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瓜子皮竟与我有关
2016-05-05
“什么?你问这地上的瓜子皮是怎么回事?”“这又不是我嗑的,关我什么事?你要问去问他们,你看我嗑的瓜子皮都装在这个袋子里。”我一只手指着刚才在我同桌座位上嗑瓜子的人,一只手把刚嗑出来的瓜子皮放进身旁的小袋子里。
最近很喜欢嗑瓜子,走到哪兜里都带着一包瓜子,闲着没事就嗑两下。今天下课之后我拿出瓜子来嗑,也散给了周围几个人。我同桌不在,坐他位子上的那个人嗑了瓜子就直接将瓜子皮吐在了地板上。我看了看,刚想出口劝他别乱吐,可转念一想,又不是吐在我的座位上,关我什么事,便就此作罢。于是有了上面的一幕。
同桌刚要起身去讨一番理,正式铃就打响了。同桌只好拿了扫把,扫干净了瓜子皮,不服气地坐了下来,也不和我讲话。
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我身上。当我回到座位,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瓜子皮,甚至桌上也有。一枚枚瓜子皮像一根根锥子扎进了我的眼睛。我火了。我想:不管是谁吐在这的,我同桌肯定看见了,他看见有人在我位置上嗑瓜子,就不能提醒一下别吐我这吗?
“你没看见我座位下有多脏吗?你提醒一下他们,叫他们注意一点不行吗?”我对同桌高声呵斥。谁料,同桌边把嗑出来的瓜子皮放进一个小袋子里,边不紧不慢地对我讲:“这地上的瓜子皮不是我嗑的,你也别找我。”他又嗑了一颗瓜子:“上次我座位脏成那样,我也没说什么,你有什么好说的?”他继续吃瓜子,我却沉默下来。我默默地把地扫干净,回到座位上,可是我却无心上课。
我在想,上次同桌看到一地的瓜子皮原来是这种心情。如果那一次我出言制止的话,不就没那么多事了吗?同样,因为我对同桌遭遇的漠视,所以今天自己受到如此遭遇时,才陷入了无人相助的地步。这让我想起了马丁·尼莫拉的一首忏悔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尼莫拉直到最后才醒悟过来,为自己的沉默感到后悔——我可不会像他一样。
第二天下课时,我照样拿出瓜子与身边的人分享。前几天那个人来了,恰好又坐在同桌的椅子上,他正想像上次一样吐瓜子皮时,我一伸手挡住了他。
赞
这篇文章利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很巧妙地体现了“竟”字背后的转折关系。当别人将瓜子皮吐到同桌座位上时,“我”没有制止,引起同桌不满,“我”却漫不经心;戏剧性的是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时,主人公成了“受害者”,才引起“我”的反思,不但理解了同桌的心情,而且还知错就改。作者“小题大做”,紧扣主题,多处成功的语言、心理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