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经济发展

2016-05-06张妙奇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黄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有供销资产

张妙奇/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黄 鹂/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经济发展

张妙奇/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
黄 鹂/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加强社有资产监管,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从:一是土地确权、资产界定、产权明晰;二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盘活用好资产;三是转型升级、创新创优、多元发展

供销合作社在长期的购销经营、为农服务和改革实践中,在发展社有经济的同时,社有资产也获得不断积累,为供销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社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和监督,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是当前推进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程中必须直面并且必须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强社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实现社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社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供销合作社实现办社宗旨、服务“三农”的基础保证。

今年中发11号文件提出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也提出了基层社要按照合作制原则加快完善治理结构,落实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联合社要加强本区域内供销合作社的资产监管;切实把握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理事会要落实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监事会要强化监督职能;要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探索组建社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化社有资本布局;深化社有企业改革,规范社有企业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社有企业改革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等明确要求,特别基层社要落实完善“三会制”治理结构、联合社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些决定精神,为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社有经济发展和社有资产监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社企改革

社有企业改革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等明确要求,特别基层社要落实完善“三会制”治理结构、联合社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两大体系、三大板块、六大网络”,即从上到下完整的组织体系和遍布城乡的经营服务体系;合作社、联合社和社有企业三大板块;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非处方药品六大连锁经营网络。经过1984年全民改集体、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1992年组建集团、企业化运作到2001年事业定编、参公管理等三次重大的组织体制改革及一系列经营服务管理机制的转换创新,特别是2008年全省供销合作社“五代会”以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市场取向,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开放办社、多元投资、联合合作、强化管理、创新创优,全系统为农服务实力不断增强,社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社有资产质效不断提高。到2014年,各项指标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五代会”通过的《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制订的主要发展目标。全系统社有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特点一:经济总量效益不断攀升。截至2014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8200亿元,比2010年的3066亿元增长了1.67倍,年均增长27%;其中各类法人企业实现销售479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8.41%,比2010年的1899.86亿元增长1.52倍。其中全资控股企业实现销售1522亿元,占销售总额的31.78%;参股企业实现销售1978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1.29%;开放办社企业实现销售129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26.93%。全系统实现利润总额45.38亿元,比2010年的18.96亿元增长了1.39倍。其中全资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8.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40%;参股企业实现利润21亿元,占利润总额的46%;开放办社企业实现利润6.1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4%。全资控股企业经营状况稳步提高,合作经济控制力显著增强。

特点二:社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4年,全系统各类法人企业达1609家,比2010年的1352家增加257家。其中全资企业368家、控股企业166家,全资控股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3.19%;参股企业532家,占企业总数的33.06%;开放办社吸纳的企业543家,占企业总数的33.75%。近几年,全系统除新增了一些农产品经营、再生资源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加工企业,还创办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房地产、金融等各类新兴企业165家。

特点三:社有资产质效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全系统资产总额达18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3倍。其中全资控股企业资产38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1%;参股企业资产1246亿元,占总额的69%;开放办社企业资产170亿元,占总额的10%。所有者权益320亿元,比2010年增长1.39倍。其中省社投资企业资产总额261亿元、所有者权益51亿元,分别占系统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的14.48%和15.94%,比2010年增长64%和71%。全系统资产总额稳步增长,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启示之一:必须从土地确权、资产界定、产权明晰入手,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于2010年7月经过与省国土资源厅协调联合行文,要求各地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依法保护供销合作社土地权益。经过各地供销合作社的不懈努力,截至2013年8月,全系统涉及土地6193宗,总面积1874.92公顷,其中已登记发证3942宗,土地面积1279.04公顷,完成土地确权的68.22%。31.78%未确权登记的土地原因很多,其中仅无法提供任何权属来源的就有1411宗,土地面积410.12公顷,占未确权土地面积的68.89%;有权属争议的26宗,土地面积9.47公顷,占未确权土地面积的1.59%,两者占未确权土地面积的70.48%。去年江苏省还对无权源资料土地开展了重点调查。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过程中,很多单位达到了手续完备、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南京江宁区社专门成立了资产科,对全系统经营网点、场地等固定资产逐一进行调查、测绘、拍照存档,建立了电子管理档案,只要打开电脑,某处资产的区位、外观、面积等信息就一目了然,实现了固定资产电子化管理;徐州铜山区社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成立了徐州昌宁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通过银行贷款、资产运作,区社系统资产得到保全,为供销合作社实现“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表明:由于历史的原因,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不仅造成一些社有资产流失,而且有的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也界限不清,还有的社有资产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许多社有资产存在安全隐患。当前,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经济发展,必须搞好土地确权、资产界定和产权明晰工作,解决好社有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

启示之二:必须从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盘活用好资产入手,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

由于供销合作社经历了几次体制机制上的大变革,加上企业改制、乡镇撤并等,有的供销合作社家底不清,资产台账不全;很多企业是“死资产”多,“活资产”少;满足于“守摊子”“收租子”,过过“小日子”的基层社也不在少数。综观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情况,我们深切感到:当前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经济发展,必须在搞好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下大气力盘活、用好存量资产,解决好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

这几年,江苏省社及各市县社在清产核资、盘活、用好社有资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众多的“死资产”或“半死不活资产”又“活”了起来,一些质效不高的闲置、劣质资产大大提升了质量和效益。例如,南通市社完善了资产管理档案,及时掌握社有资产、项目投资、经济指标等变化情况,真实完整地反映所监管企业的资产状况,并对所监管企业实行了动态管理。他们采取市社主任牵头包片等方式,对各企业资产运营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保证了市社资产效益连年翻番。2010年7月,该社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将南通果品食杂有限公司改制成为市社的直属全资企业,以盘活社有资产为突破口,通过保护、盘活、改造、重置等措施,整合优质资产、改造低效资产、开发闲置资产、规范资产管理和再生新企业,将一个改制前严重亏损、人心涣散的社有企业打造成了充满活力、跨越发展的全新标杆企业,资产经营收入从改制前的1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资产总评估值达到3亿元,是改制前的10倍多。南京市社面对固定资产点多分散、房产质量规模差异、租赁期限价格标准不一、管理权属不明等情况,成立了供销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把资产集中打包,对市区10万平米房产实行了规模经营,资产的规模化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社有资产经营收益逐年提高,管理费用大幅下降。徐州市社对所有到期资产实行公开竞价、公开招租、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的租赁方式,实现由单一的资产管理向多元化资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年租金收益率平均提高10%以上。

启示之三:必须从转型升级、创新创优、多元发展入手,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深刻的形势变化,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推进社有企业由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单一流通服务向全程产业社会化服务延伸。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农村金融、综合商贸、乡村旅游、园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服务,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领办、参股、投资农村商业银行、信用担保、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类企业62家。创新发展“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的新型流通模式,省社牵头控股组建了江苏先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市县社大力拓展农产品网上超市和市县特色馆,有147家企业开展电商活动,开启了“互联网+供销社”发展新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兴办城镇综合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商务办公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和旅游,投资经营的观光农业、乡村休闲等旅游新兴行业竞相发展,潜力显现。联合合作推动园区产业经济发展,打造了一批经营规模大、辐射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供销产业园、农资产业园、现代农业试验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物流保税园和科技孵化园,目前全系统40多个园区经济规模超过1000亿元,成为江苏社有企业新的经营业态和发展模式。

事实证明,当前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经济发展,必须促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多元发展、联合合作,努力实现创新创优,解决好社有资产提质增效的问题。

猜你喜欢

社有供销资产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管统计分析体系构建*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社有企业助力事业蓬勃发展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