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2016-05-05晓雪
晓雪
在成都青白江区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身为区级机关干部的夫妻俩和还是中学生的女儿均是“成都义工网”的资深义工。被评选为四川省“最美家庭”后,这个公益之家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他们,让我们更加理解善良、热情、博爱的定义。
江艳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工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自小便乐于助人,不仅带领青年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学生,还和几位热心公益的朋友一起,发动网友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就这样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1996年,江艳开始资助第一个贫困学生。她和两个朋友一起承担了男孩小学期间的全部学费。2000年孩子出生后,江艳做义工的目的更加明确——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给女儿树立一个榜样,从小教育女儿做一个有爱心、懂得帮助别人的人。
2006年春节,夫妻俩第一次带上年仅5岁的女儿来到大弯敬老院做义工,女儿小思睿便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成都义工”。在那里,大人们忙着贴春联、包饺子。小思睿也没闲着,她看见一位老奶奶躺在床上,便好奇地来到老奶奶床前问道:“奶奶,你怎么不起床呢?”“奶奶的腿摔断了,下不了床。”老奶奶回答道。小思睿急忙跑出去找妈妈要了一些糖果后回到老奶奶床前,小心翼翼地喂给奶奶吃。从此,他们每次做义工都会尽量带上女儿,让她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2008年11月,江艳一家同“成都义工”的10多名志愿者一起深入凉山州布拖县开展“牵手布拖,传递文明”活动,当江艳一行艰难地来到布拖县收古村时,展现在眼前的情景令人震惊:那里的基础卫生条件极差,大多数孩子都衣不遮体。虽是秋天,但地处大凉山深处的布拖天气却异常寒冷,这群孩子中有一个10多岁的盲人女孩叫李子么儿科,只穿了一件单衣,光着脚站在雨地里,冷得浑身直打哆嗦。江艳见此情景,眼泪夺眶而出,她和其他义工忙找来衣服和鞋子给她穿上。从那以后,江艳便多了一份牵挂,牵挂这群大山深处的孩子。
“5·12”大地震后,江艳全家和志愿者一起多次冒着余震风险前往北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积极参与救援工作,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小思睿起床就问妈妈:“灾区的小朋友晚上睡觉有没有玩具陪着呢?”“应该没有,大多数小朋友的玩具都埋在废墟里了。”江艳回答道。在得知女儿想为灾区小朋友募集玩具的想法后,江艳表示支持,便教女儿写倡议书,并找到她的班主任,发动其他同学一起为地震灾区小朋友募集新年礼物。仅一个星期,他们就募集到玩具100多件。在“成都义工”团队的协助下,小思睿和10名小朋友将礼物送到了地震重灾区绵竹市金花镇。9年来,潘思睿在父母的陪伴下从未中止过做义工的脚步。
2007年,江艳全家在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认识了清泉镇一名特殊留守儿童罗然。罗然的父亲是服刑人员,妈妈是残疾人。她家的居住条件很差,简陋的三间房屋里没有电灯,也没有窗户。江艳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决定帮助这一家。她先找到自己做工程的同学,拉来混凝土平整了房屋地面,新砌了水泥院坝,又和“成都义工网”的朋友们联系电力公司为罗然家拉了用电专线。从此,江艳一家将罗然当成家庭成员,使她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去年,罗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除了罗然,江艳一家还长期照顾着另外两名特殊留守儿童。他们经常带着这几个孩子积极参与义工活动,让他们用爱心回报社会。
如今,做义工已成为江艳一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求回报,不求名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她常和女儿说:对很多人来说幸福只会迟到,但永远不该缺席。我们就要做幸福的使者。
责编/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