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馆冷清美术展热闹

2016-05-05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贾科梅美术馆美术

姜浩峰

全球最大规模的贾科梅蒂回顾展”,在余德耀美术馆新近亮相,这一展出,令贾科梅蒂这位辞世整50年的瑞士雕塑家,成为京沪艺术圈的一大热词。值得一提的是,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乃是如今国际拍卖市场的焦点所在——2015年,其作品《指示者》以1.41亿美元成交;2014年,作品《双轮战车》以1.01亿美元成交。

本次余德耀美术馆的贾科梅蒂展,其规模可以和2007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贾科梅蒂大展相提并论,足见民营美术馆已成为沪上美术展览的一股强劲力量。龙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等不时有新闻见诸报端,比如刘益谦近日又撒了2.7亿港元拍进张大千《桃源图》,就让龙美术馆再成焦点。

与此同时,诸如芮欧、K11等百货公司,近年也纷纷介入美术展;特别是环球港,索性在其顶楼常设一美术馆,显示出欲在展出市场分一杯羹的势头。

然而,诸如上海美术馆等公立机构,却不时显出一丝冷清的气息。其实,公立美术馆无论展品档次和艺术水准,仍在总体上远远超过民营美术馆和商业机构。假若养在深闺人未识,着实可惜。

不久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显示,在全球主要城市中,上海的美术馆总数(包括艺术画廊)为208个,位居第8位。与居于首位的巴黎之1046个相比,相差838个。负责该项目调查研究的鲍宗豪教授认为,无论是美术馆质量还是数量,上海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如何让公立馆、民营馆取长补短,如何让市民、游客喜欢上美术馆,上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去美术馆的路不能太远

“当初把上海美术馆迁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是有意见的。”在一次独家深入采访中,著名画家陈家泠对《新民周刊》记者直言,“老早上海美术馆在人民广场,是市中心,交通便利,无论是画画的人,还是对美术作品有兴趣的市民,去一次美术馆都很方便。但现在搬到比较偏一点的地方,说老实话,我是不大会去了。”

曾经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如今的对外称谓是中华艺术宫。采访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时,记者发现他递过来的名片上,单位一栏仍写的是——上海美术馆。虽然早在2012年10月1日,上海美术馆就迁徙到了世博会中国馆,并改名为中华艺术宫,但其实质,仍是美术馆。

陈家泠所言不虚。比较人民广场时期和中华艺术宫时期,类似的展出,观众数量对比强烈。比如早在2004年,一场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41天共接待观众26万人。尽管当时老建筑容量有限,却达到了每日6000人以上的观众流量,排队参观的队伍一直蜿蜒至南京西路上。而到了2014年,由中华艺术宫和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共同策划主办的“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展出满月时,总观众人数仅为7万多人。平均而算,每日仅2300人左右。

单以体量论,当年设在人民广场的上海美术馆,展出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而中华艺术宫总建筑面积达16.68万平方米,展示面积近7万平方米,是老美术馆的10倍还不止!

当然,单以一次印象派珍品展和与之风格并不类似的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作比较,也许并不公平。统计数据表明,中华艺术宫自2012年开张,至2015年10月,共接待中外观众740万人次,其间成功举办各类展览100余个,展出作品逾18000件。纯粹以参观人数来看,中华艺术宫日均接待量每年递增,至2015年每天已经超过9000人次,节假日最高峰曾突破36300人次。不过,这其中势必包括了许多因世博中国馆之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其中不乏旅游团。游客走马观花,真正来欣赏展览的并不多——比如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期间,进入展区者的日均数量就不及到访中华艺术宫者之半数。

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华东理工大学会展研究所所长居阅时教授坦言:“以前上海美术馆设置在人民广场,毕竟交通便利。现在设在并不处于中心城区的地方,确实让真正喜欢美术作品的爱好者、专业人士感觉不太方便。另一方面,旅游团组织的游客,其实未必是美术馆希望得到的观众。”在居阅时看来,对于美术爱好者而言,去往美术馆的路程不应该太远。

然而目前,坐拥地铁8号线的中华艺术宫,交通尚算便利。相比之下,位于南市发电厂旧址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距离地铁西藏南路站、南浦大桥站才真正是两头不靠,步行起码20分钟不止,门口也很难找到公交站点。对于学生一族乃至退休老人来说,确实很不方便。

