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走进生活的课堂

2016-05-05周维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学生活课堂

周维

摘 要:数学课堂不应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学生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生活与数学课堂结合,融入生活找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意识,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能意识到用数学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轻松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课堂;学生

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新课改之风的吹动下,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一大堆“数学题目”和“密密麻麻的解题过程”,这种片面性造成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龙活虎的生活背景。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进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现实生活数学走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所以,重视数学应用,让数学走向生活是数学课堂的一大挑战。

一、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把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故事,激发兴趣

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巧妙地把数学问题融进故事的情节之中,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思考着数学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服务于生活,把数序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使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才能是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教材是学生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应辩证地使用教材,切不可拘泥于教材。教材是源于生活,为学习服务的,不是为了教教材而使用教材。因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将原本已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工整理,使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例题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因此,在讲解一些与学生没有见到的东西有关的知识时,我们就要列举一些与此知识点相关的,与学生实际生活中见到的东西为例进行讲解。学生见到的和亲身经历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生容易接受。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就可以举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为例。如,人的身体、蝴蝶、飞机、汽车、风筝等等。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生活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容易理解,对知识记得牢固。

三、课后巩固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青少年用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青少年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青少年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数学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章中的第一节《轴反射和轴对称图形》时,我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回去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是属于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是属于轴反射。将其观察到的记在作业本上作为一次作业。通过让学生下去自己观察、体验,从而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以学生的实际来设计、组织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过程,使他们的学习不局限于教材,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寻求更新、更好的方法来解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觉得数学离自己并不遥远,就会喜欢上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的教与学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07)

[2]马复、章飞编著.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江山野.课程改革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数学生活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写字大课堂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