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6-05-05陈艳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范读美的创设

陈艳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能力是语文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朗读氛围

创设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共鸣,激发他们朗读课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给学生创设情境。如用图片、背景音乐、故事铺垫、表演或多媒体等形式,对一些情节曲折生动,形象鲜明的课文可编制表演或制成课件,以借助手势、表情、动作、道具等,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以诱发学生读出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又如在读《狼牙山五壮士》宁这篇课文之前,可以播放这部电影的部分视频,让学生体会到这五壮阳士在危急关头,顾全大局,舍生忘_里死的英雄气概。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耩产生对五壮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在匡读到五壮士在选择转移路线时的斩詈钉截铁和他们在敌人步步逼近时,小视死如归,英勇跳崖的英雄壮举。学生都能用自豪,洪亮的语气来读。充分显示了他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廿之情。

二、加强示范,诱发朗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善于模仿,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我们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示范。成功的范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范读要求教师做到语音要准,感情要真——首先教师要动之以情,善于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真情;音律要美——优美悦耳的音律,可以使学生陶醉,得到美的享受。范读要适时,重点内容要加深理解而此时学生又读得不好时,教师的成功范读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

例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读出作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之情。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引起感情共鸣。

三、自主阅读,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

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四、形式多样,训练朗读技巧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越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尽情体验,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之,朗读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一项目标。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范读美的创设
创设未来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打破平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美的校 美的人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