功能。模态选择的变化反映了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变化。

3.3 PPT制作后: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采用师生互评与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记录和评价,还应包括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从评判者的角度看问题,权衡各小组演示的长处与不足,利于学生自我调整,实现预期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是取其金华弃其糟粕的快速提升过程,同时也是多元识读能力发展的过程。

4.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PPT的语篇类型和模态运用两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学生PPT的语篇类型特点和模态选择情况。多模态PP演示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但研究中也发现了学生PPT作品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PPT语篇的文字处理能力弱,多数幻灯片中的文字是直接从书籍或网页中整段复制而来,未对其进行任何加工处理;第二,语篇类型不完整,学生更多地偏向于使用提示型和直观型两种类型,很少使用分析型,劝诱性的语篇类型更不曾使用;第三,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如同一页面出现多种字样,颜色搭配不合理协调,版式不统一等问题;最后,PPT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资料来源渠道单一,仅限于优酷网、土豆网、百度文库、豆丁网等常用网站。以上问题都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指导,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时,自身既要具备足够的教育学和认知心理学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多媒体技术知识,从而增进多媒体教

学的有效性。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2]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3):3-12.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2):9-14.

[5]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 (7):54-58.

[6]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G642.0

A

2095-7327(2016)-04-0079-02

黄燕(1979.9—),女,四川荣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教学法。

猜你喜欢

语篇模态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