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05吴仁美

速读·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游戏教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

吴仁美

摘 要: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课堂形成良好的气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突破难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教学效果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直观、形象及色彩鲜明的具体事物和图片,都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所以说,将数学游戏引入到小学教学中去是很有必要的。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在现代的成熟以及在当代最终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可靠、科学的基础。皮亚杰根据他对儿童思维机制和结构的大量实验研究,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年龄在2~7岁,表象和形象思维出现。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儿童凭借这种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这时对儿童进行的数学教育,应当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使儿童逐步形成重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的科学概念。可见,在幼儿园阶段以及小学低年级阶段,把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小学生抽象符号的学习,有利于幼小衔接。所以说,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1游戏教学法应用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主要应该采用以下几项原则:价值性、全员参与性和迁移性。

1.1价值性

在选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游戏的价值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能从游戏中获得启发和激励。

1.2全员参与性

有的老师在运用游戏法时经常忽视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全员参与性,设定一个游戏,往往只让几同学参与,其他的同学成为观众或者陪衬,这不仅不会发挥游戏法的优势,还会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法,教师应该坚持全员参与这一原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某一游戏,在每一小组中设定专门的裁判员,对他们进行打分,最后做评比,只有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效率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

1.3迁移性

教师在采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游戏法只是一种教学形式,这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教师只采用了比较新颖的形式,而没有把形式最终转移到内容上,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但是却没有掌握只是,这也是不可行的,所以迁移性,也是教师应该掌握一个基本原则。

2经典益智类游戏的运用

益智类游戏(Puzzle Game,PUZ或称PZG)是最早出现的游戏类型之一,这类游戏不需要强烈的声光效果,但侧重于玩家的思考与逻辑判断,按玩家的思路来实现游戏设置的目标。

《连连看》在2008年推出一款与数学相结合的益智类游戏——《数学连连看》。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该游戏具有连连看的游戏性和数学的教育性。游戏规则及其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1)数学连连看继承了连连看游戏的特性,同时也拥有自己的特色,即把算式计算和游戏结合起来。如果是纯粹的算式计算每个人都会感到头疼,但是在游戏中进行算式计算却容易让玩家接受,游戏的规则是玩家必须遵守的,这样玩家在游戏中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算式计算,而且在紧张的游戏气氛中会提高玩家的计算能力,这样数学连连看不仅可以锻炼玩家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速算能力。

(2)数学连连看的难度设置具有层级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玩。而且它的层级是依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设定的,这一点使它既具有普通连连看的游戏性又具有知识的延伸性。难度设置的层级性使数学连连看赢得了很多玩家,人人都可以玩,只不过能玩的层级不一样;随着层级的增高,积分奖励也随之增加,可以使玩家有很足的动力玩下去。

3精心设计课前游戏

数学课的导入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采用复习导入,这是因为数学中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或多或少的联系,复习一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巩固。不过,当这样的形式出现次数过多,不光是学生,就是老师本身也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如果能将复习的内容设计在游戏中,学生边玩边复习,效果肯定会不错。我在上“十几减8、7、6”时,先复习“十几减9”的算式计算,我让学生准备好的算式卡片拿出来摆好,背面在上,两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翻卡片,并计算,比比谁翻得多,算得多,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原来爱偷懒的同学都动起来了,平时开小差的同学也认真多了。不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4角色扮演类游戏运用

角色扮演类游戏(Role Playing Games,RPG)是玩家负责扮演一个或数个角色,而且角色会像真实人物那样不断成长,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拥有无限想象的发挥空间。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故事情节非常关键,合理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玩家投入到游戏中。如前所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因此如果能把数学知识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让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用处,这不失为游戏与数学知识融合的一条不错的途径。角色扮演类游戏能使玩家较好地沉浸在游戏之中,有趣的数学知识又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和教育性。

目前角色扮演类游戏与数学的结合大都出现在大型的游戏中,在小型的游戏中比较少见。现在的《奥卓尔游戏化学习软件之小学数学》就是典型的角色扮演类的数学游戏,每个知识点对应一个游戏情境。当然游戏的交互设计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是这个游戏毕竟是角色扮演类游戏与数学结合的一次尝试,为我们进行小学数学的游戏教学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所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也把游戏引进了课堂,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友超.“教学如游戏”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2]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猜你喜欢

游戏教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