“一些公立美术馆设置在较为偏远之地,我并不反对。只不过对于参观人流的主动性上,希望有关部门多加考虑,如何才能让爱好者更愿意去?这是一个问题。”居阅时说,“另一方面,上海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公立美术馆,我希望未来尽可能多地考虑在苏州河两岸选址,再多设立一些公立的美术展览机构。毕竟,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河道比之黄浦江来说不算太宽,两岸有互动性,一些老厂房等等,可以进一步利用起来,设置美术馆,作为中华艺术宫、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的重要补充。至于民营美术馆,我相信它们会综合市场的考量来设址。”

横向比较,与艺术之都巴黎坐拥千余座美术馆相比,上海的各类美术馆数量仅为208个,两者数量相差近五倍。纵向比较,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的3个指标中,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球主要城市第七名,为100个,与排名第一的洛杉矶之221个相比,差距不到一倍;电影院年度入场人次,上海位于第4名,为22878000人次,相比排名第一的巴黎之58246000人次,差距为一倍多一点。可见,上海的美术馆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无论是公立美术馆还是民营美术馆,都仍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据记者了解,目前确实有相当数量的美术馆,正在筹备中——比如浦东新区,未来将在小陆家嘴地区建设浦东美术馆。2015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曾透露,浦东美术馆“将设在东方明珠和国际会议中心附近的一块地,这块地目前是小陆家嘴地区最最值钱的一块地”。沈晓明表示,尽管想要这块地的开发商很多,但多少钱的项目浦东都不打算卖,就留下来给浦东的老百姓建个美术馆。

未来的浦东美术馆,与正在筹划中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暂定名)、浦东群众艺术馆和浦东青少年文化中心,加上浦东原有的东方艺术中心、科技馆、即将开馆的临港当代美术馆和几个民营的博物馆,将构成环世纪公园文化圈。到“十三五”末,浦东市区的居民可望10分钟就能走到一个文化设施,郊区的居民可望走15分钟便有一处文化设施。

不容忽视的民营力量

余德耀美术馆的贾科梅蒂展,在艺术圈中形成了不小的共鸣。“贾科梅蒂瘦瘦的人形是欧洲20世纪中期的精神写照,所有的孤寂、痛苦、迷茫、反思、觉醒,似乎都凝聚在瘦削的造型和紧张的结构中了。”李磊如是说。

然而,沪上类似余德耀美术馆这样能够扛起贾科梅蒂展的民营美术馆,又有几何呢?

上海壹号美术馆前副馆长兼艺术总监汤晓东告诉记者:“和公立美术馆相比,民营美术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是否迈得过槛,很难说。”汤晓东认为,一个合格的美术馆,必须具备四大要素——场地要素、收藏要素、学术要素和策展人要素。而许多民营美术馆,大多除了场地要素以外,挂一缺三——藏品、学术、策展人,啥都没有。

对比民营机构,公立美术馆确实更加注重美术馆各种要素的齐备。比如4月15日于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的《西顾东走七人绘画展》,由上海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联合主办。展览不仅由七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还邀请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担任学术主持。在开幕式之后的座谈会上,潘耀昌负责向观众和嘉宾讲解。

反观民营美术馆,近年来若干新馆纷纷诞生,场地是有了,但人才匮乏一时难以解决。“以前美术馆招聘大多内部推荐,现在人手不够,我们常年在招聘网上挂有职位。”策展人王慰慰说。对于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来说,教育专员、策展助理、行政专员、设计师等职务无不虚席以待。

再比如龙美术馆,更是开放了近30个岗位,包括学术出版3人、典藏陈列3人、事业发展3人、平面设计1人等,统统缺乏。据记者了解,除正式员工需求外,几乎所有民营美术馆都在线上招募3个月以上的实习者。

对民营美术馆的缺陷感觉失望的汤晓东,辞去民营美术馆副馆长和艺术总监职位后,目前正在进入另一种角色——介于艺术与市场之间,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在“搞艺术资本”。“资本,往往代表了市场的利益,而并不代表艺术。”汤晓东说,“如果艺术家仅仅求名,而资本仅仅逐利,事情也许会简单化。但如今,资本想名利双收,这一点在一些民营美术馆行业很显见。用惊人的价格拍下一件艺术品,令举世皆知,这样的事并不鲜见。但我认为,艺术不是以货币来作为价值标准的。衡量艺术的唯一标准是艺术家的感受,只和艺术家有关。这一点,和大多数行业是不同的。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知,以及是否能将之表现出来。”

