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线条的民族性分析

2016-05-05肖鹤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族性线条中国画

摘 要:我国是历史文化古国,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作品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特色,这是因为儒家和佛家等思想对人们的审美和人生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人们看待事物的过程中,也拥有不同的角度和思想,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用了不同的线条将我国的民族性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中国画线条的民族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民族性

中国画同西方美术作品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线条明显,也就是说,我国艺术家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情绪的表达主要通过线条来进行,而不容忽视的是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民族性。希望美术作品中,也会对线条进行应用,然而其更主要的是对体积明暗进行体现,服务于科学性。然而,中国画当中所出现的线,是独立的,是可以带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本文首先对中国画的骨法用笔进行了描述,并对以线条为主的意象造型和古代中国画“线条”的民族性展开了分析。

一、中国画的骨法用笔

中国画在进行意象造型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了线,而构成线的主体就是“骨”,中国画当中的“骨”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骨架”、“骨势”、“骨质”和“骨力”。

首先,骨架指的是整个画面当中的整体结构,能够给予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在勾画过程中包含内在和外在两种结构,在对艺术作品外部结构进行充分掌握的背景下,才能够对其内部的深意进行探究和掌握,也是体现深刻情感的基础;其次,骨势指的是一副作品中的整体气韵,如何使用线条将决定这幅作品中会体现出什么样的气韵,这同画家创作过程中的心境是分不开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的情感运行物质进行表达,整个作品应当能够将作家的心情进行充分的体会;再次,骨质[1]。指的是一幅作品当中的“筋骨”,是支撑整幅作品的关键,“力透纸背”的骨质能够促使构成的画面不具有浮而薄的缺陷。由此可见,在进行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必须包含以上多种因素;最后,骨力。骨力指的是笔力,在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起笔、运笔都是拥有很高的要求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提升了中国画艺术价值。从道家的角度来看,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宇宙的画面,包含了天地万物,其中包括多种蜿蜒曲折的思想,将画家的意念进行了充分的表达。

二、以线条为主的意象造型

在进行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画家通常拥有相对感性的思维,其通常应用感性的思维去观察事物,从而对事物进行利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之为“意象”。事实上,“意”和“象”最初体现为两种状态,在我国历史文化当中以并列的形式存在,而中国画在对其进行统一应用的过程中,是在明清时期,它能够促使意蕴情趣和精神境界进行更好的表达,

在应用线进行形象构造的过程中,最早是在彩陶绘制的时期,典型的代表为《舞蹈彩陶盆》,在这幅作品中,人们手拉手,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头的侧向保持一致,舞蹈动作主要以两臂为主,两竖道存在于地面当中,同人的下体三道保持连接。这一彩陶作品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古时民族简谱的特性,在对古巫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应用了舞蹈的形式,线条在整幅作品当中,促使艺术色彩更加具有大气的特点。彩陶在构建过程中,是一种写实的表达,然而其中所容纳的寓意不容忽视,它将我国古人生活中的图腾以及信仰等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人们在对其进行欣赏的过程中,甚至能够体会到一种崇敬大自然的感觉,画家的创作,将内心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意象”,在画家灵活使用线条的情况下,将我国原始人类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了有效的描述,充分体现了我国当时的民族性。

三、古代中国画“线条”的民族性

中国画在世界历史上拥有高度的赞誉和重要的地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利用灵活的线条将我国的民族性进行充分的表达。我国美术作品当中,无论是对山水还是对花鸟的描绘,都广泛应用了线条,线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枯润、长短和老嫩等[3]。

《女史箴图》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美术作品,其作家为顾恺之,他在创作过程中,线描是其应用的最主要的手法,创作的内容将当时的社会风尚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人们在对其进行欣赏的过程中,甚至可以感受到活灵活现的生活气息,也正因为如此,这幅作品成为世界杰出代表作之一。

《车辇图》是阎立本所做,是我国唐代的代表美术作品之一,其勾画过程中对线条进行了充分的应用,背景应用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这一历史故事,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为了对主人公唐太宗进行充分的体现,运用了九位宫女对其进行簇拥,明显的线条产生于其胡须和头发当中,体现了紧密而蓬松的感觉,这种灵活应用线条的方式,促使人们在对其进行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也就是民族性[4]。类似的作品还包括《历代帝王图》,作者将顾恺之创作的理念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其中描绘的内容,运用线条将我国十三位帝王的形象进行充分的展现,明朗的线条促使人们甚至可以通过观画便能够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由此可见,“线条”的民族性是古代中国画最大的特点。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是历史文化古国,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包含了多个民族的智慧和结晶。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美术艺术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物质,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中国画研究至关重要。在对中国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线条性,同时画家还能够利用线条,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性进行充分的展现,因此中国画中的线条是具有生命的,是具有灵魂的,是能够满足人们人美的。

参考文献:

[1]李芹.中国画发展的民族性内涵——有关傅抱石绘画思想的理论研究[J].艺术百家,2007,S2:69-72+77.

[2].色彩:中国画变革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画色彩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J].美术观察,1998,10:4-16.

[3]魏建明,胡崇芝.汉代画像石的意象造型方式对现代中国画的借鉴意义[J].襄樊学院学报,2010,10:67-72.

[4]区欣文.“只应天上有”的气韵美——试论中国画的线条意识(书法性用笔)[J].美术大观,2011,08:60-61.

作者简介:

肖鹤(1982.12~ ),性别:女,籍贯:河南,学历:本科,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性线条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