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6-05-05蒋法娟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策和建议成因高中生

蒋法娟

摘 要: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于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是整个高中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本文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入手,对如何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对策和建议

1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学德育大纲》在前言中也提出:“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的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我国,由于社会、历史、家庭及教育体制等内外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困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因此,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课题。

2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2.1逆反心理。导致产生“逆反心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是随着高中生主体意识觉醒,思想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地发展,加上对社会多元化的认知缺乏而导致其对同龄人认同,对社会排斥;二是家庭、学校教育方式方法不当而引起心理对抗。“逆反心理”表面看来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心理表现,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和对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起高度的关注

2.2自负与自卑心理。高中生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社会贫富分化、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的优越感或自卑,学习竞争失败导致挫折感。学校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如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嘲笑式批评或冷落等导致的或盲目自大,或极度失落、自暴自弃。主观上,青少年身上存在有他人的盲目攀比心理,比家庭父母、比学业成绩、甚至比自身生理条件,攀比心的泛滥往往因极度的悲观失望而失去了自我奋发、改变环境、创造美好人生的动力。

2.3焦虑情绪。由于高中生处于开始独立思考人生前途命运的生命发展阶段,但尚不具备把握自身命运的能力条件。对他们而言,命运中总是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通往现人生理想的道路却是那么狭窄。学业上一旦出现挫折,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

2.4人际关系障碍。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理性思考。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公平、不关心均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对抗;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也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异性朋友的不正确的交往方式不仅会荒废其学业,有时甚至会带来人生的创伤和悲剧。

3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3.1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比如,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规律,掌握技巧可以更牢固、更快捷地记住公式、记住要点;学习性格的知识,通过提高对自身完善的了解,矫正每个人性格中的弊端,锻炼和完善人格。高中生是具备一定阅历、理解、分析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谈话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感悟;可以运用开展心理活动课、班团活动、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途径提供心理知识的宣传。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调查认知,学会自我保健。

3.2创设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青春期的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最容易被感染和带动的。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和利用高中生在这一时期的特质,通过在校园、年级、班级,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情境布置,巧妙地宣传伟人、名人、偶像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利用寓情、寓景、寓教、寓理的方式,借助伟人、名人、偶像等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激发起学生的敬仰之情、效仿之心,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示范和鼓励,为整个校园增添人文色彩,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最有利、最积极的氛围和环境。

3.3结合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弊端的教学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学效果。所以,要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动力性,教学中就必须全面贯彻心理卫生的原则,减轻学生过重的脑力负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度的创造性愿望。为此,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课堂心理气氛的控制、布置课外作业、上活动课以及进行教育评价等,都必须优化组织,充分考虑到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前提。

3.4在学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来说,有效的活动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要提出培养心理品质的要求,使他们通过实践,充分体验甘苦,经历成败,磨练意志,增强心理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挫折耐受性。同时,组织心理学兴趣小组,心理训练小组,举办心理调适等专题讨论会,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更具体的心理卫生知识,针对自己心理上的某些不足,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方法加以训练和矫正。

3.5学校开设心理咨询电话服务。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电话服务,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可以有倾诉的对象,及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轻装上阵,没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忧虑。此外也可以给学生发放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能通过阅读书籍,开阔心理空间,主动调节自身问题。开设心理课堂,经过对某些问题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心灵的启发,获得一些相应的技能。

4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在行动上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力气抓好这一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耿振美.在高中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2012(65)

[2]吴昌顺.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J].人民教育,1999(10)

[3]刘红.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对策和建议成因高中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山西省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的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探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职业学校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