普通观众买谁的账

沪上的美术展出,多年来有个奇怪的现象:举凡挂着印象派头衔者,大多门庭若市。2004年上海美术馆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曾经轰动沪上。而近年来比较引起轰动的,则是2014年在淮海中路K11举办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

比之2004年在6000余平方米的专业美术场馆布展,K11的半地下室展厅仅能容纳200人进入。然而,那次莫奈展虽然门票价格不菲,200元一张,竟然吸引了40万人次参观,单日最高人次达6000人。当时,莫奈作品的提供方、法国马摩丹莫奈美术馆副馆长玛丽安·马蒂厄(Marianne Mathieu)女士告诉《新民周刊》记者:“那么多上海年轻人冒雨前来排队,实在令人感动。”

也许印象派作品较为符合上海都市人的欣赏口味吧,2014年与K11合作的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又在2015年末推出了“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特展”。这次展览放在了位于市中心延安中路上的上海展览中心。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3月,展览整整持续了小半年。展览中心的场地更宽敞、展出条件比之K11更好,仍然可见周末排队的人流。

可能是看到在K11举办的莫奈展效果良好——不仅观众数量令人满意,甚至在展出期间还推高了商场其他产品销量,销售额增幅达到20%——最近,沪上一些商家频频推出展览,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办起了美术馆。比如位于静安寺的芮欧百货,办起了“米罗制造——梦幻版画体验展”,环球港美术馆的“传奇·毕加索艺术大展”门前也排起了长队。

然而,商场毕竟不是美术馆。K11当年办莫奈展,将半地下室的商场空间临时改造成美术馆,并且要达到类似博物馆级的温度湿度要求;在人流涌动的开放式商场空间,还要保障美术珍品的安全,达到安保要求……如此种种,需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与正规的常设美术馆相比,其边际成本之高,看最终票价亦可知道。

美术高级教师、有“环球游画第一人”之称的杨云平先生,不仅多年来从事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还利用寒暑假机会游历世界各国写生。他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各类美术展览很多,但适合学生和普通市民看的展览,其实并不多。一些美术馆自以为高大上,姿态就不是很平民化,感觉上像不是很欢迎普通观众一样。普通观众还没有去问价格,就已经觉得吓丝丝——不敢迈步进去。”在杨云平看来,许多美术展,看起来更像是圈内人的游戏。

“对于普罗大众,还有学生来讲,写实的作品当然更易理解。美术馆,特别是公立美术馆,有义务鼓励年轻人、学生更多接触美术作品。然而,我觉得上海许多美术馆的作品,确实是不太适合学生看的。”杨云平直言,“许多作品可能是所谓‘象牙塔内的东西,那些展览很多也就是‘一日游,开幕式上搞个酒会,圈内人一起白相相,外界人士很难进入。到展出第二天就开始门可罗雀。那只能说明这些作品可有可无——你索性开个酒会自家人一起喝喝酒也就罢了,要向公众展出作品干什么呢?”

杨云平曾在巴黎一些公立美术馆看到:许多年轻人、学生就席地而坐,临摹墙上的传世之作。那孜孜以求又足够放松的心态,让他很是羡慕。“对于我这样的美术老师来说,当然希望学生更多接触作品,更多接触美术馆。然而,真正在实践层面,问题就来了。学校课表如何安排?谁能擅自更动?每一节课都是排好的。再说美术馆又大多不在校门口,从校门到美术馆,这么长的路,怎样组织?双休日、寒暑假,许多学生又要补课,即使是冲着考美校而去的学生,往往也是功利性很强的,你让他去美术馆浸淫一下午,他宁愿在家速成临摹石膏像的技法,以期通过考试。”杨云平觉得很无奈,“单说信息量的话,在家上网浏览作品,可能比去美术馆更加事半功倍。”

热闹过后,如何让市民、游客喜欢上美术馆,上海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贾科梅美术馆美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仁·社区美术馆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中外研究综述
贾科梅蒂的雕塑世界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去美术馆游荡
创意美术
论贾科梅蒂的具象艺术与超越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