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探讨
2016-05-05许淑慧
许淑慧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市场被众多农产品销售商看好,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途径。青海省有独特的农畜产品资源,但农产品流通不畅一直是阻碍青海省农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青海省农牧业经济应将销售这一环节作为重中之重。文章旨在研究青海江省农畜产品网络营销,将其进行现状分析,为完善青海省农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左右,但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还不到10%。如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强等“三农”问题得以解决,农产品营销环节是一个重要关键因素。农产品销售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市场需求,导致农产品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和地区性的过剩或不足。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在不断革新、变化,政府在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渴望能够通过信息化发展来鼓励农业现代化,以此带动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青海省随着《青海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4前三季度,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27.4亿元,同比增长29.1%,网络零售额68.15亿元,同比增长35.3%,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然而,由于观念、人才、技术、设施,以及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等因素限制,这些成为制约青海省未来农畜产品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领。能否跟上信息时代步伐,抓住新的市场机遇,开拓农畜产品网络市场营销环节是关键。
一、青海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一)青海农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青海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92万亩,总产量达到100.1万吨,实现了靠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新突破。油料播种面积达到265万亩,总产量达到34.3万吨,创历史新高。蔬菜种植面积首次超过50万亩,达到50.9万亩,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5万吨。肉类、奶类总产分别达到28.7万吨和27万吨。全省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75.7%,其中杂交油菜和优质油菜面积已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67.4%;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达到115.6万亩,脱毒化率达到85%。优势农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更趋明显,全省初步建成了牛羊肉、牛奶、绒毛、马铃薯、油菜、蔬菜、中藏药材等10大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通过积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大力推进区域性农畜产品“品牌”战略,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一批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初步形成。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4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有1家,获得“青海省著名商标”的有11家,获得“青海省名牌产品”的有15家、22个产品。有8家被认定为省、部级高科技企业,22家达到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有7家、12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还有一些企业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放心食品”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带动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青海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及成效
2014年以来,青海省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猛发展。目前,省内已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800余个,覆盖了西宁、海东、海西、海北、海南的多数县域及主要乡镇,村级站点相对较少。其中,中国电信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农家店和条件成熟的实体店,推广的“店小二”O2O建设项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改造新建农牧区翼商联盟综合服务站近700个,为农牧区消费者提供网络订票、网络购物、在线金融、农畜产品购销对接等服务,并通过中国电信114MALL、翼支付等平台解决农牧民的“买难卖难”问题。中国邮政青海公司对省内97个邮政网点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承揽邮递业务的同时,利用“邮乐网”“邮掌柜”等平台实现商品代购、代缴费、购销存数据管理。此外,省五交化公司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乐都、平安、贵德等8个县开设了18家“交电大楼网上商城”线下体验店。京东集团的“京东帮”服务店也开始在贵德等县进行农村电商的布局。省供销联社也利用供销联社电子商务平台尝试在省内部分县乡开展网上业务。
农特产品已逐步打开网上销售渠道。我省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殊的地理环境出产了大量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本次调研的三个地区,农特产品各具特色,例如,海东市拥有樱桃、薄皮核桃、大蒜、玉雕、油菜、白酒、蚕豆、辣酱、牛肉干等农特产品;海南州拥有冬虫夏草、枸杞、藏茶、三文鱼、小银鱼、高原冷水鱼、藏绣、蜂蜜等农特产品;海西州拥有油菜、青稞、藜麦、肉苁蓉、石雕、枸杞、牛肉干、野生发菜、茶卡盐、玛卡等农特产品。以海南州共和县为例,设在县邮政局内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汇集了本县的优质农特产品(将逐步汇集本州农特产品)开展网上销售,虽然这些产品仍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但已逐步打开网上销售渠道,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随着网购市场的快速发展,青海省快递业发展迅猛,无论是快递业收入,还是快递收件业务量均同比大幅增长。据省邮政管理局统计,目前,全省经备案及注册快递企业共有34家,共有分支机构网点312个,已实现市州全覆盖,以及73.9%的县级行政区的覆盖,正在逐步覆盖靠近县城或乡镇的村庄。2015年末,全省从业人员约3000人,机动车约350辆,非机动车辆743辆。2014年全省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29.7%,快递收件业务量完成579.8万件,同比增长38.9%。
二、青海省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经营者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理念认识滞后
虽然青海省农畜产品网络营销的规模有了较快、较大的发展,但相当大部分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是白手起家,有着自己的一套传统经营模式,对网络营销缺乏一定的了解,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世界,投资大回报慢,所以没有开展网络营销。即使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绝大部分农产品经营企业,也没有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实质和特点,还是把竞争的焦点放在实体的市场上,网站只是成为其企业形象及产品成果展示的平台,网络营销应用方法不到位,导致网络营销效果不佳。
(二)缺少有效的网络营销推广策略
虽然可以选择的网络营销推广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青海省当地大多数农产品经营企业对网络营销手段选择上还是缺乏了解和系统认识,混淆网站建设网络推广,认为企业上了网,建立网站就是网上营销。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在建立起网站后本身没有制定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推广和宣传策略,网站的浏览量很低,所以不少企业只能完全沿用过去传统的实体市场营销策略;另外,一少部分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只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与网络宣传形式上,而且网上宣传的内容也只是将企业的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
网络营销人才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战略的关键,农民是参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人群,当前,青海省注重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大力着手农村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素质低、意识差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甚至有一部分农民根本没接触过互联网,对互联网应用、高科技通讯都处于陌生状态,对于网络营销更是没有概念。青海省农村网络环境尚未建设完成,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这也导致了青海省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严重匮乏,普遍缺乏高科技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包括农产品营销人才、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及网络技术型人才等,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青海省特色农产品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快速发展。
三、青海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建议
(一)政府主导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青海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扶持、规范和引导当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实施农业信息服务的全覆盖,一方面要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加农产品信息资源收集、分析与发布功能,加强农业信息资源釆集,制定实施信息釆集规范标准,并做好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提高信息发布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发布常态化。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信息技术型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加紧建立商业型农产品网上展销平台,拓展农产品产业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健全和规范当地网上交易市场;第三方面,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积极开设网上农产品直销店,建设具备网上支付功能的特色农产品直销网站,推进网上市场建设,促进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最后,还应加快现代物联网建设,促进高效、畅通、安全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的建立。
(二)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电商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网络通信及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网络通信覆盖,鼓励快递物流企业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在农村设立综合物流服务站点,加大快递物流网络覆盖,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完善偏远农村道路建设,改善交通运输基础条件。加快州县乡村四级电子商务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建设,提升电商整体服务能力。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网络、物流、金融支撑服务保障及服务体系各节点规范标准的制定。重点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的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农村“最后1公里”的问题。
(三)加强电商人才教育培训,提高农村电商应用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力量,加强对农牧区双语人才的培养及电商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村从业人员网络、计算机使用能力。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通过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展会、站台及车体广告等多种渠道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同时发挥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